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鼠是否比正常生理状态能更好地耐受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早孕SD大鼠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孕心梗组及早孕心梗组,于造模后3周使用Image 1.31软件,测量心肌梗死范围。使用powerLAB 4.12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Massion染色观察心肌胶元。结果早孕心梗组梗死范围为28.86%,未孕心梗组为36.8%。早孕心梗组心肌梗死范围较未孕心梗组明显减小;心梗3周后早孕心梗组左室收缩末压下降及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均较未孕心梗组为轻。两组凋亡指数比较早孕心梗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未孕心梗组。Massion染色显示:早孕心梗组心肌胶元含量明显较未孕心梗组少。结论妊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组(MI)、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MI组(FDPI)、假手术对照组(CS)及正常对照组(C)。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观察FDP对MI后左室泵功能及舒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1、各MI组间,梗塞范围无显著差异,但FDPI似有缩小趋势。2、MI与FDPI组间,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无明显差异;FDPI的心输出量(CO)(40.6±8.3ml/min)及心指数(CI)(164.8±30.5ml/min/kg)较之MI的CO(30.6±10.2ml/min)及CI(127.2±36.8ml/min/kg)有明显的恢复(P<0.05)。3、MI与FDPI组间,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舒缩性能虽无明显差异,但FDPI也有好转趋势。结果表明,FDP确有改善大面积MI后心泵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乙醇致家兔急性心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家兔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家兔麻醉固定后,股动脉插管监测血压变化,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左室内压变化,皮下针形电极监测心电图;恒速颈外静脉注射乙醇(生理盐水稀释无水乙醇至250mL/L,以1.0mL/min滴入)诱导急性心力衰竭,造模后取横断心脏,常规固定,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与造模前基础值比较,乙醇造模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均明显下降(P<0.05),达到心衰标准;心电图可见心率减慢(P<0.05),P波时间、P-R间期、QRS及QT间期延长(P<0.05);心肌病理变化符合心衰病理表现。结论乙醇恒速静脉注射可诱导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为急性乙醇中毒所致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心肌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对34例DCM患者和14例以心衰为突出表现的其它心脏增大患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34例DCM患者表现左室重度扩大者32例(占94%),其中72%(23/32)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心肌出现多节段花斑样改变者占85%;6例缺血性,C肌病(ICM)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的左室扩大;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室扩大。提示该显像技术可用于DC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哇巴因对大鼠心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哇巴因对大鼠心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哇巴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测量收缩压,分别于实验24、、6周放免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内皮素A、B两种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4周后收缩压开始上升,6周后哇巴因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2周后,血浆及心脏组织内皮素水平升高,4周时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表达增强,而B型受体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哇巴因可以引起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质量浓度增加,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表达增强,这种效应可能是其升高血压及损害靶器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大鼠心肌梗塞后第9天心功能与梗塞范围(IS)关系的研究结果。应用容量和压力负荷应激确定左室最大泵血和收缩能力。IS用周长法测定。在IS小于46%的大鼠,基础状态泵功能可保持正常。基础状态心功能指标与IS相关并不理想,而负荷状态的泵功能和收缩性指标在各IS组均明显异常,且与IS高度显著性相关,提示心脏储备功能指标能较可靠地反映心室功能受损程度和IS。IS越大,Frank—Starling机制在维持泵功能中的作用越重要。泵功能曲线和心指数增加速率在评定泵功能储备力和左室收缩性能、估计IS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容量超负荷大鼠模型,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卡托普利不同时期干预对心肌线粒体膜磷脂结构损伤性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容量超负荷不同阶段,心肌线粒体皆表现有增生及线粒体嵴膜磷脂结构有程度不等的脱失等损伤性改变。于超负荷后随即卡托普利干预者,心肌线粒体膜磷脂结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P>0.05),心室作功能力却进一步降低;于造瘘后1月干预者,反映心脏代谢状态的心肌线粒体膜磷脂结构损伤性改变有所减轻,同时部分心室作功参数也有所改善。提示在容量超负荷心脏过早应用转换酶抑制剂不利于心脏重建,而于造瘘后一月干预,可改善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大白鼠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后三天时梗塞范围与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测定的结果,以及大白鼠心肌梗塞模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在这一模型中,室中隔及绝大多数剃头肌都不发生坏死,而左室上2/5与下3/5交界部位所取切片中的梗塞面积最能代表整个左室的平均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后三天时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选用健康、月龄3个月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FS组)、普通饲料梗塞组(蛋白含量14.6%,CFMI组)、低蛋白饲料梗塞组(蛋白含量4.6%,LPMI组)和高蛋白饲料梗塞组(蛋白含量19.8%,HPMI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后分别用上述饲料饲养1个月,测定心泵功能,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非梗塞区心肌细胞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提高食物的蛋白含量可增加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程度和促进心泵功能的恢复。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肌原纤维和细胞基质及其比例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SBP、DBP和PP高低与冠脉病变支数、记分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①高SBP组[≥140mmHg(1mmHg=0.133kPa)]和高DBP组(>81mmHg)较低SBP组(<140mmHg)和低DBP组(≤8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不稳定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低。②高PP组(≥50mmHg)较低PP组(<5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UA和AMI比例差别消失,多支血管病变多。结论与高SBP组和高DBP组的临床表现不同,高PP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而患UA和AMI的比例与低PP组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雌、雄大鼠心肌梗塞(MI)后6小时到21天血浆睾嗣水平的动态变化。雄鼠左冠状动脉结扎后6小时血浆睾酮水平降低76%,24小时后虽略有回升,但直到第21天仍显低于术前水平,而雌鼠于术后24小时血浆睾酮升高50%,第9天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大鼠MI后血浆睾酮的改变有性别差异。MI后左室功能的代偿和恢复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可能和血浆睾酮的改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心室起搏方法,在12只清醒犬研究了不同刺激部位(左室前、后壁及右室流出道)和连结间隔的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发现,室性早搏与对照比较,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在各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基本上没有变化;左室压变化速率(LV dp/dt)和每搏输出量(SV)在各部位短连结间隔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仅在刺激左室前、后壁的短连结间隔显著减少。室性早搏与早搏后代偿收缩相比,LVSP 在各剌激部位的短连结间隔显著降低;LVEDP和 dp/dt,在各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都显著降低;SV,除右室流出道的长连结间隔外,均显著降低。并且,这些变化与刺激部位和连结间隔密切相关。总之,实验证明,室性早搏可使左室心肌收缩性能和泵功能降低,而且,右室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左室机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缓激肽 (BK)对大鼠心肌梗塞 (MI)后心肌胶原生化改建的影响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胶原的影响是否与抑制BK的降解有关。方法 复制大鼠MI模型后 ,第 3天开始给予依那普利(5 0 0 μg·kg-1·d-1) 4周 ,测定左心室非梗塞区组织的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值 (Ⅰ /Ⅲ ) ,并与依那普利 +BKB2 受体阻断剂HOE 14 0 (5 0 0 μg·kg-1·d-1由微渗透泵给入 )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阻断剂Losartan(3mg·kg-1·d-1)组及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依那普利、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 <0 0 5 ) ,而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又低于依那普利组 (P <0 0 5 ) ,依那普利 +HOE 14 0组的胶原含量及Ⅰ /Ⅲ比值较单独用依那普利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BK能抑制大鼠MI后左心室胶原的生成及降低胶原Ⅰ /Ⅲ比值 ;ACEI阻抑左心室胶原生化改建的作用机制是既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又促使了心肌局部BK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 3,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IHC 9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结扎和松解冠状动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 IHC 930 .12 5、0 .2 5、0 .5mg·kg-1能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 ;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心肌CK和CK MB的释放 ;减少心肌ET 1的产生 ;IHC 930 .2 5、0 .5mg·kg-1明显降低心肌肿胀度。结论 IHC 93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s commonly a signifi-cantproblem following heart surgery.Recent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decreased serum triiodothy-ronine(T3) concentration probably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both critical chroni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low cardiac output af-ter heart surgery[1,2 ]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erioperative thyroid hormone changesto heart dysfunction,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thyroid hormone in2 0 patients undergoing mitralvalve 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测手段对临床心功能状态的判断提供一客观、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 393例因各种心脏疾病行门控核素心血池检查住院患者 ,用SPOPHYDS7型SPECT ,FRANKFURT门处理程序 ,获得左室各功能参数 ,依据WHO心功能分级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 1~ 4级。结果 临床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心血池显像所获各指标值明显不同 ,心功能 1~ 4级 ,GEF、PER、PFR呈依次减低趋势 ,EDV及PS依次增大 ;GEF值小于 36%时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者占 71 3% ,当GEF值小于 2 6%时多数心功能处于 3~ 4级 ,当GEF值为 2 6%~ 35%时 ,心功能多处于 2~ 3级 ,当GEF值大于 36%时心功能多处于 1~ 2级。同时表明 :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之间相关非常显著 ,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良好 ,依次为EDV、GEF、PER、PFR、PS。结论 核素心血池显像所获各项参数能够直接、客观、准确反映出临床心功能状态 ,同时提供室壁运动、相位分析等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血管舒缩功能与雄性大鼠睾酮水平降低的关系 ,我们测定去势雄性大鼠体内睾酮水平及胸主动脉环的收缩舒张功能。结果表明 :去甲肾上腺素为1 0 - 8~ 1 0 - 5mol/ L、乙酰胆碱为 1 0 - 9~ 1 0 - 4 mol/ L时 ,去睾丸组血管收缩张力、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未去睾丸组 ( P <0 .0 5 )。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明显低于未去睾丸组( P <0 .0 1 )。未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与血管最大收缩张力、舒张程度呈正相关 ( r=0 .71 4,r=0 .745 ,P <0 .0 5 ) ;去睾丸组血浆睾酮浓度与血管最大收缩张力呈正相关 ( r=0 .931 ,P <0 .0 5 ) ,与血管最大舒张程度无相关性 ( r=0 .36 2 ,P >0 .0 5 )。本实验结果提示 :性腺是参与血管功能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雄性性腺功能低下可导致血管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 ,从而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力衰竭,观察国产米力农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静脉注射米力衣(6μg/kg),可明显增加左、右心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及每搏输出量(SV);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肺动脉压于一过性升高后持续下降。提示米力农对急性心肌梗塞所致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用电镜方法观察阿霉素(ADR)对心肌细胞膜磷脂损伤及CoQ10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ADR大鼠心脏心肌细胞依ADR累积量均呈现线粒体明显增生,线粒体膜磷脂不同程度脱失;血浆及心肌丙二醛(MDA),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且与心功能及心脏大小相关。培养心肌细胞结构、培养液中MDA、LDH及CPK含量与ADR心脏改变一致。CoQ10干预后,心肌细胞线粒体增生程度减轻,线粒体膜磷脂损伤性改变得到修复。提示:ADR通过损伤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膜磷脂对心脏产生毒害作用。CoQ10对这种膜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同功酶V_1含量下降。至MI后第21天,上述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果提示:MI早期随着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建立,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分布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