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路建设对湿地资源的影响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康 《公路》2003,(2):87-90
综合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对各类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污染湿地环境,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路建设中合理保护湿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而公路建设又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湿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西部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破坏水文动态,引发水土流失,污染湿地环境,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湿地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路穿越湿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康 《公路工程》2008,33(3):155-159
主要从公路施工和运营2个阶段,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路施工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运营以后,路面径流对湿地水质的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对湿地水质的影响;公路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湿地的影响;公路施工和运营后,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湿地植物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湿地动物的影响;桥梁施工对湿地的污染等。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公路选线、施工、运营几个阶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拖乌山湿地生态系统一个完整水文周期的动态监测,掌握雅泸高速公路施工期间拖乌山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拖乌山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情况,为制定工程建设的环保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路网发展与湿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经济功能,包括: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的功能;"碳汇"功能;净化污染物的功能;调节气候的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动植物资源的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路网发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公路网发展造成的湿地生境分割;公路施工与运营产生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公路网发展中保护湿地的建议和对策,包括选线对策;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间的环境保护对策等.  相似文献   

6.
结合内蒙古荷叶花湿地的自然环境、生态功能和通辽—鲁北段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从湿地面积、动物、植被、生物多样性、水文、水土流失、湿地环境等方面分析公路建设对荷叶花湿地的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缓公路建设对湿地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可以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功能,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效控制湖泊萎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的发展进行分析,展开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包括公路沿线乡土植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公路护坡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景观生态系统等恢复与重建的补偿设计体系.提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生态补偿设计恢复与重建因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构建公路景观安全格局,实现公路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建设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为介于交叉学科的公路建设、景观设计、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选取2006—2015年环境保护部审批和验收的东北地区公路项目为案例,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和验收调查文件等资料,从湿地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内容、方法、减缓措施以及运营期环境管理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1)湿地水文情况调查不足,水文特征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的分析内容缺失;(2)在改扩建公路项目或与既有公路、铁路并行、交叉的新建项目中,既有工程对湿地的影响未得到系统的评估;(3)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遥感解译人员对湿地类型的理解差异以及影像分辨率高低差异,造成对湿地识别不足和湿地相关信息缺失或遗漏;(4)未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对工程通过形式开展充分论证,造成桥涵设计不合理;(5)未在运营期开展生态监测和环境影响后评价。针对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应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尽快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研究构建适用于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二是以提高湿地数据的精确度为目标研究并改进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三是通过规划环评和早期介入,从源头控制湿地退化、丧失和破碎化;四是实施运营期生态监测和后评价,评估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道路工程改造和湿地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而且时常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在施工中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施工会严重受阻,影响工期。本文结合安远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提出了环向注浆技术处理涌水的方法,并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抑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昌敦虎  陈济丁  孔亚平 《公路》2005,(6):130-13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冻土退化而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文章利用“建没项目——生态环境要素”矩阵,在分析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各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为:植被、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土流失和冻土层。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对所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一定破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公路-环境交互式设计十分有必要。构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区公路桥隧比、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生态补偿等设计指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为生态保护区域其他公路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而且时常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在施工中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施工会严重受阻,影响工期。本文结合安远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提出了环向注浆技术处理涌水的方法,并有显著的效果,有效的抑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公路廊道效应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王轩雅 《公路》2012,(1):187-191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公路廊道效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是一个干扰廊道,其具有廊道的所有特质,但公路廊道具有很多自身特点.其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重点分析其通道作用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通道连通性增加以及作为某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庇护所;也分析其作为一个屏障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在公路廊道作用下,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苏  秦建新  魏晓芳 《公路》2006,(1):102-108
依据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的各种影响因素。就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是影响的主要方面。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公路等级指标、公路城镇化效应指标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指标构成。为基于3S技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孔亚平  陈济丁  辛有俊 《公路》2008,(3):179-184
植被是维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来观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公路沿线植被的种类、类型及其特征,提出青藏公路沿线最普遍的三类植被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原沼泽群落,沿线植被生存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通过样方数据揭示:除取土坑外,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公路界外50 m;受公路建设的干扰,公路两侧草原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湿地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清 《公路》1999,(7):9-11
公路建设会给湿地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云南显 的特点和公路建设对湿地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对策 。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是公路建设的重大损失,通过对其受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减少早期破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因此"生态脆弱"是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以213国道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系统地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生态环保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从而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通过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减少公路建设对湿地地下水流动产生的阻隔作用,需要在路基铺设盲管进行导水。只有掌握公路附近湿地的地下水流特征才能确定盲管的管径和铺设密度。我们通过在典型地区进行抽水试验获得实测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地下水流模型,从而进行公路排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0.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通过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减少公路建设对湿地地下水流动产生的阻隔作用,需要在路基铺设盲管进行导水.只有掌握公路附近湿地的地下水流特征才能确定盲管的管径和铺设密度.我们通过在典型地区进行抽水试验获得实测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地下水流模型,从而进行公路排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