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泥水盾构机排浆工序原理,设计了一种测量泥浆渣土输送能力的试验装置,以泥浆管道流量作为评价泥浆渣土输送能力的指标,对泥浆中不同类型黏性土的含量、输送距离和泥浆性能对泥浆渣土输送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泥浆的渣土输送能力随着黏性土含量、输送距离、泥浆黏度和比重的增大而减弱,并且相同材料配比下,黏土泥浆的输送能力>混合泥浆的>膨润土泥浆的;管道流量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膨润土泥浆的减小幅度>混合泥浆的>黏土泥浆的,泥浆黏度相较比重的增大对降低泥浆管道流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该结果可为泥水盾构实际施工泥浆性能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疏浚管道加气输送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在输送泥浆过程中遇到阻力大,易堵管,能耗高等问题,分析了加气助送的可行性,在不同管道参数、泥浆参数、流量参数的条件下,采用分层流动模型和段塞流动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分层流动状态下,输入一定流量的气体会减小管道的阻力,在段塞流动状态下,输入气体会增大管道的阻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如何将PLC控制系统应用在正压密相管道输送系统上进行了研究,通过将PLC控制系统与正压管道输送系统中各处传感器和继电器进行连接,然后通过PLC控制系统就可以远程观察和改变相关参数,从而达到降低工作强度的目的.本文还详细介绍了设备启动前应进行的一些相关准备,然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此次试验设备的管径为50mm,物料输送过程中切刀时间为2s,物料以栓流方式运动,最终达到了产能为300Kg/h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气体射流有关尺寸的计算,决定了给定管理中气装置的尺寸,并了在输送管道纳引入气体时气流的能量损失问题,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向管道内掺入气体时应采用的加气压力、气体流量比例等加气参数,达到了一定优化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车辆自动驾驶研究现状,提出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导航方式开展车辆自动驾驶研究;针对目前试验手段的不足,设计了基于RFID的车辆自动驾驶模拟试验装置,具体包括系统总体架构、导航设备、仿真车辆、仿真道路等;利用该装置开展了车辆直道保持和弯道转向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拟试验装置能快速构建试验方案,得出的结论和数据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混合骨料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高浓度混合骨料充填料浆管道自流输送规律,利用甘肃某镍矿充填管道输送系统进行工业试验.首先,通过工业试验获取不同条件下的料浆管输阻力,并分析了管输阻力与料浆流速、料浆浓度与石粉掺加量的关系;然后,基于变量相互独立的性质假设建立了管输阻力数学模型,同时探讨了管输阻力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大小;最后,通过流变试验及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冲抓锥钻孔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固化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筛分、液塑限、渗透、击实、CBR、直剪、崩解等土工试验,获得了2种桩基泥浆固化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并基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分析2种泥浆固化土路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泥浆固化土的工程特性受来源地层岩性的影响很大,源自岩层的泥浆固化土基本可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源自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层的泥浆固化土只能用作低等级路基填料,且其水稳定性很较差,宜改良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肘形挠性接管机械阻抗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肘形挠性接管机械阻抗的试验原理,设计了机械阻抗试验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试验步骤和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输入阻抗在肘形管的固有频率处达到最低,同一方向上的2个传递阻抗几乎完全一样,说明试验数据是可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厚冲积覆盖层地区桥梁钻孔灌注桩成孔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孔过程中的孔边应力分析,得到桩孔孔边应力的解析表达式,表明适当深度的泥浆护壁可以缓解孔边应力.通过对成孔过程的破坏分析,提出了桩孔中泥浆最小、最大深度的概念,并依此判断孔壁稳定性.通过调整泥浆的深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桩孔坍塌;当钻进到某一高程,桩孔中所要求的泥浆最大深度小于最小深度要求时,建议采取护筒护壁措施.运用上述成孔力学分析方法进行设计、施工组织、准备和施工,可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桩基础的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内、外层为玻璃钢、芯层为树脂陶粒混凝土的新型逃生管道结构,基于环刚度准则对逃生管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将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结果和环刚度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然后以减重为目标,以环刚度S≥50 k N/m2为约束,优化逃生内蒙皮、外蒙皮和芯层的厚度.最后进行了新型逃生管道的现场冲击试验.研究表明,基于环刚度准则的隧道逃生管道设计不仅能显著地降低结构重量,而且经300 kg落锤7 m高度下落冲击试验后,管道内部最小净空高度大于550 mm,可以满足施工人员低姿匍匐逃生的安全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