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黏土外掺比例对磷尾矿砂性能的影响关系,以国道302 K19+005~K21+010路段施工为研究背景,设计黏土外掺比例30.0%、50.0%、70.0%、90.0%四类对比试验混合料,选取干密度与CBR强度指标,探究了磷尾矿砂外掺黏土混合料的性能,分析了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及机理。阐述了磷尾矿砂外掺黏土混合料在工程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与关键把控点,同时分析了该混合料的经济效益,最后得出结论:当磷尾矿砂内黏土外掺比例为50.0%时,混合料颗粒级配为最优状态,抗剪强度达到顶峰,CBR值最高,黏土掺磷尾矿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了细粒土含量对砂性路基土的颗粒级配、土粒比重、最大干密度、承载比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性路基土中掺入细粒黏土,可有效地改善砂土的级配特性,增加其最大干密度,提高其承载比(CBR)值。同时,在击实试验和承载比试验中发现,分别存在一个最优黏土掺量值,此时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CBR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张高速公路土石混合料压实特性和碾压工艺问题,采用大型击实仪对土石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的级配在泰勒理想级配范围内,其压实性能较好。选取试验段进行了不同松铺厚度土石混合料碾压试验,通过测试不同碾压遍数下的沉降量、路基回弹模量和压实度,提出了最佳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施工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文中针对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过程中颗粒运动规律和密度形成机理问题,引入PFC2D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了一定级配条件下不同土石比的土石混合料的振动击实过程,探讨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中颗粒的微观运动和结构性能,得到了一些比较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RAP粒径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毛体积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指标,对新旧沥青融合性进行评价,得到新旧沥青融合性较好的拌合工艺。改变基准料中细RAP比例,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细RAP比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力学指标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干拌法"能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融合性和混合料拌合的均匀性,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随细RAP比例升高出现峰值,基准料中细RAP比例达到13%时,再生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最大,细RAP比例达到17.5%时,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最大;随着细RAP比例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出现峰值,细RAP掺量超过13%时,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开始下降,高比例细RAP会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缺少自由细矿料填充空隙,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下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设计的基准料组合能有效弥补高RAP掺量对再生沥青路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试验的PFC^2D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文中针对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过程中颗粒运动规律和密度形成机理问题,引入PFC^20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了一定级配条件下不同土石比的土石混合料的振动击实过程,探讨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中颗粒的微观运动和结构性能,得到了一些比较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填料的使用性能,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和加州承载比试验,分别就再生粗骨料掺量和砖混凝土比例两个因素对建筑垃圾路基填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了建筑垃圾用于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掺量在30%~40%之间时,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CBR值到达最大值;且试验中所测得CBR值在30%~45%之间,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可以应用于路基填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含石量下土石混合料在同一工艺下的压实特性,以含石量为指标,以干密度为判据.对其进行结构分类,给出以含石量为指标的分类界限,对于实际工程碎石土压实工艺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料的压实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击实试验研究了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红粘土的击实特性,并采用承载比(CBR)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其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湿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偏小、最佳含水率偏大;不同土样的击实特性存在差异;击实功越大,最大干密度越大、最佳含水率越小;含水率、压实度对红粘土强度影响较大,高于最佳含水率3%左右时红粘土强度达到最大值,强度随压实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研究了振动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振动时间对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影响不明显,但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选取不同的4.75 mm通过率、水泥的质量分数以及水的质量分数的混合料分别进行击实、强度和干温缩试验.击实和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样的级配,水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类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干密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与含水量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干密度对应着最佳含水量,其波峰较为明显。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大抗压强度对应的含水量是一个区间。随着干密度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当干密度达到一定值时,抗压强度急剧减小。之后,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结构的理念,通过替代细集料的方式对3种不同级配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分析表明:级配1混合料形成了较大程度的嵌挤密实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而采用了骨架密实结构的级配2混合料形成了不密实的多孔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悬浮密实型的级配3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于级配1。  相似文献   

13.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间接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计算法、溶剂法和真空法都不能准确的获得多孔集料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文中提出采用浸渍法实测多孔集料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通过试验证实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CBR值明显提高,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级配对混合料压实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沥青胶浆性能与矿粉不同指标的关联度,其中亲水系数、甲基蓝试验值、表观密度、德国矿粉试验值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疲劳性能影响最大,平均粒径与表观密度指标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影响最大。这对于研究和改善沥青胶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南G98环岛高速东线石梅湾至三亚段的大修工程,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得出当沥青在165℃的温度下发泡,加入3.5%的用水量时,可以达到理想的发泡效果,得到满足要求的膨胀率和半衰期;通过劈裂试验确定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级配;确定了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结合劈裂试验确定了泡沫沥青最佳用量。试验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表面振动成型和重型击实两种试验方法对不同级配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值、回弹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设计嵌挤、密实、稳定的矿料级配,利用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分析了容器容积和撒铺方式对集料密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TS的粗集料贯入试验方法,对不同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试验,并提出利用贯入试验确定粗集料级配,利用贝雷法合成粗细集料的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受到容器容积、集料洒落方式等的影响,国内外粗集料松装密度测试数据间存在6%的差距;按贝雷法设计的混合料无法保证其高温稳定性能;贯入试验可有效区分粗集料稳定性,同时与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71。可见,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可有效确保混合料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弯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开裂机理的分析,采用能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弯拉性能的评价指标.在M 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小梁弯曲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临界弯拉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等指标与混合料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的相关联程度.研究表明,与弯拉强度、临界弯拉应变相比,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能较为科学地评价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性能;弯曲劲度模量与应变能密度临界值指标的关联性较差,因此,弯曲劲度模量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弯拉性能评价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失水率、干缩应变、干缩系数等指标,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条件下二灰碎石混合料的干缩性能;回归分析了累计干缩量与时间、累计失水率的关系;通过温缩试验研究了温缩系数与温度区间、平均温缩系数与最大温缩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多碎石条件下的二灰稳定碎石干缩性能优于常规配比的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分别为8∶12∶80,6∶14∶80,8∶17∶75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干缩性能均优于配合比为5∶10∶75;评价材料温缩性能时以0~-10℃之间的温缩系数为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