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已经成为公路行业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现状、温拌沥青混合料优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等。在沥青路面铣刨重铺中利用温拌技术,解决了沥青路面养护中因点多线长、工程量少而产生的混合料温度离析、不易压实的困难;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中利用温拌技术,解决了表层改性沥青不易再生、易产生二次老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表面加热、翻松铣刨,并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骨料、新沥青、再生剂等,利用移动式的就地拌和设备进行加热拌和,将热再生混合料铺筑成为新的沥青路面面层的一种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可100%利用旧路面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经济、环保、可靠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在开阳高速公路维修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方案设计、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养护效果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提出路面使用性能保证率(R)这一综合考虑养护后路面性能和服役年限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宁宿徐高速公路和连徐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工程的服役年限和路面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铣刨重铺路段进行对比,探究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养护效果。 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技术在路用性能恢复和节约原材料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沥青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路面维修方案具有快捷、高效和有效防治车辙病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中。结合S323一级公路沥青就地热再生的施工,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可全面分析沥青热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及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评价再生封层对原沥青路面老化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针对S122省道预防性养护再生封层试验段进行了钻芯取样,并对回收沥青、试验段铣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封层材料在施工3个月后,可以渗透进入沥青路面内部3~4 cm,覆盖整个沥青路面上面层;再生封层材料渗透进入沥青路面内部后,可以有效恢复原路面老化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等指标,并融合成为原路面老化沥青的一部分,增加沥青含量,降低空隙率;再生封层可以不同程度改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和疲劳性能,尽管高温稳定性与对比段相比略有下降,但仍显著优于新拌沥青混合料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路面铣刨料,通过对沈山高速公路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性能的分析,验证了旧料厂拌热再生的可行性,并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比了新旧沥青的老化性能,在锦朝高速公路维修中首次铺筑了1.6km热再生试验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两年半的通车运行,路面使用状况良好,为辽宁省沥青路面铣刨料的循环再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养护方式,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S306鹿唐线吴兴段路面大中修工程中利用已再生过的铣刨料,通过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二次再生,达到了较好的路用性能。主要介绍了泡沫沥青二次冷再生的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的性能分析。通过检测数据说明泡沫沥青二次冷再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铣刨的RAP料中旧沥青和级配的组成情况,采用再生剂对RAP料掺量为90%的热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剂在改善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上效果显著,能够很好地改善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就地热再生技术不仅解决了“黑色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大量利用废旧材料节约成本,符合节约能源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9.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HMAM)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运用于重载路面中。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是路面维修养护过程中铣刨出的废旧材料。对掺加硬质沥青颗粒制备成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以及向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掺加RAP重新拌和成的高模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复数模量、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高掺量RAP的高模量再生沥青混合料表现出较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以及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工程实践,对旧沥青路面路面技术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芯样试验进行复拌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针对该养护工程,复拌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适用性分析后,确定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试验段铺筑并加以应用,通过复拌就地热再生施工后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检验,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路面表...  相似文献   

11.
汉宜高速改造后运营已10年,路面出现了各种病害,若不及时进行养护处治,必将导致后期养护费用大幅增加。经过路面状况分析评价,结合目前常用的养护方式的利弊,提出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养护处治。通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合理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处治后的沥青路面恢复了良好的使用性能。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路面总体质量能达到新建沥青路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用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工艺对公路橡胶沥青上、中面层废旧料进行利用的技术问题,观测了原路面上面层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中面层 Sup-20(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橡胶沥青性能,分析了再生剂用量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的恢复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沥青含量、直投式高黏度改性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抗水损害性能等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提升方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工艺验证,现场试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路表功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一代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旧沥青面层材料老化程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面层铣刨料分别与水稳基层铣刨料进行级配合成,通过力学性能试验进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沥青与水稳集料的结合界面进行观察。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旧沥青混凝土老化程度越高,与水泥集料的结合性越好,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强度越高,干缩性能越差,旧沥青混凝土老化程度越低时,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干燥收缩能力。因此,旧沥青路面选择养护维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原路面的沥青老化程度,中度以上老化的沥青路面更适宜采用水泥稳定全深式路面再生基层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对于再生混合料设计的争议,通过RAP材料铣刨试验和水泥—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提出RAP材料应通过调整铣刨工艺作填充料使用,水泥—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采用Superpave法和空隙率小于8%的设计指标可有效提高路用性能,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浙地区不同交通等级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路段历年检测数据,分析了SMA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养护后路面车辙深度、抗滑、平整度等性能指标发展规律和衰减模型。以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SMA 就地热再生路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年养护经验和路况指标,预测沪杭甬高速公路嘉兴段SMA就地热再生路面使用寿命为5~8年,全寿命周期内SMA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铣刨重铺和加铺罩面,且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可节约能耗10%~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30%。  相似文献   

16.
依托312国道无锡段就地热再生试验路,通过与原路面材料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老化沥青的性能改善、级配恢复以及再生混合料性能;设计并在实体工程中实施了3种再生方案,并通过对再生路面性能的长期跟踪观测,验证了就地热再生的效果;开展了定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铣刨重铺,再生工艺可节约工程经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破碎砾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可行性,依托成渝高速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工程,采用由破碎砾石、新沥青、再生剂及回收沥青等组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破碎砾石集料的再生稳定性能、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沥青的高温等级比回收沥青低,低温抗裂性和疲劳特性得到改善,破碎砾石集料具有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精确评估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技术的环境效益,采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分别测算了铣刨重铺、就地热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技术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了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与铣刨重铺相比,就地热再生技术可节约30%以上能耗,100%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厂拌热再生在RAP料掺量为10%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略高,RAP掺量为30%和50%时,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益,同时可不同程度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可最大限度地将旧沥青路面混合料实现就地再利用,在实现路面养护的同时,减少路面翻修带来的废料、废气排放。结合侯禹高速就地热再生表面处治工程,以就地热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再生剂掺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其控制要点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并对温度这一核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我国道路材料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将废旧沥青经简单处理后用于损伤路面的修复。主要基于山西灵山高速公路浑源至山阴段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实例,通过实地调研研判原有道路工程路面性能,并结合混合料回收评价,通过添加再生剂的方式展开设计,并对施工所涉及到的各类技术难点展开介绍,最后对热再生的质量做出检验评价,以期能够为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