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黄海冰情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近30年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袭来,沿海大小港口均遭海冰袭击,部分港口被迫封港,海冰对港口设施、海上交通运输和生产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分析了渤黄海海冰的特点和影响,并结合我国港口和海上交通运输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秦皇岛海域海冰对船舶影响,从海事监管角度出发,阐述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防抗措施,为秦皇岛海域船舶防抗海冰灾害应急机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1月19日,东北地区重要粮油、矿粉输出港锦州港的最低气温降至-15℃,海上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海冰。为此,海事部门对陆地、海上导助航设施运行状态进行专项巡检,重点查看了辖区冰情及海冰对航标的影响,积极协调大马力拖轮在港池和航道内破冰,并采取"大船带小船,重载船带空载船"等编队航行方式,降低船舶受冰压冰困的概率,同时加强应急值守,安排港口拖轮分段驻守,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保障航路畅通,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渤海冰况,冰况的特征以及海冰漂移等影响因素,解析海冰对船舶锚泊和航行会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工作实际,从船舶进入冰区的准备工作,航行和锚泊的注意事项,以及冰困的应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港口生产特点和应急管理体制,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以建立完善我国港口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海冰是冬季影响港口作业、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的重要因素,作者介绍了海冰的类型及特点、中国海域海冰发展周期及冰情特征,最后就船舶在冰区航行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期对冬季船舶防冰、抗冰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冰对港口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和北黄海每年冬季都有结冰现象。海冰能够封锁港口、堵塞航道、破坏近海结构物、使航行中的船舶受损,给船舶进出港航行、操纵及靠离码头作业等带来极大困难,对港口运营也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会导致重大海难事故。从港口建设决策者及运营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多方面阐述了海冰对港口作业的影响,并重点论述了港口应对海冰灾害的措施,为冰况区港口能够延长作业天数及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渤海海冰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孙健  王凤武 《世界海运》2012,35(6):30-33
分析近几年黄、渤海海冰发生的特征及其对沿岸港口船舶通航安全和港口营运的影响,从船舶、港口等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世界海运》2006,29(6):4-5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有许多石油开发区块,由于水浅有冰等因素,使在现有的破冰船和冰区航行技术条件下的航行十分困难。分沿岸冻结区、滩涂堆积区和流冰区等不同区带讨论辽东湾北部海冰存在特征以及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并根据海冰存在特点和海域工程的具体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广来 《中国水运》2014,(2):16-17,39
通过分析潍坊港水域泥沙淤积、流场、海冰的变化及对船舶操纵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钦州港应急管理不仅需要统筹思维和源头的前移管控,还应主动谋划作为,才能够有效盘活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一盘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对法》)于2007年11月开始施行,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日常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应急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需要统筹考虑,需要安全管理理念和应急理念、机制的创新,需要把刚性的安全应急管理和柔性的企业文化、温馨文化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良性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海冰与极地船舶碰撞是影响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碰撞发生在水面附近,水动力作用不可忽视,需考虑结构物-冰-水的耦合作用。论文进行了海冰与固定圆柱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试验,并改变海冰的速度、尺寸和形状这3个参数用CFD-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冰所受水动力与碰撞力峰值的差以及碰撞过程中冰附加质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海冰-结构物碰撞过程中,水动力对冲击力辐值的影响随海冰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海冰尺寸和截面多边形边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冲击力峰值附近区域,海冰附加质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钱缘  黄志球  陈伟建 《水运管理》2011,33(4):22-23,27
为完善深圳海域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增强海事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分析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溢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估深圳海域溢油风险及应急体系能力,认为深圳海域溢油污染风险较高,溢油应急体系缺乏人才和设备,难以满足深圳高溢油污染风险的应对要求,并提出完善深圳海域溢油应急体系建议:推动建立区域应急联运机制,实现协同发展;建立清污协会会员制,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设备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海冰     
在结冰海区航行,冰对安全的威胁最大。在我国的海区中,渤海和黄海北部位于北纬37°与41°之间,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区,每年冬季都有海冰出现。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海冰情况、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溢油应急反应是应对溢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结合多年参加溢油应急行动的实践,从设备配套、队伍建设、区域协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剖析了制约应急行动有效实施的基本因素;提出了加快国家应急设备库建设、加快区域性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定区域性应急组织协调程序、重视后勤的资源准备及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供溢油应急组织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极地邮轮在极地航行中与海面浮冰发生碰撞时,会影响船上旅客的舒适性和船舶的安全性。[方法]基于JH-2模型建立海冰的力学模型,通过平滑粒子伽辽金-有限元耦合方法(SPG-FEM)研究极地邮轮与海冰的碰撞性能,结合海冰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研究碰撞过程中海冰的破坏模式。[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厚度为1.6 m的海冰冰层,极地邮轮与冰层撞击过程中海冰不会出现大的裂纹扩展现象,而只在与船艏直接接触的小范围内发生破坏;在靠近极地邮轮船艏两侧的非直接碰撞区域的海冰出现了局部应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极地邮轮乘客的舒适性和船舶的安全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背景下,极地海冰预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极地海冰预报能力是极区船只航行以及极区能源开发与保护等许多领域和方面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国发展并建立极地海冰预报系统,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海冰数值动力模拟进行模型开发、检验和验证,使模式结果不断向观测值靠拢,以实现灵活、强大的海冰模拟的目标,提高对极地海冰演化的预测。我国的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在准实时同化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卫星观测海洋表面温度数据的融合,解决了极区观测变量数据同化技术中海冰-海洋界面物质和能量的协同调整的难题,为极地科考和商业航行提供更精细化、更准确的海冰预报服务能力。文中简要介绍国内外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难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极海冰是制约船舶在北极圈安全航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海冰的影响范围、分布特征、海冰的漂移、海冰的周期变化等的分析可以得出北冰洋海冰的变化特征,从而可为以后实施北极航道的规划和建设、船舶航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建文  沈建华 《中国水运》2010,334(8):56-57
针对09年冬季渤海湾内辽宁海域冰情异常严重的特点,分析海冰对通航环境及船舶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船舶冰困的具体实例指出船舶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提出海事部门加强海冰防抗工作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制订应急预案。阐述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包含的实际内容。介绍应急预案的实施与修正。提出在港口企业中成立应急反应小组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