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中的主观评价方法,探讨了动静态主观评价的主要项目、主观评价的评价节点,并给出了评分的依据,详细讨论如何运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来正确评价新开发汽车的整车道路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乘用车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优点,使评价结果更可靠,对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根据客观试验数据预测主观评价的得分模型。选取7辆乘用车进行振动舒适性主观与客观评价试验,在实车试验的基础上测量客观参数值,并对车辆舒适性进行主观评分,建立了舒适性主观评价预测模型。客观评价试验包括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测量位置为驾驶员座椅支撑面、靠背和脚底地板处,测量参数为这3个位置的脉冲输入最大加速度响应和随机输入三轴向线振动。在客观评价试验的基础上,增加急加速试验工况作为主观评价试验,对车身俯仰、侧倾晃动等指标进行了主观评分。根据各主观指标得分,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了试验车主观评价总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到影响主观评价的10个主要客观测量参数,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主观得分预测模型,并引入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分析了2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的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更适合解决乘用车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预测的小样本问题,可为乘用车振动舒适性的快速评价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宗长富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0,22(5):289-292,309
本文介绍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方法,探讨了影响主观评价的因素。利用吉林工业大学的开发型车辆驾驶模拟器进行了汽车稳定性的主观评价试验,采用一对一即时比较法实现了14个车辆方案易操纵性的驾驶员主观评价排序,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是现代车辆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前期的性能定标和最终的主观调校,都需要主观评价来完成。介绍了评车师主观评价能力检验方法——信噪比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包括评价指标、试验方法、打分依据和打分方法的车辆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体系,并利用信噪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主观评车师评价能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阐述了乘坐舒适性国内外主观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中的优、缺点.在借鉴国外成熟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基础上,对国内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完备的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项目与体系、加强乘坐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一致性研究及加强国内评车师培训工作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主观评价能够用客观测量的方法进行数值量化,从而实现客观评价完全替代主观评价的目标,对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观评价试验以转向性能为研究对象,客观试验以转向盘角脉冲试验、蛇行试验、转向盘中心区试验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转向性能主观评价体系和客观评价体系,包括固有转向特性、转向瞬态响应、横摆响应特性等7个主观评价指标,以及共振峰频率、平均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增益等17个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对4辆乘用车进行实车试验,每辆车均获得7组主观评价得分与17组客观测量值。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主观评价得分与客观测量值之间的二元回归线性方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前提下,乘用车转向性能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测量指标均呈现线性相关关系,分别为一元线性关系与二元线性关系;在线性函数中,大多数主观评价指标均与共振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假设检验与车辆动力学分析发现:共振峰水平是影响转向性能主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当共振峰水平的数值较小时,能获得较好的主观评价得分。  相似文献   

7.
张兴龙  孙汯  彭剑 《上海汽车》2011,(9):17-22,45
讨论了汽车道路耐久性试验中主观评价原理及与客观评价的区别,并提出一种动态主观评价模板.阐述了主观评价体系在静态感知、操纵稳定性、噪声品质、舒适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商品性主观评价是工程师代表用户对整车性能进行的评价,是用户语言与工程语言之间的桥梁。评价的准确性决定了新车型项目能否更好的基于用户而开发,同时,因为是主观性质的评价,精确性会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包括用户对性能重视度的理解,工程师的主观评价能力,评价视点的代表性,评价场地的复现性等等,如何确保商品性主观评价的准确性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基于相关网站的顾客真实口碑,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形成口碑结果,通过与工程师的主观评价结果实施一致性对比分析,排除评价师人为的主观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升主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讨论了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的必要性,然后从几个方面对主观评价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主观评价试验前的准备、试验的一般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品质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品质评价系统.对换挡过程中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由驾驶员给出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误差精度为0.060012,即系统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介绍客车主观评价项目及主观评价方法,并对主观评价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在车辆驾驶性品质评价中主观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起步控制机理,确定了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的评价指标;接着在建立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评价方法;最后对已训练好的驾驶性品质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评价模型预测的每辆车的评分与主观评价人员主观评分误差在1分以内,不同起步意图的预测评分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主观评分和预测评分的相关系数达0. 82以上,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实现驾驶性品质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某汽车企业传动系声品质评价问题,开展了该传动系声品质的主观评价,建立了与主观评价相统一的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传动系噪声在半消声室试验台架上测试获得,测试工况包括全工作转速范围的匀加速和部分定速工况,通过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分析确定用于声品质分析的噪声样本;综合考虑该传动系噪声的物理特征和人耳的听觉特性,并依据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的内涵属性,选择语义细分法作为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强度、音调、音色等多个维度出发,建立汉语背景下语义细分法的语义空间,运用专家咨询法、项目区分度、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可以确定语义空间中适用于汽车传动系声品质评价的评价指标,并验证了其有效性;选取评价主体完成该传动系声品质的主观听音试验,获得主观评价结果;选取响度、尖锐度、语言清晰度等指标作为该传动系噪声客观评价指标并计算出结果;以主观评价结果为应变量,客观指标计算结果为自变量,通过一元回归分析,发现响度、尖锐度、语言清晰度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好;以主观评价结果为响应,多个客观指标计算结果为输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及支持向量机智能建模方法,建立了该传动系啸叫客观评价的回归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实现了该汽车传动系声品质的客观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运用证据理论对不同驾驶员给出的主观评价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经证据合成后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系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各自的缺点,能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汽车换挡平顺性.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平顺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中明  张志飞  黄泽好  肖建伯  周坤 《汽车工程》2007,29(2):160-164,156
对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摩托车进行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研究分析了摩托车平顺性的实际特点,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ISO5349,提出了摩托车平顺性客观和主观评价方法。通过主观调查和客观评价,探讨了手把处、座位处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座位处分析结果与ISO2631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驾驶性评价中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人体主观感受的问题,基于对急加速工况的特点分析,构建了急加速工况的驾驶性客观评价体系,并使用BP神经网络搭建驾驶性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建立主客观评价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得到驾驶性主客观评价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整体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正向开发汽车相关技 术及试验方法,准确靶向市场定位,商品性主观评价将成为汽车各研发阶段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介 绍了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并对动静态主观评价的相关项目、评价节点、故障等级及评分依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或调研用户真实的使用感受,对车辆进行主观评价,是一种基于用户观点的评价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中高级轿车的驾驶性能的主观评价为例,阐述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车辆主观评价中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涉及对车辆的造型美学、性能、品质感知的评价,该方法既避免了只比较平均值的误区,又相对于Z检验和T检验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道路交通虚拟试验系统能生成与实际道路线形完全一致的虚拟道路,提出通过研究驾驶人在虚拟道路上的主观反映来评价道路安全性的方法.通过驾驶人主观直接评价方法和改进德尔菲法,对云南大(理)保(山)高速公路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了驾驶人对每个道路单元的主观安全评价结果,与该单元实际发生道路事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驾驶人在虚拟道路上的主观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的安全水平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