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凭借技术和产品优势,纷纷加快了对中国汽车后市场特别是中国汽车维修市场的业务拓展步伐。作为ZF Trading GmbH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萨克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扩大。作为萨克斯、博格和伦福德产品在中国售后市场的全权代表,  相似文献   

2.
5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量为140万辆时,一个研究单位对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在年产汽车140万辆时发展汽车工业的五大要素进行统计对比。研究结论是中国在技术人员质量和数量、专利数量、基础工业等方面都优于日本、韩国。所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可以用高于日本、韩国的速度来发展汽车工业。当时,这个研究单位漏做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对比,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对比。 那一年,中国摩托车年销量1000万辆,三轮农用汽车年销200万辆。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日本)的汽车工  相似文献   

3.
外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潜能无限。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时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则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的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汽车工业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而2003年汽车产销量达到了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位居  相似文献   

4.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商用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商用车依然保持了大于50%的市场贡献度.然而,2005年,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市场结构终于由不断的量变引发了质变.1~11月,全国汽车销量513.76万辆,其中商用车162.22万辆,乘用车351.53万辆,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降为31.58%,商用车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终于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占强 《世界汽车》2005,(2):78-79
美国汽车市场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它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变化与特点也十分引人关注。2004年前11个月美国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1537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轿车销售70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轻型卡车(皮卡、SUV)销售83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从公司来看,美国的三大老牌汽车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6年产量已经达到728万辆,预计到2020年汽车需求将达到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有人惊呼中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却发现在繁荣的数字背后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0,(16):14-15
1999年,中国汽车总产量183万辆,同比增长12.33%。其中各种吨位的货车类75.6万辆,各种乘员数的客车类50.8万辆,各种级别的轿车56.5万辆。而称之为汽车工业的另一条战线的农用车产量为320万辆。 据此,199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配套市场销售额为105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6.8亿美元。这个数字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更包括大量民营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量。 除了OEM这块市场之外,售后市场也相当可观,按1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娟 《汽车情报》2006,(27):18-23
1.汽车工业发展对零部件工业的影响(1)汽车工业带动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和2003年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005年汽车累计产销571万辆和5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其中乘用车产销393万辆和3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4%,增速超过汽车。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7,(11):44-46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到2006年已经形成了超过年500万辆乘用车的蓬勃市场。面对汽车工业日益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中国汽车工业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汽车工业的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公布了1999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5465.8万辆,同比增长了5.1%。其中中国汽车总产量为180.45万辆,同比增长了10.9%,中国以高于世界汽车总产量平均增幅的5.8%,位居世界排名第9位,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能否经得起WTO的冲击,已成为业界人  相似文献   

13.
丰田章男曾在不少场合断言:“中国有潜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汽车市场”。根据海外车市的惯例,高档豪华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比重应为8%,而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只占4%(10万辆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仅目前的车市而言,高档豪华轿车就有超过10万辆的巨大市场空间(按2004年250万辆左右的轿车市场规模计算);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产销量逐年增长,2003年更是产销双双突破400万辆,比上年净增110万辆,而且根据预测,2004年将超过500万辆,2005年为593万辆,2010年为994万辆,如此的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让跨国汽车公司咂舌,更让国内汽车企业(包括合资合作企业)喜上眉梢,在大赚利润的同时,不断扩大规模,投资急剧升温,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增加广告投放无疑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2003年欧洲的统计表明,广告宣传仍然是最有效促进销售的办法,中国的情况基本也是如此),因而带动了汽车广告的高速增长,客观上给广告商也造就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在全球汽车市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产销首次达到千万辆级,同比增长近50%。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在全球汽车市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产销首次达到千万辆级,同比增长近50%。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7.
萨克斯(SACHS)作为德国大众的原配套供应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上海大众生产桑塔纳系列轿车,萨克斯产品就成为桑塔纳专业配件。从此萨克斯在中国大陆售后市场就是优质汽配的代名词。在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战略中,萨克斯不遗余力地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合作尝试,如减  相似文献   

18.
10月20日,随着2009年中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一汽集团下线,中国从此迈入千万辆级汽车大国。而到年底,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将毫无悬念,这意味着将一举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从1953年的第1辆解放汽车下线到1992年的第100万辆下线,用了39年,从第100万辆到200万辆(2001年),用了8年,而从200万辆到1300万辆,同样仅用了8年!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一个全面大发展的新局面。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01年"入世"当年汽车销量为236.37万辆。汽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04.72亿元,同比增长48.3%。3年之后的2004年,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汽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75.51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181.1%。又过3年到了2007年,汽车销量达到879.15万辆。  相似文献   

20.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了444万辆,同比增长35%。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国内汽车市场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