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结构非常特殊,其沉降具有不连续性、突发性、不可逆等特点,因此常对桥梁桩基造成威胁。如何确定黄土湿陷性变形桥梁桩基在竖向载荷下的承载特性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学者。根据前人的研究现状,将新疆高速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梁桩基项目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非均匀变形下的承载实验,介绍了实验原理和模型装置,并给出实验流程。基于实验结果,研究桥梁桩基的承载特性,分析了单桩承载力、单桩桩身轴力、单桩桩侧摩阻力、群桩承载力等特性。通过对单桩、群桩的桩基静载试验研究,得出单桩摩擦阻力最大部分在桩身中下部,湿陷性黄土沉降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降低。希望为今后湿陷性黄土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和湿陷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强夯成孔挤密灰土桩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对强夯成孔挤密桩法处置湿陷性黄土地基现场施工及检验进行阐述。根据检测结果,应用强夯成孔挤密桩法处置湿陷性黄土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特性,并结合室内击实路基土试样的三轴剪切试验和现场强夯路基土的湿陷性系数的对比试验,研究确定路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黄土路基的湿陷性和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特性,并结合室内击实路基土试样的三轴剪切试验和现场强夯路基土的湿陷性系数的对比试验,研究确定路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黄土路基的湿陷性和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夯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易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对增强地基密实度、消除土层湿陷性、降低土层压缩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显著.针对兰州中川机场场道工程,通过原位测试试验,分析比较了试夯前后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湿陷性、比贯入阻力等特性,证明了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挤密桩是一种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具有沉降性土地的加固技术,以某工程施工中遇到湿陷性黄土地基后,运用水泥土挤密桩的方法并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问题。详细介绍了水泥土挤密桩,其原理和施工的相关内容,以某工程为例的施工采用此方法后,效果表明该技术是可以有效的解决湿陷性黄土沉降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夯扩桩的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和承载能力,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施做了4种不同桩间距和桩长的水泥土夯扩桩.开展桩间土压实度、桩体压实度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探讨桩间距和桩长对桩间土挤密效果、桩体压实效果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锤冲击和水泥土挤密作用下,桩周土压实度增大、湿陷性消除、承载力增大;桩间土挤密效果主要取决于桩间距,因桩体强度限制,桩长对承载力的贡献较低;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为2.7 d时,挤密作用能够消除桩周土体的湿陷性,但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桩间距小至2.2 d时,挤密效果显著提高,桩间土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300 kPa.  相似文献   

8.
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湿陷性在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土挤密桩对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的高速公路路基地基进行处理,具有处置深度大、施工简易和对周边既有建筑影响小的特点。对于高速公路中处于厚层湿陷性黄土地段的桥头过渡段路基和高挡墙路基等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路基基底湿陷性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从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湿陷性的原理分析、设计计算、施工工艺以及工程实例4方面对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湿陷性在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包兰铁路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桥墩为例,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础的负摩阻力产生的机理,不同桩间距及湿陷性黄土的负摩擦区不同取值对桩基设计的影响,并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内桩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综合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柱锤冲扩桩、水泥土挤密桩、强夯等地基加固方法的工艺试验情况和具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灰土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并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开展了现场原型试验, 分析了桩身和桩间土的应力在不同荷载与深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与刚性单桩的对比, 总结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特点; 结合已有文献,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与软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力学表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桩间土, 消除其湿陷性, 试验场地处理后湿陷系数基本小于0.015;由于柔性桩的挤密作用, 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得以增强; 软土地区柔性桩的荷载分担率一般大于桩间土, 由于黄土的承载力较高及柔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比小,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间土的荷载分担率稳定在26%左右, 远大于柔性桩的7%;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随着荷载增加,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逐渐强化, 荷载分担率逐渐增加, 最终稳定在67%左右; 刚性桩荷载传递能力的增强并不利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纯摩擦桩有效桩长的影响, 以及对端承摩擦桩桩端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阜朝高速公路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应用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与检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阜朝高速公路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与检测要点,为高速公路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栽力的影响,基于弹性理论,建立了黄土湿陷性影响下桥梁桩基承栽力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湿陷性黄土中桥梁桩基承栽力的计算公式,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湿陷系数、不同湿陷厚度下黄土区域桩基承栽力的变化性状。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其相对误差最小为5.2%,最大为6.7%,表明本文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铁岭(毛家店)至朝阳(三十家子)阜新至朝阳段高速公路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般处理方法,具体介绍了阜新至朝阳段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的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阜新至朝阳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段黄土的各项指标,归纳总结朝阳地区的湿陷性黄土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易产生沉降变形,且承载力低。本文介绍阜朝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段小桥涵地基处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处理湿陷性黄土在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尚属首次,朝阳至阜新高速公路约100km位于黄土状亚粘土地区,地质资料表明,其中50km的黄土属Ⅱ级湿陷,需要对基底进行技术处理.本文结合朝阳~阜新高速公路施工,介绍强夯技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土有大空隙和湿陷性,在受水侵蚀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破坏。通过汾柳高速公路的工程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地认识黄土的湿陷性,在施工的各个阶段给予高度重视,那么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还是可以控制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