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城轨列车铰接式转向架基本结构组成,建立了5联单元车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单元车组进行了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城轨列车铰接式转向架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转向架的独特优势,并针对城轨车辆的小半径要求和使用条件,利用建模软件UG平台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铰接装置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平台,参考UIC 615-1标准,进行强度校核。该铰接装置为小半径曲线车辆提供一种铰接方式,对铰接式转向架的研究与分析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睿 《机车车辆工艺》2004,(3):21-23,27
阐述了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设计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城轨B型车转向架的技术设计方案,并对城轨车辆转向架的强度、动力学计算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试验的分析方法,运用SIMPACK软件分别对三车四转向架的铰接式列车和三车六转向架的传统列车建立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列车在相同的运行环境下以不同速度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连接方式的列车比较,在相同的运行环境下,铰接式列车在平直轨道上的动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式列车,而在小曲线半径的轨道上,铰接式列车的动力学性能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铰接式转向架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详细阐述现有铰接式转向架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并对不同铰接式转向架按其结构形式进行分类,对各类铰接式转向架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与传统转向架比较,分析了列车使用铰接式转向架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城轨车辆转向架中几种常见的一系悬挂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城轨车辆设计的实例,介绍了二级变刚度在城轨车辆转向架一系悬挂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某铰接式转向架动车组动力学模型,根据应用实际工况,对比分析了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小半径S曲线、通过三角坑等情况下铰接式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铰接式转向架车辆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和优秀的线路扭曲适应能力,而且铰接式转向架轮对对应动力学指标与前后端独立转向架相差较小.直线工况下其运行稳...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铁路起步之时,列车模式如何选择,包括动力集中式或动力分散式,独立式车辆或铰接式车辆,供电方式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交-直-交传动,转向架结构,制动系统,车体密封,车钩缓冲装置,列车供电等技术,本文对此作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单轴转向架具有重量轻、曲线通过能力强、低噪声和运行稳定性较差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单轴转向架的运行性能,并对单轴转向架在城轨车辆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满足城轨车辆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西门子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地区非铰接式动车组的运行计划,以进入以铰接式列车为主的市场。车辆为铝制车身,高度模块化,每辆车可在两侧提供1~2组车门,且车门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变化在日后加减。使用常规转向架,简化了维护并产生比铰接式列车更低的轴重,同时运营编组更灵活,可按2、3、4辆编组。有1000、800、600mm不同高度的踏板车辆可供选择。动力有柴油、电力两种。第一列动车组的测试正在西门子的环行测试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适用于轻轨车辆的ZLA080型铰接式转向架的结构、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ZLA080型铰接式转向架包括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在每辆车上,两端配置带大回转角度抗侧滚扭杆(最大达10°)、大横向位移(最大达150 mm)空气弹簧的动力转向架,中间配置能连接两节车体、带摇枕和3环回转支承轴承、具有铰接功能的非动力转向架,这种组合既能确保每辆车具有较好的正线运行的平稳性和乘客舒适性,又能确保每辆车的站场R30 m小曲线半径通过能力,这是在国内外铰接式轻轨上首次创新应用。对其构架、车轴、车轮、轴箱体、牵引装置等重要部件进行强度计算和型式试验,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计算和试验,各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检修工艺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检修试验方法,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综合检测装置。介绍了该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检测试验流程。该检测装置通用性能好、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架控制动系统的检修要求。  相似文献   

14.
ZLA080-Bo型铰接式轻轨转向架构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ZLA080-B0型转向架构架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设计特点,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通过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对其强度进行了校核,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为轻轨车辆转向架,特别是铰接式转向架构架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于12号无砟道岔及配套交叉渡线而言,需要研究列车与道岔间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分别建立了车辆模型和道岔模型,其中车辆模型采用主要考虑车体、转向架和轮对三部分结构的单列全车模型,道岔模型包括转辙器、连接部分、12号辙叉、6号锐角辙叉及6号钝角辙叉等基本结构,充分考虑各细部结构对其振动的影响,以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然后用列车动力学和道岔动力学理论,建立可考虑交叉渡线道岔钢轨型面变化的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CRH2动车组以时速50 km侧向通过客运专线用60 kg/m钢轨12号交叉渡线道岔时,能满足旅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列车系统运行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由3辆拖车组成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列车系统中存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非线性、轮轨蠕滑率/蠕滑力的非线性、钩缓装置作用力的非线性以及车辆模型一、二系悬挂作用力的非线性等因素。研究车间连接刚度和连接阻尼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车间横向连接刚度和横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较大,而车间垂向连接刚度和垂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很小。在列车中的相邻两车之间安装横向减振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并能够改善列车的垂向运行平稳性。仿真结果还发现,在转向架悬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单一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大于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CRH2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悬挂系统结构,对列车垂直、水平两个方向建立动力学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的沉浮、点头、横移、侧滚及摇头等刚体振动进行控制策略分析。根据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要求,提出采用磁流变阻尼替换原有油液阻尼,达到降低车体各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从而提升车体稳定性的目的。以中国干线铁路轨道功率谱密度为轨面激励发生基础,联合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进行整车性能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半主动控制悬挂系统能够较好地抑制两个方向的5种振动模式,对于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降低转向架所受冲击力有良好的作用,在设计上可使用半主动控制的磁流变悬挂系统代替传统铁道车辆被动悬挂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低速磁浮列车以其绿色环保、安静舒适、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建造成本低的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上体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性。相比传统轮轨接触式列车利用轮对分散接地的方式,磁浮列车采用双端第三轨集中接地模式。实际上,磁浮车辆不仅需要从第三轨获取主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还需要将车体感生电动势导入第三轨。此种特殊的接地设计,会使列车在牵引启动过程中闸片与F轨制动面之间产生火花,从而形成灼痕。为此,有必要针对磁浮列车液压夹钳单元绝缘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优化设计,为磁浮车辆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CRH380B型动车组在制动过程中,为防止转向架制动闸片抱死,避免轮对踏面与轨道产生滑动摩擦而导致轮对变形,在车辆的每个转向架上安装了防滑速度传感器,当防滑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轮对转速异常时,会触发防滑控制。介绍了防滑速度传感器测速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2种制动系统故障代码的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