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首先概述了磁道钉编码的结构和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为防止磁编码被误读,提出了基于海明码的磁道钉编码差错控制技术,阐述了磁编码差错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差错控制功能的磁编码信息结构以及信息表达应用方案,并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和新疆塔城地区进行了道路试验和工程应用。试验应用表明,该差错控制技术可以保证磁道钉编码技术的稳定可靠应用,从而为车辆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提供道路结构方面的准确信息,提高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存在种类多、数量大,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涉及设计、管养等诸多环节,目前尚无统一编码方法的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信息管理现状与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分类码、位置码和属性码组成的编码方案。结合国家与交通行业现行标准为上述3部分编码建立编码规则和编码结构,形成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编码体系,并采用功能模块化思想,设计了交通标志数字化管理系统,并以实例验证了提出的交通标志编码方法在数字化管理中的可行性,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数字化编码。该编码方法可为实现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数字化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结合现有高速公路路政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在应急事故和紧急救援时所面临的用户定位问题,分析了现行道路定位方式在行驶方向、立交匝道等处精确定位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建立于国家统一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基础之上,包含道路编号、百米桩号、行进方向和传输校验4大要素的路网精细化定位编码标识,并给出了编码规则和标志制作安装方法,使得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员和司乘人员能方便快捷的获取精确的道路定位,从而指引管理部门快速反应,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编码算法实现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编码方法,根据该方法建立了城市道路编码结构,并设计了编码规则.由此,按照编码规则以实现道路编码算法,最终基于GIS利用Visual Basic和Map Obiects完成了编码系统的开发,并对其进行实际测试,以完成对城市道路网中所有编码对象的编码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0,(5)
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是实现北京市道路工程造价信息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关地区道路工程造价标准化编码发展现状,解析发展的问题,针对北京市道路工程管理特点,提出了北京市道路工程造价数字代码标准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编码体系构建框架,可为道路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互式道路实景演播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操纵杆或键盘,控制视点的位置,角度,运动速度和方向,能够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及周边环境景观的交互式漫游,对该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在低端的PC机上,实时渲染的速度,这样就对数据结构的组织和存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结合课题详细设计工作,提出一套数据结构的基本组织方法和存取算法,通过程序编码,取得了较好的实时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多城市道路通过在原有道路上修建高架快速路系统来构建多层次的道路交通系统,以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城市高架桥下地面道路与普通道路相比,受到空间、视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其交通组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桥墩位置及地面道路方案。以乌鲁木齐市阿勒泰路高架桥下地面道路为例,对城市高架桥下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危害机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基础。将道路交通事故的位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实现数据可视化,确定事故热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调查了道路工程和交通设计中死亡事故点的应用情况,并对事故发生与伤亡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交通事故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分配,为我省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创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道路工程的安全性和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基于GIS的道路工程安全性预警体系。首先介绍了GIS的特点及在道路工程应用的现状,其次阐述了系统多源数据的组织,最后建立了基于GIS的道路工程安全性预警体系框架。充分利用G1S强大的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为道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与防治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识别并提取道路客运班车停留站点的位置, 可为道路客运的客运站站址优化、定制出行乘降站点设置、出行信息服务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然而当前获取班车停留站点位置的方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分析道路客运班车停留轨迹数据的典型特征, 以班车轨迹数据为数据源, 基于DBSCAN算法检测位于停留站点的点簇进而提取停留站点位置。同时, 针对DBSCAN算法具有高时间复杂度的问题, 通过建立格网索引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基于京津冀区域的136条道路客运班线的班车轨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改进DBSCAN算法提高了算法执行效率, 平均执行时间减少了59.72%, 且所生成的班车停留站点数量与传统算法基本一致; 在提取得到的282个班车停留站点中, 256个为真实的班车停留站点, 班车停留站点提取的正确率为90.78%。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量浮动车数据特点和快速处理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道路地图栅格化的海量浮动车数据方法,该算法的关键是矢量道路栅格化过程中包括了道路缓冲区和属性信息。道路缓冲区的宽度由一个与浮动车数据位置误差和道路宽度相关的置信区域决定;矢量道路缓冲区转换成栅格图后,栅格图中像素的位置对应着实际地理坐标,而像素值的灰度值表示道路的等级、名称、编号等属性或方向等信息;然后将海量浮动车数据与栅格道路地图进行叠加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城市道路地图坐标系与浮动车数据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参数,而且还能够快速地获取区域路网以及特定道路的行驶速度。最后,通过超过一千万个真实的武汉市浮动车数据,并与经典的浮动车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矢量道路栅格化方法处理海量浮动车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设计理论与交通规划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费用指向的优化问题,最小化费用目标函数中包括道路建设费用、土方工程费、道路交通诱发的环境污染的不经济费用,OD交通在路网上总走行时间的时间费用等。优化模型首先随机生成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候选方案集,并自动设计新建道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计算新建道路的各项工程费用。然后,对变化的路网进行自动拓扑,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OD交通在新路网上的走行时间和交通流特征,计算OD交通的环境负荷。最后,在遗传算法中判断候选方案的优劣,直到得到一个最佳的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方案为止。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高速公路场景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正确描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空间位置问题,通过引入Frenet坐标系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相机自动标定的道路坐标系模型。在相机自动标定阶段,利用线分段拟合方法从曲线车辆轨迹中提取平行于直线路段的轨迹点,并通过级联霍夫变换精确估计道路方向的消失点。然后,根据多车辆三维模型约束,对相机参数进行迭代优化。基于标定结果,将车辆轨迹映射到世界坐标系平面上,并用3次样条插值进行拟合。根据大量运动车辆在道路平面内形成的轨迹域分布特征,综合边界约束估计道路中心点。最后,结合道路中心线在各点处的法线向量与车道宽度信息确定平移量,并利用点平移运动拟合车道线,实现道路坐标系的自动建立。使用真实高速公路视频数据,在多种道路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定阶段,构建方法对不同高速公路场景的最大标定误差不超过11.55%;与最新的方法相比,直线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6.68%和3.58%,弯曲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7.43%和2.61%;在道路坐标系构建阶段,构建方法的平均投影距离为0.077 m,接近最新方法的0.069 5 m;而其平均精度为0.916,显著优于最新方法的0.663;所提道路坐标系能够自适应道路形态的变化,有效解决了从监控视频中描述车辆与道路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无人驾驶技术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技术。它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它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基站式道路气象站布设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道路气象站的布设情况,针对"密布式"道路气象站浪费资金和能源等缺点,提出基站式道路气象站.基站式道路气象站是一种低成本的道路气象站布设方法,它能优化道路气象站布设,为合理布设(位置、数量与配置)道路气象站提供定量参考.本文针对国内尚未应用"基站式"道路气象站布设方案的情况,对基站式道路气象站的布设原理和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国内迅速发展的道路气象信息服务,节约资金和能源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道路测量与施工不同步的现状,根据测量机器人自动跟踪动态测量的技术特点,提出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道路施工动态控制原理的方法。主要从施工点的三维测量、施工点在道路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分析、施工点设计标高的确定、施工参数的解算等方面,详细阐述道路施工动态控制的原理,并对动态控制系统程序和组织提出设计方案,为实现道路测量和施工的一体化、程序化提供完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我国智能驾驶汽车测试场景库的搭建和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研发和验证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rescan的交通信号灯路口车辆跟停场景虚拟重构方法,该方法由道路环境建设模块、初始条件设定模块和车辆控制模块组成。道路环境建设模块通过输入道路参数信息构建虚拟道路,初始条件设定模块通过输入本车和目标车的初始位置、初始速度信息确定零时刻车辆和道路的空间位置及状态信息,车辆控制模块依据车辆速度位置等信息,利用训练的神经网络控制本车加速度,实现跟停场景的虚拟重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路口车辆跟停场景的虚拟重构。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化的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考试系统中,为了实现骑压中心实线等与车辆位置有关的评判项目的自动评判和路口处车辆行驶方行驶自动导航,需要精确、实时定位考试车辆的位置.高精度的GPS/GIS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考试车辆的定位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高精度的GPS/GIS技术的实现技术,然后详细分析了考试车辆的车辆形状建模模型和车辆行驶方向判断方法,最后给出了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与车辆位置有关的评判项目的自动评判实例.   相似文献   

19.
<正>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北京广渠路东延道路工程,近日在北京地铁八通线的咽喉路段成功实施了轨道桥梁基础的五点同步托换作业,刷新了我国轨道桥梁基础托换的纪录。北京广渠路东延道路工程全长7.6 km,设计为双层行车系统,地面为景观道路,地下隧道分为双向6车道的快速路和综合管廊。受周边环境的限制,下层隧道有5处与正在运营的地铁八通线桥墩基础产生位置重合。  相似文献   

20.
以宝钢厂区道路养护管理为背景,针对厂区道路在路面养护方案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对厂区道路路面养护工程进行分类和定义,并结合路面管理系统提出养护方案选择的流程与方法,以实现科学制定养护方案和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