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并结合重庆城开高速路沿线绿色能源的分布优势,开展城开路全线采用绿色能源网供电建设规划研究。分析了全线不同类型机电设施和不同场站特别是设施集中功耗大的隧道机电用能特点以及城开路沿线不同绿色能源的分布与供能特点,建立了基于源荷匹配性的绿色能源网建设方案,并提出了针对绿色能源季节性盈亏下的节能运营方案,为城开路建设绿色能源网提供规划支撑。  相似文献   

2.
袁水俊 《时代汽车》2022,(8):151-152
针对车轮的设计与制造而言,旋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旋压工艺设计的铝合金车轮,在同等强度的情况下,拥有更薄的壁厚,更轻的重量.目前新能源车发展如火如荼,轻量化意味着续航能力的提升以及材料和能源消耗的降低,这也进一步呼应国家目前推行的"能耗双控"政策.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能耗双控背景下的H型大尺寸车轮的旋压...  相似文献   

3.
周显庆  贾大钊 《公路》2022,(4):271-275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雄安新区提出“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总量控制、公平分配、设立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步骤,提出了消耗碳币与奖励碳币相结合的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立,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灵活制定政策,使碳排放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鼓励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实现雄安新区“90/80”绿色交通出行目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提高环境质量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完成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特征,提出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节能减碳的相关举措,并在具体工程案例中加以应用,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晓劲 《上海汽车》2023,(10):29-32
汽车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我们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的贡献。文章从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全球的趋势、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降碳目标和措施做了分析,并重点关注产业链上中下游减排联动的方法和碳足迹管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交通领域碳排放对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受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利用率和“公转铁”使用率低等因素影响,交通领域碳排放仍将持续增加。为实现“双碳”目标,本文针对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科技赋能、理念更新等方面提出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举措,为交通领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针对国际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我国金融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根据我国现有绿色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从政策配套、产品推进、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碳中和长远布局。碳认证是碳中和发展的关键,将影响影响双碳目标达成结论等多个层级的碳中和建设环节,因此,汽车行业要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碳认证制度。本文基于认证管理要求和创新认证的理念,从政府、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系统性、全面性和定制化特性,构建了“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将为政府、行业、企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碳排放信息传递提供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王海峰 《人民公交》2023,(11):68-69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一种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营造浓厚绿色出行氛围,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州公交”)立足实际,创新推出了“坐公交享碳积分得实惠”绿色出行活动(以下简称“碳积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累计贡献碳减排量近5000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汽车企业已经不再将主要研发资源投入到传统发动机技术中,但在重型运输、船舶重工等领域,传统燃油发动机的主流地位无可撼动。目前,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基本进入瓶颈期,从技术层面改进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难度,但在发动机配套、制造、销售,以及企业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等领域,可以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以绿色制造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将绿色制造理论融入车用发动机制造全过程,涵盖发动机设计、加工、装配、配套、营销,以及企业运行管理等发动机制造企业全领域,旨在以绿色制造理念指导发动机制造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行车》2024,(1):80-81
<正>近年来,天能聚焦绿色智造发展,持续推进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突破和生态设计,逐渐打造完成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绿色产业链,深化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引领,全力助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绿色能源再生关键技术,作为天能电池四大关键技术之一,不仅能够让电池具备更高的回收价值,有效促进天能厂商合作模式创新,突破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全面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梳理了新形势下公路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内涵,调研分析了我国公路建设节能降碳决策管理中存在的缺少定量数据支撑、核心技术路径不明确、制度保障措施不健全、低碳循环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制度体系、构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建造新场景等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23,(10):54-57
<正>9月21日,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成绩发布会暨ESG社会责任践行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在全球加速碳中和以及中国“双碳”目标落地的时代大背景下,ESG正在成为衡量车企价值的新标尺。2023年,在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的指导下,责任云研究院联合中汽信科共同推出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旨在从ESG(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梳理诊断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中国汽车产业ESG建设阶段性特征,以期挖掘优秀,找出差距,以评促改,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轿车情报》2008,(4):231-231
1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58.3%的公众认为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73.1%的公众认为应当推行“绿色GDP”。以上海大众为代表的车企身体力行,在提升“绿色GDP”的道路上以行动率先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5.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1.1发展新能源成为汽车行业达双碳、促升级的关键“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广义的碳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就环保问题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汽车因其接近零排放且低碳绿色,在“双碳”背景下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无线充电、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产业,其占有率超过传统燃油车。据此,基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视的一项产业。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推动汽车关联产业绿色发展,正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纺织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绿色壁垒”正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中国纺织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中国的纺织企业应积极争取国际绿色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研发“绿色技术”;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政府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携手共进,突破“绿色壁垒”,走上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备受人们关注。电动车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析汽车碳排放、居民对汽车的选择偏好的研究进程和发展趋势能帮助该领域学者更明确的发现研究热点。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年度分布、关键词词频统计、关键词时间线分布方面梳理了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汽车碳排放、居民对汽车的选择偏好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汽车产业中的众多企业都将"可持续发展"列为目标,渴望踏上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氢能得到了较之以往更热切的关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绿色能源的需求。从国家层面来看,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欧盟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也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