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顾宁  陶永宏  陈军 《船舶》2006,(6):1-5
近些年来,随着江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江苏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发展江苏船舶配套业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江苏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从优势地区、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以及优势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江苏船舶配套业发展思路;并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提出了江苏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造船业进入深一轮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造船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加速淘汰小型造船企业,提升船舶制造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厂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在不新增岸线的基础上,对原有老码头进行加固升级改造。文中采用在码头前沿新建桩台的前方桩台法,能提升码头的靠泊能力、改善码头的结构受力状态,并且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舾装作业平台,能增加舾装码头的利用率,降低船坞使用负荷,提升了生产效率,对今后类似的船厂码头改造升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10):19-22,134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处于水火的中国造船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否将其落地生根,真正“接地气”尤为关键。日前,旧务院发行命同首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简称《实施。厅案》),引起业界强烈关注。那么,中国缘何将首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锁定船舶行业?在全球航运、造船持续低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正从世界经济贸易及能源发展趋势看,高附加值船舶需求更加旺盛,这促使世界造船竞争格局更加聚焦于高附加值船舶的竞争。中国造船企业要实现造船业的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不仅面临在船舶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核心技术上的拼夺,金融方面重点支持和策略上的不断智取和改变,还需要培植世界第一阵营垄断企业,这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产品     
《中外船舶科技》2006,(1):43-47
江苏造船业“十五”期间稳步发展;江苏造船业批量造船出精彩;江苏造船业观念创新引导发展;南京中船绿洲机器公司“船舶配套产品钢结构生产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于1月16日顺利通过专家审查;中设公司镇柴厂国债支持技改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6.
《船艇》2007,(6)
年终岁初,记者在盘点2006年江苏主要造船企业的生产成果时发现,江苏造船业的产品结构正在运营中调整,与2004年比较,散货船所占的比例下降了;油船、集装箱船等船舶所占的比例上升了。这些变化说明江苏造船业的产品正在继续向“双高”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7.
造船业是把人力、能源、物资和信息转换为船舶产品的工业系统。其转换的方法就是技术,转换的活动被称为工程,转换的实现依靠管理。技术、工程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造船业。工程和管理行为都依赖于技术,因此造船业发展的根本是船舶制造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徐华 《中国船检》2012,(3):21-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义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2012年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将会非常艰难。通过这次危机.中国造船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因此中国造船业必须进行兼并重组和产业转型,并向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节能船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造船业作为江苏省的优势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培育和提升造船优势,不但可以迅速抢占市场,而且能够进一步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发展,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业中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明确江苏船舶产业的优势,对加速江苏船舶产业的发展,提升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汝军 《中国水运》2006,6(11):13-14
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我国造船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造船工业发展瓶颈的结论: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的形势;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为中国造船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几年台州船舶工业发展过程和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湾区经济、环保整治及产业布局调整,剖析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提出转型升级的途径,为形成台州造船业特色,走"专、精、特、新"之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造船业与钢铁业相辅相成,在造船业遇冷之际,钢铁业如何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月17日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了解到,2016年,船舶及钢铁行业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经济效益持续好转。但受国际新船需求大幅萎缩的影响,造船板产量连续下降,行业景气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凯 《机电设备》2006,23(3):16-17
目前进入国家统计的8家船厂2005年建造198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约25%,其它船厂建造国内航行船舶约350万载重吨;目前各大船厂都在扩建,生产能力都将超过一倍;另又有十几家船厂正在建设中。估计2008年后进入国家统计万吨以上船厂的江苏造船能力在600万吨以上,国内航行船舶也能保持目前水平。江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给了船用配套业一个重要的机遇,而江苏船用配套业是否抓住这个机遇则影响到江苏造船业的兴衰。江苏要成为造船大省、强省,加强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与造船业一起形成江苏船舶工业走廊。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暨2008第三届江苏国际造船工业展览会定于2008年4月14日-1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旨在促进江苏造船业与国际航运业的接轨;为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供需双方  相似文献   

15.
造船     
《中国船检》2006,(11):61-62
造船业存在船台过剩的潜在危机;造船业对钢铁提出新要求;韩船界呼吁本国船企强化优势;韩国抢攻中型船舶市场;意大利靠技术创新应对亚洲国家竞争;三大造船基地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度;大宇提出未来5年发展计划;中船集团拟明年到香港上市;江苏启东实施船舶工业园项目;中船重工承修世界最大散货船;新船订单;新船下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船舶智能制造的重点是梳理好两大关系:机器人与数据的关系、船厂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未来的智能制造,一个很重要特征是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在这场变革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影响现有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在这种形势下,振兴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快速迈向高端,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当前,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场"智"造革命所带来的风暴,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造船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沿海及内河水网地区的滩涂造船业迅猛发展.成为各地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低质量船舶的泛滥却如附生在造船业身上的一个“毒瘤”,成为航运经济发展主旋律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低质量船舶现象警醒我们,航运业和造船业受健康安全发展.整治低质量船舶刻不容缓。 记青日前随全国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督察组深入安徽、江苏水网地区及浙江、福建沿海,以滩涂造船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低质量船舶治理活动产生的效果以及滩涂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等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14,(9):11-14
9月3日,工信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其中一个很大的关注点就是,它对化解造船产能过剩和实现转型升级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多年来,伴随中国造船业做大做强,产能快速增长,仉块头变大背后却是肌肉的不足。产能过剩成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那么,为什么产能过剩如此顽固,难以遏制?  相似文献   

19.
李清源 《珠江水运》2013,(20):74-74
纵观国际造船史上的历次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最终结果基本都是,一批实力更强大的造船企业脱颖而出,一批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良的新型船舶闪亮登场,进而推动全球造船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应该说,这是国际船舶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促进造船业不断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造船企业应正确看待本轮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争取早日实现“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船舶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与世界其他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的严峻现实,认为船舶产业应当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的背景下,探索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助力我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加快实现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