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洪辉 《集装箱化》2014,25(1):24-26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是在集装箱船舶与码头前沿之间装卸集装箱的主要设备,岸桥作业具有设备结构复杂、设备使用频度高、多工种人员聚集等特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岸桥维修作业中,维修人员与岸桥司机沟通不畅易导致人员伤亡;维修人员上机盲目指挥或未授权人员上机等均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麦建伟 《上海港科技》2003,(1):16-16,31
在船舶上装卸集装箱时,必须要对集装箱栓固件进行装拆,特别是要对集装箱连接转锁开启或关闭。目前,国内外港口均由操作人员使用专用转锁敲杆敲击转锁柄进行开闭锁。由于受专用敲杆长度和重量的限制,最多只能敲击3~4层高的集装箱转锁,堆高4层以上的集装箱,操作人员必须登上集装箱箱顶,由上而下逐层敲击开闭锁。操作人员站在高达10~20米高的集装箱箱顶边缘往下敲击转锁,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3.
李振广 《集装箱化》2014,25(9):9-10
针对集装箱码头单起升岸桥远程自动化操作的市场空白,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根据岸桥远程自动化操作系统的特点,在现有岸桥电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激光扫描仪、视频监控仪、服务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控制和传感装置,解决船舶漂移和最优作业路径两大技术难点,实现单起升岸桥远程自动化操作。  相似文献   

4.
陈斌  潘洋  夏祯捷  张润梁  赵华 《集装箱化》2018,29(12):16-18
正近年来,厦门港、青岛港和上海港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续投入使用,其中岸桥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岸桥操控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病损伤,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人因问题。从人因学的角度来看,远程操控指作业人员在不通过感知器官直接获取作业现场信息的情况下,操作和控制设备完成作业任务。[1]取代人类感知器官的技术包括视频拍摄和传输、传感器和通信传输等技术。远程操控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军  相似文献   

5.
场桥是集装箱港口堆场的主要装卸机械,它通过柴油发电机组供电驱动各机构动作。集装箱码头操作管理系统要求场桥随时接受作业指令,机械上的管理系统终端须常开机,这样,发动机一直高速运转。根据目前的管理状况及生产情况, 1台场桥在作业中每次超过半小时候工的时间每月累计  相似文献   

6.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作为集装箱码头堆场上最主要的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港口集装箱码头的重视。新型吊具智能防摇装置摆脱了传统机械防摇方式的防摇效果不理想,容易损坏,维修困难等缺点,值得推广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繁荣,而港口码头集装箱运输由于安全性、便利性及运输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场桥)作为集装箱码头堆场上最主要的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港口集装箱码头的重视。为了提高场桥的使用效率(装箱效率),场桥各机构的速度郁大大的提升。速度的提升,尤其是小车运行速度的提升,造成吊具在工作中摆动幅度较大,给司机对箱造成了困难,由此需要在小车上加装吊具防摇装置。通常采用的机械防摇的方式防摇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容易损坏,而且维修困难。  相似文献   

7.
郑渊 《港口科技》2014,(8):18-20
通过开发设计集装箱岸桥实训平台,在整体结构和工况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实际的集装箱岸桥按比例缩小模型化,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15 PLC、MM440变频器以及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联动台上的操作装置与实际集装箱岸桥基本一致.该实训平台能够较好地提高港口机电类专业学生操作维修以及安装调试集装箱岸桥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面对集装箱运输船大型化的挑战,各大中型集装箱港口基本的对策是更新和改造设备,增大岸边起重机的尺寸,提高其起重能力。新近订购的起重机中,已有起重能力为70t的双20ft箱岸桥、65t的场桥等。本文试图从集装箱的重量统计和操作分析入手,寻找出不同情况下较理想的起重机起重量。  相似文献   

9.
许博  陈保栋  黄健 《集装箱化》2019,30(3):8-11
<正>岸桥是集装箱码头重要的装卸设备,具有体积庞大、电控系统复杂、使用率高、维保危险性大等特点,在其作业或维修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的人机系统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用于岸桥、岸桥操作或维修人员以及码头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机  相似文献   

10.
黄志伟 《集装箱化》2021,32(2):13-15
作为码头前沿的关键装卸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装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效率.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自动化岸桥广泛应用于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岸桥应用于新建码头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岸桥司机和设备工程师对自动化岸桥不熟悉,需要实操培训后才能上岗,从而在无形中导致码头运营成本上升;二是自动化岸桥作业采用远程操作模式,不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不仅会降低码头作业效率,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在应用自动化岸桥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鹿特丹港MV2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丹吉尔港TM2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均向岸桥设备生产商采购自动化岸桥模拟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集装箱岸桥多工种交叉维保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RFID技术,开发岸桥电子挂牌定位系统。在岸桥重要节点安装读取器,读取维修人员身上携带的电子标签,实现人员进出智能化判断、精确定位管理,从而保障岸桥维修作业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辰  刘菁博 《集装箱化》2008,19(12):17-18
为解决目前集装箱码头节能减排问题,从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领域入手,通过改善陆运作业时场桥的分配策略有效降低场桥空耗台时,从而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缩短集装箱船舶在港靠泊时间,基于场桥作业区域划分思想,综合考虑场桥分配均衡、场桥任务量均衡和集装箱任务顺序等实际约束,以装船任务总完成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场桥和内集卡跨箱区协同调度方法,并设计包含带改进操作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比实证分析表明,在装船任务一定的情况下,所提出的调度算法能够进一步缩短场桥和内集卡的作业时间,提升场桥和内集卡调度效率,从而缩短集装箱船舶在港靠泊时间。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码头是集装箱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各种运输的结合。它的生产组织是多部门、多工种、内部协作的联合,集合了管理、协调、技术应用与维修于一体。1人员的编制和配置以本公司为例集装箱现场作业主要是由操作部操作科承担。实行四个作业组3班24小时运转,每个作业组包括有岸桥、  相似文献   

15.
使用远程操控桥吊能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力远程操控桥吊实现了集装箱码头的重大突破。近期已有两家码头运营商决定采用以ABB起重机系统部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操控桥吊。两年前远程操控堆场起重机的出现迈出了远程操控起重机的第一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功实现了对桥吊的远程操控。  相似文献   

16.
邱涛  林栋  李凌凯 《集装箱化》2020,31(6):13-15
正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是集装箱码头用于集装箱船装卸作业的专业设备。在传统岸桥作业过程中,岸桥司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地操控岸桥各机构动作,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容易导致司机疲劳且易引发职业病。随着远程操控技术的普及,世界各国港口纷纷打造不同作业模式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岸桥司机转移  相似文献   

17.
薛汉成 《上海港科技》2004,(4):27-27,29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海陆侧下横梁顶面,离码头面距离高5330mm、宽1000mm、长16000mm(见图)。维修、保养作业时,维修、保养人员经常要登高到狭长的海陆侧下横梁上工作。由于制造厂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疏忽了海陆侧下横梁上要登高维修、保养作业,疏忽了维修、保养人员登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造成维修、保养人员在  相似文献   

18.
原有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的远控方案中,远程操作控制系统依赖中控控制系统和中控软件分配系统,且需要人工介入进行特定操作。日益增加的设备数量及操作台数量会造成中心单节点的超负荷,如果2个系统中任意一个系统故障或者修改配置,都会造成整个远控系统瘫痪。为此采用分布式决策方法,将每台设备的单机自动化系统以及每个远程操作站都作为一个独立决策体,提出一种基于中控去中心化的港口起重机分布式远控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港口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装卸操作过程为研究背景,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建立双层HMM模型,运用修改后的Forward-Backward算法,计算操作层各个HMM模型的似然度,选择似然度最大的模型作为操作行为的识别结果,组成观察序列串后,送入意图层HMM模型集,进行桥吊司机操作意图的识别。最后,采用Matlab环境实现HMM模型,通过现场统计确定案例基础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准确识别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司机的操作意图,对于研究港口机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老旧集装箱吊具的维修效率,对3种远程监控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集装箱吊具的远程监控,有效地降低集装箱吊具维修时间,提高集装箱吊具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