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铁道车辆高速重载的发展,对车辆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转向架和基础制动装置中的受压杆件,除了保证其刚度和强度外,还应进行屈曲分析,保证杆件的稳定性.论述了线性屈曲分析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并对转向架交叉杆和制动拉杆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指出了制动拉杆稳定性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屈曲分析在车辆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制动工况下机车车辆转向架颤振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消除低速制动工况下轻量化设计的机车车辆有颤振现象与颤振振动对车体、转向架和悬挂系统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提高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减小铁道沿线的噪音污染,分析了制动工况下机车车辆转向架发生颤振现象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推导了列车制动块的运动方程。分析结果表明,颤振是车辆系统在低速运行时的自激振动产生的,与转向架构架结构和悬挂系统有关,可通过改进构架设计或调整转向架参数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道路运输车辆制动时左右车轮制动力之差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空载四轴车辆进行制动稳定性道路试验,设置几种不同的制动工况,分别进行车速为30、50 km/h时的直线制动试验,得出不同制动工况下车辆质心的偏移量和偏转角度。结果表明: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差值越大,制动时车辆偏移量越大;前轴左右侧车轮制动力差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高于后轴;车辆左右轮制动力差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随着车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速动力车基础制动装置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制动装置是高速动力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制动装置应保证在满足高速列车制动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并根据不同的转向架结构形式采用不同的制动盘结构。制动时优先投入动力制动以减轻制动盘和制动闸片的热负荷及磨耗。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车辆运行速度、路面条件和汽车载重对车辆制动距离的影响,并对各自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大型载重汽车限制其速度和载重量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行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径向转向架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决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车辆动力学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常规转向架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径向转向架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既能保证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要求,又能改善其横向稳定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动力学模拟计算表明,应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7.
铁路高速货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货车运行速度是全面增加铁路运输的运能和效率的有效方式,高速货车的关键技术是转向架和制动系统,介绍了国外高速货车转向架及制动系统的发展过程,基本结构和中国货车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研制和开发中国高速货车的基本模式,指出发展中国高速货车转向架和制动系统应突破现有货车的基本框架,借鉴国外货车转向架及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货车。  相似文献   

8.
在巷道中,地下无轨车辆行驶制动的稳定性与制动系统性能密切相关.基于LCB和PosiStop制动液压系统及其原理,提出了在2m^3铲运机上采用PosiStop制动系统,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应用分析.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在2m^3铲运机上采用该新的制动技术,可提高地下铲运机的安全性能,满足地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对车辆安装ABS制动防抱装置的功能、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当前的实际检测情况,论述了装有ABS车辆的制动性能的检测办法,供大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车用发动机在汽车排气制动时气门特性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套随车测试分析装置对汽车在排气制动情况下发动机缸内压力、排气压力、气门升程、上止点等信号采集记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试车辆装载的发动机在汽车排气制动时排气门存在二次开启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四线圆端形薄壁空心墩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探讨了结构原始缺陷及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对四线超宽圆端形薄壁空心墩稳定性的影响,将有限元弹塑性稳定分析得出的极限临界荷载与按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计算桥墩纵向整体稳定性的屈曲临界荷载公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四线铁路圆端形薄壁空心墩的稳定性能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对客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道路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工作时对客车前、后桥的制动力分配和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客车在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参与制动过程时,将形成两个同步附着系数点,其中一个出现在附着系数很小时,另一个点低于原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两个同步附着系数的大小与持续制动形式、变速器档位和汽车行驶速度有关。这样汽车在附着系数很小和比较大的道路上使用发动机制动或排气制动的同时,如果需要利用主制动器进一步减速,则可能处于不稳定的制动状态。由此表明持续制动系统的工作将使汽车的制动特性和稳定性发生很大的改变,必须在制动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运用运动稳定性及分叉理论,研究了非线性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分叉现象,提出利用Hurwitz行列式,给出平衡点失稳而发生Hopf分叉的代数判定准则和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Hopf分叉点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并用此方法进行了客车系统运动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货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车辆系统的线性、非线性和实际临界速度的概念,建立了具有31个自由度的非线性货车系统数学模型,考虑了系统中的干摩擦力和轮轨相互作用关系等非线性因素。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货车系统的蛇行稳定性特性,包括货车系统中的极限环、准周期解以及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15.
铁路货车脱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62货车是中国的主型货车,对其进行脱轨安全性研究对确保铁路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机车车辆系统动态仿真软件,建立C62货车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该车在直线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及曲线上的通过性能,并着重分析了C62货车装载不全副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优化枢纽内班列车流的组织是提升班列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班列作业时 间,反推可能的运输服务,构建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服务网络.通过将不同联弧能力进行 差异化设置,使其满足货运需求总量约束及班列组织对不同品类货物运量的要求.以运输 服务组织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铁路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 在铁路运能逐步释放和提升的背景下,以满足枢纽内班列开行所要求的基本车流为约 束,而弱化了班列车流组织过程中区段和站点作业能力约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约束阻尼层的高速客车车体弯曲振动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将车体考虑为两端自由等截面欧拉梁,建立了铁道客车刚柔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幅频特性分析计算了系统各部件固有模态以及车体模态损耗因子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对车体表面局部进行约束阻尼处理,通过合理假设推导了含有约束阻尼层的车体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车体一阶弯曲自振频率接近人体振动敏感区域,为减小车体弹性振动,必须首先降低一阶弯曲振动。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可以通过增加车体结构的损耗因子来实现,车体局部贴附约束阻尼层可以增加车体结构阻尼。为了使车体结构获得最大的损耗因子,阻尼材料应该贴附在弯曲变形最大的位置,并且约束层和粘弹性层贴附长度和厚度有一个最佳值。只要选择合适的阻尼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减振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速客车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铁路盘型制动噪声机理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铁路盘型制动噪声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测量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各种制动工况条件下盘型制动器的摩擦噪声,获得了列车盘形制动摩擦噪声的发生规律;基于模态耦合引起制动摩擦噪声的机理,使用试验测得的闸片和制动盘之间的摩擦系数,建立了由制动盘、闸片、闸片托、制动杠杆和销等组成的全尺寸盘型制动系统摩擦噪声有限元预测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施工阶段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分析理论,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在施工过程中的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得到了两种情况下各个施工阶段的稳定安全系数。对钢管管内混凝土采用合理的灌注顺序,以及在施工中设置辅助设施均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稳定性分析中应考虑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介绍汽车制动系统检查与道路试验的方法以及液压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