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平面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伟  郝品正 《水道港口》2010,31(2):115-119
以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通航技术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为弯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对2个平面布置方案从枢纽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船舶航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方案综合分析比较,提出枢纽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总结了弯道河段的水流特点,解决此类工程的通航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邵争胜  刘新  黎国森 《中国水运》2010,334(7):36-37
葫芦湾枢纽为沙颖河航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枢纽河段上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枯水主槽由连续的四个弯道组成,水流边界条件较为复杂,为枢纽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枢纽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物理模型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多种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有效措施,提出了满足船舶航行条件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峡江枢纽是赣江高等级航道的控制性工程,坝址所在河段呈“S”形急弯形态,枢纽采用集中异岸布置,船闸布置在河道凹岸,上游引航道口门位于“S”形河段上弯道凸岸下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下弯道凹岸河道主流顶冲点附近,布置不利于通航水流条件,同时该枢纽还具有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因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复杂。通过1:110枢纽整体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试验,提出并论证了枢纽上游采用顺岸式整治方案、下游采用顺岸式整治方案结合透空式隔流导墙的综合措施,极大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其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了规范要求,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着重介绍利用导流墩改善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成果.根据试验观测到的数据和水流现象,分析导流墩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包括导流墩数量、导流墩间距以及导流墩布置角度对口门内斜流角度、横向流速及回流等水力参数的影响,总结导流墩平面布置形式对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规律.  相似文献   

5.
船闸上游口门区连接段为弯道的通航水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宝友  陈波 《水道港口》2005,26(2):99-102,108
以广西西江那吉航电枢纽通航技术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枢纽船闸上游口门区连接段为弯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对平面布置的两个典型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了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原因,阐述了上游船闸口门区连接段为弯道时的枢纽总体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6.
根据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多种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有效措施,提出了满足船舶或船队航行条件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河道的弯曲窄槽段时,由于河道水深较浅、通航水流条件非常复杂,不利于通航。依托京南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采用1∶100整体物理模型,对弯曲窄槽型河段多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开展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原枢纽平面布置方案存在缺陷,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易受弯道顶冲水流的影响,弯道处断面束窄导致流速较大。2)同时隔流堤高程太低,会引起水流翻过隔流堤产生混乱水流的现象。提出改进措施:1)上游隔流堤高程应加高至33.46 m,下游隔流堤高程应加高至32.58 m。2)推荐增设隔流墙、调顺岸线,同时开挖河床等。研究方案为京南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位于弯道凸岸时,通航水流条件受斜向水流和弯道水流的共同作用,船舶航行不同于顺直微弯河段.经弯道概化模型试验,口门区与连接段的水流条件较易满足要求,然而船队的航行条件较难满足,原因是硬梆船队轴线与弯道存有夹角,会增加横流对船队的作用,经研究要求引航道口门与弯道的距离L≥(2~2.5)Lc;当连接段位于弯道上时,必须进行航行条件试验,经凸岸与凹岸通航条件比较,凹岸的有利条件大于凸岸.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3,(5):425-429
为论证船闸、泄水闸、电站等建筑物相对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文章结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蔡家洲坝址平面布置及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2个枢纽平面布置方案的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条件、工程前后坝区河段汊道分流比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枢纽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及一些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10.
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3,(2):150-156
为配合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设计,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桂平二线船闸工程布置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工程河段水流特性、枢纽调度对上、下游水流条件影响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二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修改完善了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了桂平二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有白石窑水利枢纽船闸进行改扩建来提高航运能力,将原来的一线船闸改建,同时在改建船闸左岸增设二线船闸。根据白石窑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的整体定床模型试验成果,研究该工程改扩建后的通航条件。针对由于枢纽下游主河槽与船闸轴线交角较大以及枢纽下游主河槽河床高出下引航道口门区较多而引起的船闸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斜流、乱流等不利通航水流条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该试验成果可供以后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沅水梯级渠化最末一级凌津滩枢纽建成后,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以下现行航道弯曲分汊、水浅流急、航道易淤积,船舶进出船闸困难,严重影响枢纽通航功能的发挥;在分析近坝河段航道碍航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水流和遥控自航船模、定床输沙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左、右航线不同的工程整治方案进行研究优化;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废弃现行左线航道,选择右线开辟新航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家强  于广年 《水运工程》2019,(10):134-140
潮州供水枢纽东溪水闸段呈"C"形弯曲河道特点,新建船闸布置于弯道凸岸,上下游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交角较大。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及自航船模验证试验,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通航标准、优化航线、开挖与调整凸岸岸线等措施,减小了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流向交角,减弱了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存在的横向流速、回流等不利流态;有效改善了东溪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为"C"形弯曲河段船闸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干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是我国在平原季节性冰冻通航河流上建设的第一座航电枢纽工程。随着枢纽船闸的建成运行,闸门受冰冻的影响比较突出,但由于国内有关船闸闸门防冻防冰方面的研究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规范标准和成功的运行经验可以借鉴。文章通过现场观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提出了船闸闸门的防冻防冰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融江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下引航道位于右岸,规划航线偏向河心,下泄洪水斜冲引航道,造成口门区通航条件十分复杂。采取规划航线向右岸侧偏移、布置隔流堤、增加导流墩和改变导流墩轴向角等措施提出3个优化布置方案。建立麻石枢纽下游河道的整体二维水流模型开展仿真模拟,分析比较各个优化方案的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得出满足通航安全指标的最优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平面曲线坐标系、垂向σ坐标系建立了三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控制体积法离散基本方程、交错网格以避免压力的振荡、动水压力校正法进行数值求解。分别采用经典急弯河段水槽试验资料、土谷塘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弯曲河段三维水流结构特征和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可为枢纽船闸工程的平面布置方案论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沙枢纽船闸下游口门区出口支流入汇段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沙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处于支流沩水入汇口。对于有支流汇入的连接段航道,其水流条件的优劣除与枢纽河段的平面形态、枢纽平面布置关系密切外,支流汇入角和汇入比往往起到控制作用。试验研究表明:保障支流入汇连接段通航安全,可采取筑堤导流和疏浚引流低水整治措施;在中、洪水期,通过加高河口导流堤高程的工程措施调整支流水流入汇角已经不经济,采取调整连接段船舶进出闸航行线路的非工程措施,可有效解决干、支不利遭遇下船舶安全会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花江哈达山枢纽未建设过船设施,枢纽上下游不能连续通航的问题,采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哈达山—松原滚水坝河段通航水流特征。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河段现状水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现状河道通航水流特性,对解决哈达山枢纽上下游通航的连接技术的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具体通航水流特征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建船闸和枢纽上下游建码头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哈达山枢纽上下游连接通航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浩  王崇宇  舒适 《水运工程》2019,(3):103-109
对于已建船闸的水利枢纽,扩建复线船闸可大大提高枢纽的船闸通过能力。由于受到地形、河势、已建枢纽建筑物的影响和制约,扩建船闸工程的外部边界条件往往十分复杂,尤其是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为例,对复杂条件下扩建船闸口门区布置及改善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措施与管制措施相结合的方案。该船闸的口门区解决方案,在满足船闸运行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工程投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周勤  米家杉  侯极 《水运工程》2018,(2):136-141
为保证船闸口门区有利于通航的良好水流条件,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对瓦村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电站下泄尾水扩散及尾水渠出口右岸边坡挑流的影响,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流态较差,纵横向流速明显超标,不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探讨了延长导航墙长度、扩挖尾水出口右岸边坡、增设隔流墩等措施对水流条件的影响,经模型方案比选及优化,确定了下引航道布置推荐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口门区横流较大的问题,使下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水流条件满足船舶安全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