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路功能分类和通行能力直接相关,干线公路要保证大通行能力,地方公路要便利,集散公路既要有一定的通行能力又要有一定的便利性,不同功能的公路的设计特征因此而有所不同。不同公路功能分类的公路设计特征、交通特征不同,其安全性也必然不同。我国公路考虑安全如何进行功能分类?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在公路功能分类、公路设计、公路安全计划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我国公路分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公路功能分类和安全的关系,提出我国考虑交通安全的理想的公路功能分类,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阳德胜  邱赞富 《公路工程》2015,(2):215-220,248
利用公路路线精细数字地面模型获取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是一种公路测设新技术,通过近10 a的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结合现行公路勘测规范和基于精细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测设方法,根据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在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了公路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的适用精度。  相似文献   

3.
公路养护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沿革;公路养护的现状和弊端;公路养护市场化的重要意义;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趋势;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模式和要求等方面,探讨公路养护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有针对的开展省级公路自然区划十分必要。本文分析省级公路自然区划与86区划标准的关系,提出进行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探讨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和指标体系。根据其一般理论,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将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8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公路文化的普遍重视,文化公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但在我国对文化公路建设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认识和典范。文章通过对文化公路有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今后文化公路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叶飞 《华东公路》2013,(6):15-17
公路养护是一项系统化、综合化的工程,也是公路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路的养护需要结合公路具体情况,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介绍了公路养护的概念和重要性,从地理环境、季节、公路条件等不同因素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于公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公路养护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配合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进行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公路与地形和植被的融合以及公路绿化,使公路线形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部融合的完美统一,使公路更具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重点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不良布线形式和解决方法,提出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相差不大;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靠机动车出行,随之对公路景观欣赏的需求日益增加.该文通过对本溪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公路景观设计的要求和不同路段特点提出了本溪公路景观设计的几个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立足本溪公路环境现状进行公路两侧景观规划设计,使本溪公路生态环境逐步得到补偿与恢复的同时改进本溪公路景观现状,以期为其他公路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路建设以及公路养护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现阶段,公路养护已经成为提高公路运营能力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因此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公路中,公路养护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公路养护来说,只有提高养护技术才能更好的管理公路、用好公路。公路的养护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涵盖的方面比较广泛,只有积极地应对公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养护问题,才有可能提升公路的综合运营能力和运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整理归纳国内旅游公路研究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内旅游公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公路的基础理论研究、旅游公路的规划理论研究、旅游公路的设计理论研究、旅游公路的景观构建理论研究、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和旅游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内旅游公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应用研究缺乏深度。从研究趋势看,旅游公路的基础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定量方法将被广泛应用,不同旅游交通方式的竞合研究将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公路黄土暗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黄土暗穴对黄土地区的公路工程危害很大,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公路地质灾害。本文依据大量野外实际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黄土地区公路黄土暗穴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地貌、不同土性、不同深度等条件下公路黄土暗穴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指导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选线、勘察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三级公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试验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实测86处一级公路典型路段和188处三级公路典型路段道路结构基础上,确定驾驶员对国道一、三级公路的安全性认知因素集,进而针对一级公路的38处样本路段和三级公路的77处样本路段,组织47名驾驶人员进行现场认知评价试验,并应用模糊集合原理和模糊统计方法对评价试验得到的2829组(一级路673组、三级路2156组)有效认知试验评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一、三级公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从而给出驾驶人员对一、三级公路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的安全性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贵川 《公路》2008,(4):24-29
从旅游公路的分类入手研究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公路与旅游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公路的基本分类,揭示了分类与具体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旅游公路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交通的需求分析,总结出了各种类型旅游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的整体优化目标设计原则。对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相关的交通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旅游公路分类的设计方法。此后讨论了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具体形式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GIS的数模建立方法及其在路线CAD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特点与要求,论述应用GIS技术采集公路地面数据和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方法;研究MapGIS系统在公路选线和CAD中的应用。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公路勘测设计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公路路线设计CAD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的自然环境影响与社会环境影响,促进公路环境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结合公路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从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和环保投资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影响以及公路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的概念,对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体系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有利于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运营的建设管理水平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在分析现有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指出常用的建立在数理方法基础上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不适用,提出了按照价值—目的—目标—标准和指标的逻辑思路的指标构建方法,具体分析了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农村公路所体现的价值观的对应关系,并确定了6个评价领域。结合延安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推演出了延安市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农村公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农村公路所体现的价值观角度出发进行推演。  相似文献   

18.
喻沐阳  张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7-30,49,M0006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形地质复杂,征地拆迁困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为了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贯穿在项目设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首先系统研究了公路工程绿色发展理念;然后在总结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要点和原则;最后以省道S478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从线位优化、指标选取、断面布设、景观规划等方面开展设计实践,最大限度降低对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绿色公路理念在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公路交通软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软科学研究的特点,对我国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软科学成果进行了评述,对公路交通软科学研究未来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