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贤忠 《中国水运》2007,7(8):105-106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塑性设计的优点,分析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及几种主要失效形式,说明塑性设计中需要的几方面的假设。对比国内外对超静定结构塑性设计中关于塑性铰区计算公式的选取,以及对优化设计的分析,给出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善码头面层混凝土塑性收缩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混凝土塑性收缩除了与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有关外,混凝土组成和配合比也对塑性收缩和开裂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以及聚丙烯纤维,进行了码头面层混凝土塑性收缩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的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的影响不大,与基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相当;掺入30%的粒化高炉矿渣粉比基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略有增加.提出了控制码头面层混凝土塑性收缩综合防治方法,并在洋山港三期工程中进行了应用,有效控制了码头面层的塑性收缩.  相似文献   

3.
吹填淤泥质土和黏性土围海造陆过程中,水力分选、漂流导致出水口附近区域形成含水率高、塑性指数高、压缩性大和强度低的淤泥和流泥等超软土,真空预压加固后的强度难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为了能有效地对超软土进行加固,在较广泛收集我国沿海地区超软土加固前后物理力学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多项室内试验结果,对超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此外,还分析了超软土的固化试验、真空联合电渗试验等结果。结果表明加固后的超软土地基承载力可以达到堆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加筋板的大挠度塑性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筋板的大挠度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应用单轴对称截面的线性化轴力-弯矩交互作用曲线和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推出了梁达到塑性弦状态所应满足的挠度条件.此外,详细地分析了梁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可能的运动模式.最后应用本文理论和有限元软件ANSYS、ABAQUS/Explicit对四边固支单向加筋板结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5.
徐小波 《中国水运》2006,4(4):102-103
总结了国外有关塑性成形的刚塑性有限元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刚塑性有限元法的概述和基本理论.指出三维成形有限元模拟在工业设计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有显著作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由于其防渗效果好,适应地层能力强,在国内很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其在长江重要堤坝加固工程中的运用实例,旨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中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坑水库为例,对塑性砼防渗墙的功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塑性砼防渗墙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面的应用,并验证了塑性砼防渗墙对水库大坝等存在的渗流问题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纳米材料与技术,经过20多年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工程实用阶段。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特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并根据舰船的要求,美海军从90年代开始了纳米陶瓷涂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陶瓷涂层纳米材料与传统的相同成分材料相比,其防腐、耐磨、耐磨蚀、增韧、提高黏结力等性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可延长舰船的服役期和零部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促进武器的小型化和智能化,有利于环境保护。根据国外媒体和文献的报道,综述了纳米陶瓷涂层在美海军舰船上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涉及纳米陶瓷涂层的应用领域,纳米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纳米陶瓷涂层的结构和性能,为有关人员了解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动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慧晶  林哲 《船舶力学》2011,15(4):389-393
文章采用损伤力学方法对Dugdale塑性区模型进行修正,研究损伤分布对裂尖塑性区的影响。修正的塑性区模型与Dugdale模型、Irwin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又通过该模型,研究声发射总计数N与应力强度因子K及塑性区半径ry之间的关系,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可采用宏观变量ry来描述声发射活动中的微观损伤变化,有利于从多角度揭示产生声发射源的机理,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体形大的工件,其铜衬套与支撑座配套安装方法主要有顶压法、冷冻法、热涨法等,叙述了陶瓷电热毯加热工艺方法、结构、使用范围和具体应用。实践证明,陶瓷电热毯法是值得推广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加筋板结构累积塑性破坏的影响,应用损伤力学基础理论,并结合筋板相互影响系数,以塑性应变为损伤演化的控制参量,推导并建立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累积递增塑性应变模型和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将加筋板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损伤变量引入累积递增塑性应变方程中,通过积分变换,推导出循环载荷下船舶加筋板结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的演化方程及其低周疲劳寿命本构模型;采用船舶通用高强度402钢相关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对船舶加筋板结构低周疲劳寿命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将塑性应变发展理论模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平均应力和筋条刚度比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船舶加筋板结构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演化规律,同时能方便地对船舶结构低周疲劳强度进行评估、校核。  相似文献   

12.
张更生  徐继涛 《水运工程》2017,(10):101-105
从天津港区易糊刀具黏性土质特性出发,指出决定易糊刀具黏性土质的附着力关键指标为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凝聚力。基于大量的易糊刀具土质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附着力与关键指标含水率、塑性指数和凝聚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附着力、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经验公式的回归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可靠性;2)天津港航道区域在天然状态下的黏性土质附着力约为塑性指数的3倍。针对具体黏性土质疏浚施工案例,经过附着力和关键指标值的比对,判断出挖掘该状态黏性土具有糊刀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广泛应用于水库堤防的防渗加固和基础截渗中,常规的钻芯、声波透射等的防渗墙质量检测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探地雷达高分辨率、结构无损、高效直观等优点,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探测中进行了应用,在分析实测图谱缺陷的基础上,采用钻芯法等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法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探测效果较好,为防渗墙的无损检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由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全国塑性力学研讨会定于2008年11月中旬(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开展塑性力学理论、实验和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个合理的塑性流动位移场,应用能量法研究了静水外压作用下环肋锥锥结合壳转折区壳板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利用梯度法求解相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当退化到环肋锥柱结合壳时,本文结果优于文献[3]。文中给出了凸式结合壳转折区发生外凸塑性流动位移场的充分条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
方辉  马浩杰 《船舶工程》2023,(9):166-173+178
提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蜂窝结构的浮式风机基础,并将其与具有相同外部几何特征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进行比较,发现文章所提新型浮式基础的比刚度和比强度显著增大。同时,发展代表体元法,将复杂蜂窝结构等效为均匀化连续体,给出工程设计中关键的弹性模量、塑性屈服点和屈服准则。该方法实现了复杂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浮式风机超高性能混凝土蜂窝基础结构与设计方法对于未来深水海上风电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蛇口邮轮中心基坑支护工程为例,研究在临海抛石地基上基坑支护方案的选用。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施工参数并计算渗透系数,根据结果选择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结构方案。介绍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以及在止水帷幕中的应用,并与实测资料相验证,证明了在抛石地基临海基坑中采用塑性混凝土咬合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机电设备》2005,22(1):16-16
(1)现在具有很高强度和耐热性能的陶瓷应用得越来越普遍,包括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和其他一些耐高温部件都使用陶瓷材料制成。然而陶瓷材料太脆,无法用铆钉连接,因此陶瓷部件的安装或与其他部件的连接非常复杂,并受到限制。奥地利蒙塔大学的莱哈德西蒙研究了一种含纤维的材料制成的钉子,可以克服陶瓷的脆性,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91,(2)
美国一家政府联营集团,最近开始执行大批量生产一种新的像塑料一样的钢的计划的第二阶段计划,把超塑性钢加热到1400°F时,可将其长度拉长 10倍,也不  相似文献   

20.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海上抛石围堰上的应用,在防渗墙施工中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在抛石堤块石粒径较大、孔隙率40%以上、强渗漏的地质条件下.根据已建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特点,介绍海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