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的行人保护问题一直是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行人保护法规及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以汽车被动安全性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保险杠行人保护技术、发动机罩行人保护技术、行人保护气囊及其他行人保护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越来越重视行人安全保护技术。该研究为我国后续行人保护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3.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一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4.
乔维高  王宇航 《北京汽车》2008,(4):22-24,28
行人保护研究是目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特别对我国这样一个交通密集、行人众多的国家更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中描述了国内外行人保护研究的方法和应用进展,为我国制定相关的法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中行人受到伤亡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各国都在加强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的研究。文章在介绍各国行人保护法规现状的同时,对各国行人保护法规的试验条件及性能要求进行了比较,并对行人保护法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逐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人保护要求,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欧日行人保护碰撞测试技术法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伟  邓亚东  周荣 《北京汽车》2007,(5):30-33,42
在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伤害中,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伤害是最高的,因此对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制定行人保护法规非常重要。目前欧洲和日本关于行人保护方面的法规已经开始执行,文中简要对比研究了欧洲和日本法规标准以及欧洲NCAP对行人保护碰撞测试技术法规,总结他们在行人保护法规及试验方面各自不同的条件要求,并对我国制定行人保护法规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随着各国立法的推进,各汽车厂商面临的行人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现行主要法规有EEVC系列、GTR、Euro NCAP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行人保护研究的最新方法和技术,展望了行人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面向行人保护的被动安全技术核心在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主要的技术路线包括新材料的应用和安全结构的改进。而能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技术将逐渐成为汽车安全领域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汽车迅速发展带来的后果是汽车安全事故的频发。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事故中行人的伤亡率,文章介绍了欧盟强制法规的碰撞条件及评价分值,以约束汽车结构和性能,增加行人安全系数。分析了在前期总布置中设计对行人保护有作用的造型和结构。指出总布置工作对整车安全和行人安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个厂家和消费群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性已经成为车辆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中针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性能也逐渐被各国重视。欧洲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行人保护的相关研究,并于2003年颁布欧盟指令2003/102/EC,规定从2005年10月1日和2010年9月1日起分两个阶段,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新车都要满足欧洲行人保护要求。我国于2009年10月正式颁布行人保护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明确规定了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保护要求。随着法规的实施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内外各大厂家和研究机构也针对行人保护开展了相关研究,从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两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行人保护项目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安全课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下腿碰撞是行人保护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下腿碰撞器模块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文章介绍了当前世界上的3种下腿碰撞器模块,分析了各自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总结了3种下腿碰撞器模块对车辆行人保护评价的差异性,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车辆行人保护项目的研究和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梁亮 《上海汽车》2012,(10):47-51
在汽车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地设计前舱外型面与前舱零件间的间隙,即前舱吸能空间,以满足行人头部保护的要求.文章以某车型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的前舱吸能空间进行估算,并建立了详细的行人头部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估算得到的前舱吸能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人保护安全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文章以《欧盟行人保护法规》(Regulation(EC)No78/2009)为基础,运用CAE技术,考虑到行人保护小腿碰撞伤害值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对某乘用车的前横梁吸能板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吸能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汽车碰撞安全的发展一日千里。但相对于日臻完善乘员保护研究,对行人的保护在过去并没有受到同等的重视。为此,欧洲自2005年开始把行人保护要求视为车辆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将从各个方面简要介绍汽车工业在行人保护上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行人头部碰撞保护一直是汽车行人安全设计的难点,随着E—NCAP对行人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头部保护的得分比重对于获得高星级评价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某车型E—NCAPV6.2五星性能开发,采用虚拟仿真与试验测试有效结合的方法,对发动机罩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有利于行人头部碰撞保护的发动机罩。改进前后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表明,该结构可极大优化行人头部碰撞保护效果,使发动机罩头部测试区域得分总分提升至24.43分,满足E—NCAPV6.2五星行人保护性能要求。可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对行人的安全保护,减轻或避免汽车碰撞损失,各国都在进行车外安全气囊的研究开发。文章参考大量数据与文献,介绍了国内外气囊技术的发展现状,详述了不同位置的车外安全气囊的结构、功能,分析得出未来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及开发难点。随着安全气囊技术的成熟,未来汽车安全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