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长江下游通州沙水道洲滩关键控制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通州沙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的基础上,预测其演变趋势。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水道航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航道整治的总体治理思路和洲滩关键控制工程方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洲滩关键控制工程方案可达到预期治理目标,为下一步航道系统整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太平洲捷水道位于扬中市,是镇江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航道条件受河道演变影响,太平洲捷水道上段的航道条件还不稳定,部分航段内弯曲半径不足,航道条件较差,存在出浅、碍航的可能,需抓住有利时机,固滩守槽,改善太平洲捷水道航道条件。利用数学模型手段,初步探讨了太平洲捷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3.
马当南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水道,受三峡清水下泄和近年来人为采砂影响,河段内棉外洲洲滩及左槽冲刷趋势加剧,导致右槽主航槽航道条件恶化。本文在分析马当南水道已实施整治工程效果和近年来的滩槽变化基础上,对滩段未来的河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初步的治理方案,为该河段航道条件的长期稳定和航道尺度提升进行一定的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4.
《水道港口》2015,(6):537-541
三峡蓄水后改变了长江中游许多放宽河段原有冲淤规律,导致航道条件出现不利变化。通过对三峡蓄水后鲤鱼山水道洲滩演变的分析,研究了洲滩间的关系,揭示了河段洲滩演变与航道变化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近期河段航道不利变化是三峡蓄水影响下黄莲洲频繁冲淤、南槽冲刷发育、厍家湾边滩低滩周期性冲淤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据此提出稳定北槽边界,增强主航道枯水水动力条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州出海航道三期及其配套项目工程是伶仃洋水域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实施前,必须要研究和论证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水域内的泥沙输移和滩槽演变的影响.根据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会对蕉门延伸段下段、伶仃洋西滩、西槽等冲淤变化有一定影响,对蕉门延伸段上段和凫洲水道及龙穴岛以东水域冲淤变化影响不大.从长期滩槽演变趋势来看,工程后近20a内,凫洲水道、蕉门延伸段以及内伶仃洋水域内冲淤演变规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冲淤速率逐渐放缓,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格局将继续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刘林双  李明  刘林  郑力  张明 《水运工程》2014,(12):37-45
三峡蓄水以来,清水下泄条件下芦家河水道发生明显冲刷,受河段边界条件、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近年来沙泓进口河段泥沙淤积逐渐开始形成新的浅滩。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河道形态、水文泥沙、冲淤演变以及洲滩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床演变机理,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沙泓进口淤沙浅滩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芦家河沙泓进口泥沙冲淤变化、滩槽变化以及水流条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马当河段历史上河床演变复杂,航道多变,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在对马当河段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马当南水道、马阻水道及东流直水道3段,对该河段航道条件及碍航特性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的治理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初步方案及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了效果计算.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修建棉外洲滩头护滩带、瓜子号洲左汉潜坝、洲头鱼骨坝工程、洲尾部岛尾坝及关键部位护岸等一系列工程,可以较好地解决本河段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河床演变宏观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现场调研和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下游典型长河段江心洲—乌江河段水流和泥沙特征、河床演变宏观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洲滩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的河床演变是江心洲河段主流摆动的联动效应,各水道河床演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该河段进口主流的摆动是引起河段内几个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5,(6):542-549
依据河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对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的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和成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提出了本河段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分析表明:口岸直水道河势总体稳定;落成洲左汊主流右摆,洲头及其左缘持续冲刷,枯水河床展宽,浅区过渡段冲刷不力,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转化;鳗鱼沙心滩在不同水文年冲淤频繁,但受上游来沙减少的影响,总体上滩体冲刷萎缩,导致右汊航道条件变差,泰州大桥的兴建又使鳗鱼沙河段航道条件更趋复杂。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应在稳定落成洲头部和鳗鱼沙心滩的守护工程的基础上,以丁、潜坝配合守护工程适当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河床演变和航道整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英  刘奇峰  刘林 《水道港口》2012,33(6):495-499
文章对安庆水道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自然条件下洲滩周期性变化,河道汊道条件变化较为剧烈,航道条件时好时差,稳定性较差。三峡蓄水后,安庆河段演变规律保持不变,在新洲向右淤长的发展趋势下,左汊进口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在河势控制工程实施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汊边界条件,河道的周期性演变有所趋缓,有利于维持当前的三汊格局。在总结河段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限制新中汊发展,调整分流、稳定洲滩和束水冲槽的整治思路,以期解决安庆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基于多年实测地形资料对口岸直水道的河床演变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口岸直水道12.5 m深水航道治理思路,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并采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计算表明:口岸直水道河势总体稳定;落成洲左汊放宽段存在过渡段浅滩,过渡段浅滩航道条件随水文年过程的不同而存在好坏变化;鳗鱼沙心滩在不同水文年冲淤变化频繁,但受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冲刷、萎缩是鳗鱼沙沙体变化的主要方向或趋势。该水道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应以稳定落成洲头部和鳗鱼沙心滩的守护工程为主,并配合丁、潜坝适当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达到12.5 m深水航道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落成洲守护工程平面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的必经之路,其上段落成洲守护工程的实施将为本水道总体治理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在综合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和方案效果的基础上,利用物模、数模、局部概化三维物模试验对工程方案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并形成了优化推荐方案。研究表明,优化推荐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持口岸直水道上段目前相对较为有利的滩槽格局,抑制落成洲洲头和右汊发展的不利变化趋势。工程能够达到本期守护工程目标,局部冲刷较小,与后期方案衔接较好。并且在其基础上实施的12.5 m深水航道治理总体方案对口岸直水道航道条件改善明显。工程平面优化方案合理,可为落成洲守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工程实施2年来的效果分析表明:本工程很好地守护了落成洲洲头,遏制了落成洲多年来冲刷后退的不利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4,(3):140-144
杨林岩水道作为长江中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多年来航道条件良好。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航道条件呈现不利发展趋势。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就该水道水沙运动特性、河床演变规律、治理思路,整治方案等进行研究,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成果认为,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南阳洲洲头位置及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宜遵循"采用护滩带软体排对洲头实施守护"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戴家洲水道是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重点碍航水道,河道内圆直两港分流相当,作为主航道的直水道,其滩槽稳定性差,航道条件不稳定,存在多处浅区。近年来,在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及三峡蓄水的共同作用下,直水道上段浅区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但直水道进口及中下段浅区依然存在,随着滩体的冲刷,在2015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恶化。鉴于此,在今后的航道维护工作中,建议重点关注戴家洲水道进口及直港中下段两处区域滩体冲刷变形及相应的航道宽度变化,适时采取疏浚等必要措施,必要时开通圆港通航,以保障航道畅通。  相似文献   

15.
钦州湾的滩槽地貌体系由东、中、西3条主要的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沙脊(洲)组成。利用3D、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并行计算的FVCOM数值模式对整个钦州湾水下地形的冲淤演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槽冲滩淤的冲淤格局反映出潮流是塑造和维持钦州湾滩槽地貌体系演变的主导动力;钦州港对东水道2000年9月—2002年12月、2004年2月—2008年12月分别进行的3万吨级、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引起了目前的滩槽地貌体系的冲淤调整,初期强度较大,随后缓慢下降,这一调整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各类工程的影响相互叠加,须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维护右汊稳定的作用,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方案1略优,可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洲滩众多,历来演变复杂,使得航道疏浚养护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在三峡工程蓄水完成后,长江中游地区水沙条件发生改变,导致洲滩变形、岸线崩塌,对通航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原本就复杂的航道增加了更多不稳定因素。为此提出长江中游洲滩演变与航道疏浚养护策略,对长江中游航道进行维护。通过对长江中游洲滩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依托数字航道综合监控系统以及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方案,完成了长江中游航道疏浚养护策略研究。掌握洲滩演变规律,制定合理航道疏浚养护策略,不但能够为通航带来便利,还能确保航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在江西省彭泽县组织召开了长江下游东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交工验收会。参与验收的专家代表实地查勘了东北水道工程现场,高度评价了工程建设成果,一致认为工程施工单位完成了四洲圩护滩(底)带工程、上三号洲护岸工程、下三号洲护岸工程、下三号洲护滩带工程、新坝护岸加固工程以及配套工程施工任务,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工程资料完整齐全,工程效果初步显现,同意交工验收。  相似文献   

19.
雷雪婷  李有为  周林 《水运工程》2018,(11):145-150
针对长江下游东北水道6. 0 m航道存在的碍航问题,依据河道地形和水文资料,分析了东北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航道条件,并对该河段航道整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北水道总体航道条件较好,仅在局部年份在河心出现浅包,导致航道水深和宽度不足;为改善东北水道航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可考虑在已建东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基础上,加高下三号洲左缘低滩,稳定过渡段主流流路,并适当缩窄过渡段河槽,集中水流冲刷浅区,也可考虑仅在局部出浅年份采用疏浚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以分汊河型为主,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复杂。以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碍航浅滩之一的仪征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仪征水道演变特性,探讨三峡枢纽运行后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仪征水道河床冲淤与蓄水前有所不同。蓄水前世业洲左汊冲刷、右汊微淤,蓄水后左右汊均表现为冲刷下切;蓄水前大洪水对水道滩槽格局影响较大,蓄水后受水库调蓄影响,洪峰流量减小,水沙对滩槽格局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