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近年来对心肌梗塞(MI)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区伸展(InfarctExpansion,IE)是MI急性期梗塞心室的一个重要形态改变,其特征是在被动牵张下,梗死心壁变薄和伸展,致梗死区所占的心室表面积增大,而梗死心肌量并没有增加。这种形态改变的病理生理意义,尤其是对心功能的影响尚少见研究报导。有作者发现,急性MI病人在发生IE后临  相似文献   
2.
梗塞范围是决定梗塞后左室功能最主要和直接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梗塞后顺应性的改变、非梗塞心肌收缩的代偿性加强及交感一儿茶酚胺活性的提高等都在不同时相时左室功能发挥各种程度的影响。而后面这些因素又与梗塞范围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大白鼠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后三天时梗塞范围与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测定的结果,以及大白鼠心肌梗塞模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在这一模型中,室中隔及绝大多数剃头肌都不发生坏死,而左室上2/5与下3/5交界部位所取切片中的梗塞面积最能代表整个左室的平均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后三天时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关于心肌梗塞时植物神经系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心肌梗塞时交感一儿茶酚胺活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同时提高。前者可使梗塞范围扩大,心室功能下降加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而后者对心肌梗塞具有保护作用。文中详细叙述上述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联系说明临床使用β阻滞剂及阿托品的原理及其原则。此外,心室壁感受器反射是心肌梗塞发生时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111例大白鼠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81例正常大白鼠在乌拉坦麻醉下闭胸经颈动脉行左室插管,测得dp/dt max为6771.5±122.43毫米汞柱/秒(±SE,下同),t-dp/dtmax为25.7±0.54毫秒,V max为6.27±0.09肌长度/秒,雌雄间无显著差别。Vmax与dp/dtmax高度相关(r=0.83,P<0.0005),而与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等均无相关。其中6例静注心得安0.5 mg/kg后主要收缩性能指标均阵低。另30例大白鼠用箭毒2 mg/kg腹腔注射后,除动脉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外,各项指标也都有显著降低。本文提示Vmax与dp/dtmax为反映大白鼠心肌收缩性较好的指标。所得大白鼠左室收缩性能指标的正常值可供实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由于对急性MI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护和治疗的进展,因心律失常而死亡者明显减少,泵衰竭巳成为急性MI住院病人的主要死因。故探讨MI后泵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近年来虽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尚存在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MI后泵功能能否恢复、恢复的程度及其决定因素;(2)MI后泵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其特点。本文目的是在造成大鼠不同范围的MI后,动态观察不同IS情况下泵功能恢复规律及其代偿机制,从而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