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来第二届中国“航海日”,又恰逢中国救捞55周年华诞暨救捞体制改革3周年,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撰文回顾、总结新中国救捞事业的发展概况,展望美好前景,供本刊发表,并以此祝航业同仁和社会各界“航海日”节庆。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海日组委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近日往北京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由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发表主旨讲话,并宣布今年航海日活动主题为“庆祝新中国60周年,迎接航海新挑战”。今年航海口活动主会场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办。  相似文献   

3.
“十五”是救捞系统发生重大变革的五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稳步推进救捞体制改革,救助、打捞能力不断提升,为救捞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敏 《水上消防》2020,(1):22-27
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在海上构筑的德政工程,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救捞践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承担国家指定专项任务和国防交通战备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救捞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救捞摄影以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特点,受到救捞部门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推动救捞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航 《中国船检》2007,(8):28-31
2003年3月11日,新华社播发新闻:我国《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救捞体制改革拉开帷幕。当年6月28日.交通部救助局和打捞局挂牌成立,新的体制正式确立并运行,中国交通救捞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四年后.交通部长李盛霖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完成了救捞体制改革。那么,通过改革.中国救捞体制取得了哪些突破.实现了哪些跨越式发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上海救捞局成立50周年以来始终把保证救助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视为立业之本,今年上半年完成救助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65.5%。在超大件设备拖航运输、海上石油平台服务、水下作业施工和水库大坝检修等领域成绩显著,与此同时又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上半年已有一批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隧道工程】上海救捞局承担了宁波市最大的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常洪隧道江中段工程,包括预埋件、人孔井、测量塔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管段坞内起浮、移位;江中浮运、沉放和对接等项目,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精心组织、设计和施工,在令年4月成…  相似文献   

7.
薛寒冰  骆义  焦芳芳 《水运管理》2013,(11):36-38,42
通过对救捞系统体制改革后发展模式的分析评价及其所作出社会效益的定量评估,明确救捞系统“三位一体”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但相比其他海洋强国,我国救捞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提出发展建议:坚持走“三位一体”独特具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进一步发展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多层次、多方位的海上救助综合体系;加强救捞法律法规建设;实施“四项战略”,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王祖毅 《航海》2006,(4):I0010-I0010
一叱之午由陈云司红苍发的中国人民订捞介司,砂试1 96岛轮一跃进年岛月、周总少里接吐救析系统尽加探模我国第一艘协r屯于失事原因的替水员了了Z刃组,新中国救捞历史剪影@王祖毅~~  相似文献   

9.
大海是美丽的,也是无情的。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但海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很大。当灾难来临时,挽救生命、弥补损失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的救捞工作上。近日,酝酿多日的救捞体制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但是,仅仅将原班人马一分为二.是否就能顺畅实现“加强救助,发展打捞“的改革初衷?种种迹象,不禁令人感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与中国救捞陈列馆合作建立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救捞分馆"在上海打捞局揭牌成立。救捞分馆的首个临时展览《浦江故事》也与观众正式见面。展览从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中精选出船模,如沙船、东风轮、浦江轮渡等。这是博物馆合作的创新模式,中国航海博物馆以其专业优势,中国救捞陈列馆以其行业特色优势,相互合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18,(4)
正同期活动: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第四届亚太区域发展会议由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并成为国内外救捞同仁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第十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暨展览会定于2018年9月19日-2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新时代·新理念·构建海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将邀请中外专家介绍救捞潜水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组织救捞专家  相似文献   

12.
林凤梅 《水运管理》2008,30(6):33-35
介绍我国救捞系统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救捞文化建设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救捞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和稳定救捞系统人才队伍对策:(1)提高员工薪酬水平;(2)加大救捞工作宣传力度;(3)满足员工需求;(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5)解决救捞工作法律保障问题;(6)整合搜救资源,提高搜救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09,(10):28-30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今天,我们伟大祖国已经以崭新的面貌雄踞于世界东方。作为救捞人,我们为新中国救捞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自豪。中国救捞,伴随着共和国的足迹前进,见证了共和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航海教育研究》2011,(1):63-63
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救捞60年发展宝贵经验的《救助工程》、《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基础》等8本救捞专业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即将出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上表示,这套教材还将改编成救捞系统广大员工的岗位培训教科书,以提高救捞队  相似文献   

15.
《航海技术》2006,(2):F0004-F0004
在迎接中国救捞系统创建55周年之际,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拖轮公司也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拖轮公司组建于1986年4月15日,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外海上拖驳、拖航和港口建设和沉箱运输和沉放作业,其中超大超重件运输、集装箱桥吊整机驳运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吕雪 《珠江水运》2011,(19):61-63
8月24日,正值中国救捞成立60周年之际,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顺利在上海开幕,这也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首次承办此大会。会议为期5天,包括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以及国际发展论坛两项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14,(10):20-20
10月16-18日,由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CDSA)与美国国际潜水承包商协会(ADCI)、英国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服务深蓝",主要内容包含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研讨与交流、海洋工程项目技术合作与贸易、新产品与技术推广及配套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展览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嘉宾和学者及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300多家会员单位等出席论坛,并参与学术交流,其中涉及世界前沿水平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18.
崔燕 《中国船检》2008,(5):66-69
2007年11月19日,对中国救捞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IMO)第25届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秦皇岛基地潜水员祖旭峰被授予“海上特别勇敢奖”,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自2005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祖乙 《航海》2009,(3):21-22
2009年4月5日14时55分,“东海救111”轮救助船员经过连续76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在救捞系统和远洋公司多位资深船长的合作指挥下,终于将国际超大型钻井平台“希望一号”由南通中海造船厂安全运送到启东连兴港,刷新了救捞系统大马力拖轮拖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2,(4):5-5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为已顺利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的《中国救捞志》作序,盛赞该书生动展示了交通文化建设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