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为例,基于货车温升控制的长大下坡安全评价方法,分析了缓坡、超载及强制停车区对货车安全运营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上部设置缓坡对货车制动鼓降温效果不明显,中下部路段缓坡降温效果较好,中下部缓坡越长降温梯度越大;采用均匀纵坡比陡缓相间的纵坡设计更利于行车安全;货车超载将大幅提高全路段制动鼓温度,应严格控制;提出在制动鼓温度超过200℃路段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增强路面抗滑性能及桥梁护栏防护等级,增设长大下坡余长提醒标志、隧道出入口过渡路段视线诱导及安全警示等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托四川雅泸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行车安全对策研究项目,开展了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特性分析,重点阐述了货车驾驶员在连续下坡路段驾驶行为特征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以及车辆在连续下坡路段行驶时驾驶员皮温、脉搏、皮肤导电水平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进一步把握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货车驾驶员对于长大下坡的危险意识不够,并且存在相当数量的驾驶员有把下坡误认为是平坡或上坡的经历。在下坡过程中驾驶员生理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接近坡底时呈下降趋势,驾驶员在连续下坡路段容易出现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货运主导型车辆为六轴铰接列车,满载时其功重比为5.2 kW/t,美国AASHTO规范给出的货运主导车型功重比为8.3 kW/t,相比明显偏低,针对该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货车超载、大型货车占比及装载率分别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影响的调查分析,认为货车功重比偏低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诱因;同时根据京昆高速公路某段车辆载重分布分析可知,在六轴半挂车中不仅没有满载,而且最大装载为40 t,多数车辆满载率仅为60%~80%,相当于六轴半挂车功重比提高20%以上,货车功重比基本上达到7.0 kW/t,这是该段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汽车整体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将来车辆核载管控规定的完善,我国货车功重比将会实现达到8.0 kW/t以上的目标,那时就能适应较大连续坡长相应的平均纵坡要求;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掌握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及汽车整体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器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铰接列车开展了货车制动器温度检测实车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货车制动器温度在下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铰接列车的挂车制动器温度远高于牵引车制动器温度;货车不同的行驶条件下,其制动器温度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具有"同升同降"的特点;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坡值大小是影响驾驶员制动行为的关键因素,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纵坡设计中应严格控制陡坡设计,尤其是连续陡坡。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进行了规定,但平均纵坡≥3%的规定在应用时掌握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补充研究。根据对已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控制指标采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008年前为了克服高差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现象较为普遍,最大纵坡为5%时,任意连续3 km平均纵坡较容易超过4.25%,任意连续5 km以上平均纵坡在3.5%左右的情况较多,任意连续10 km平均纵坡超过4.0%的较少,缺少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的规定,造成纵坡设计随意性较大。根据对高速公路平均纵坡与交通事故关系及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发位置的调查研究,连续长大纵坡长度在15 km内,交通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靠近坡底位置;大于15 km,特别是大于30 km以上,事故多发位置一般在中间的较大纵坡路段;当高速公路区间平均纵坡大于3%以上时,事故率迅速上升,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事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越短。结果表明:为了避免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出现交通事故多发点,提升交通安全性,除了应控制全路段平均纵坡指标外,还应使纵坡设计接近于平均纵坡度。提出了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中对高差小于300 m的任意区间平均纵坡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受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制约,山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存在连续长大下坡。根据长大下坡安全评价相关方法,在对仁新高速公路K141+640~K152+117长大纵坡设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方案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山区高速公路面临长大下坡与冰冻积雪双重危险因素,极大地影响其运营安全。以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合理降低越岭隧道标高、在连续长大下坡段插入缓坡或反坡、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加宽硬路肩形成大货车车道等设计方法,实现连续长大下坡分段非连续化,为大货车刹车毂降温主动提供条件。从被动措施方面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长大下坡路段和冰冻积雪路段安全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基于驾驶员人因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大型货车自然驾驶试验,研究了驾驶员动态视觉参数在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的分布特性及线形组合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线形组合设计控制指标和标准.首先通过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自然驾驶行为试验,获取了驾驶员眼动参数;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长大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视觉负荷强度的长大连续下坡路段纵坡组合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陡-缓-陡纵坡组合模式设置的缓坡并没有减轻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视觉负荷,长大连续下坡路段应尽可能采用单一纵坡模式进行展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宜控制在1.5%以内,条件受限时也不应超过2.3%;直坡段宜将直坡组合度控制在0.02 m-1以内,弯坡段宜将弯坡组合度控制在0.25m-1以内、条件受限时应控制在0.45 m-1以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50多名货车职业驾驶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道110高速公路昌平德胜口~延庆莲花滩段的实际情况,从分析驾驶员行车感知的角度提出了若干高速货运通道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设计建议.设计建议可以为高速货运通道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供设计其他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时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邢台-汾阳高速公路邢台-冀晋界段地形地质条件及邢台市周边城市路网规划布局复杂。文章通过对不良地质、工程物探、特殊土的勘察,解决了长大纵坡交通安全问题,路基防护、排水、取土等技术问题,体现出资源节约、环境美化、安全舒适、经久耐用、便于养护、经济合理的设计宗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高速公路减速带的设计思想,分析了汽车驶过减速带时的平顺性,在此基础上,依托云南罗富(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整治,进行高速公路专用减速带设计和道路试验。试验数据及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专用减速带可以有效遏制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问题突出,大型重载货车失控事故频现,在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设计指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车辆运行特性,分析了平曲线半径与事故率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平均纵坡与事故率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原因是不同车型间速度差过大,部分车头间距不满足80 km/h的停车视距要求,平曲线曲率越大、平均纵坡越大事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面车辙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非常严重,不仅对正常交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解决了其重、难点问题,工程施工后满足了施工要求,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光宇  付仲才 《公路》2011,(10):264-267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长大纵坡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交通管理部门的关注.结合雅泸高速公路,分析了长大纵坡事故发生的特点,结合管控机构和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智能化监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总结了长大纵坡路段的多种安全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高速公路安全快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避险车道是设置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侧并利用自身原理来消散失控货车能量,进而使失控货车安全停止的被动防护设施。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安全现状,提出了避险车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不同结构设计参数对避险车道制动力的作用,提出了设计参数的最低使用要求。最后,依托仁赤高速公路上的避险车道,给出了优化设计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碧  高玲玲  刘小明 《公路》2007,(7):152-156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程度的致因中安全管理系统的健全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国某条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和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从管理体制和交通安全角度剖析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统一管理,综合执法",或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高速公路的交通警察和监控人员在监控中心合署办公,共同处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限制超速行驶、加强对货车、危险品运输及高速公路结构和安全设施的管理,优化服务意识、建立信息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交通广播等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和快速的运行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山区公路大规模建设的推进,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大量出现。探讨规范中达成共识的长大纵坡定义,以此为前提,归纳总结数10个项目的路线总体方案设计实例,分析山区公路平均纵坡与整体工程规模及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点工程规模的相对关系。工程实践中,最理想的情况是纵坡越缓越好,但对于山区越岭困难路段,纵坡较缓往往造成桥梁、隧道工程规模巨大,工程实施的难度较大。为了降低桥梁、隧道工程规模,就需要增长路线长度,使路线绕行较远,同样使造价增加较多。若要同时缩短建设里程及降低桥梁、隧道工程规模,就需要采用较大和较长的连续纵坡。然而过大的平均纵坡,上坡段会影响通行能力,下坡段则会使车速过快影响行车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各公路项目建设条件不同,路线方案综合比选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但没有固定的关系,做好总体设计,在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的同时,能够找到合理控制工程规模的方案。解决长大纵坡安全问题治标治本的方法是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合理布设路线展线方案、合理确定桥梁及隧道等大型构造物的工程规模,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汽车性能也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针对长大纵坡的研究多集中于爬坡路幅,无法全面反映长大纵坡路面使用性能变化规律.为研究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全路幅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对云南省元磨高速公路的2个长大纵坡路段3年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沿线车辆驾驶习性、路面病害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全路段均存在使用性能的衰减...  相似文献   

20.
欧洲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慨要介绍法国研究机构有关长大纵坡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设计实践,探讨了欧洲规范背景下高速公路长大纵坡的设计技术要点,有助于我们对我国规范的适应性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改进、完善我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