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路基压实质量连续动态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粗粒土路基压实质量较难控制的问题,在分析了已有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连续测试路基结构抗力变化信息为特色的动力学监控方法。根据压实机具与路基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以振动压路机为测试对象,采用系统识别原理和动态测试技术,通过对压实机具与路基结构相互作用的连续测试,得到了能反映结构压实状态变化的抗力信息。以路基结构在形成过程中抗力的变化来评价压实状态的变化,实现了在压实过程中连续实时的质量监控。该方法不同于国外流行的压实计谐波比的评价方法,适用范围更广,现场操作方便,更适用于粗粒土的压实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
填石路堤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山区公路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对填石路堤的压缩特性的认识,通过对填石进行现场沉降观测,采用假设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一定压实工艺压实后的填石层的沉降很很小,能满足其作为公路路提的力学要求和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路基永久变形影响因素显著性为研究目的,选用上海地区崇明岛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方案,完成了9种工况的室内重复动载三轴试验,并用极差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四种影响因素(偏应力、围压、含水率、压实度)对路基永久变形的主次影响关系,以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基永久变形控制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填筑过程中压实度是影响弃土场稳定性和用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弃土场较多用于复耕、居民拆迁安置或停车区的建设。以上述3种利用方式为对象,以弃渣体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弃渣体强度、高度,以及不同弃渣场地条件下的沉降分析,得出工后剩余沉降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再结合三种利用方式可接受的沉降变形要求,提出弃土场压实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填筑过程中压实度是影响弃土场稳定性和用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弃土场较多用于复耕、居民拆迁安置或停车区的建设.以上述3种利用方式为对象,以弃渣体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弃渣体强度、高度,以及不同弃渣场地条件下的沉降分析,得出工后剩余沉降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再结合三种利用方式可接受的沉降变形要求,提出弃土场压实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土石混合料室内振动压实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采用上置式振动压实装置对不同含石量的土石混合料进行了压实研究,土石含量不同,材料的组成结构亦不同,而组成结构决定材料的工程性质。通过研究,可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多土类、中间类和多石类。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土石混合料对振动响应的不同,总结出了三种结构类型土石混合料的最佳室内成型工艺,并对压实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DDS-70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对重塑黄土的动回弹模量进行了系统性的测定,并对永久变形和临界动应力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压实度和偏应力是影响动回弹模量的两个重要因素,验证了永久变形的经验公式,尝试性地给出了临界动应力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对填石路堤的压缩特性的认识,通过对填石进行现场沉降观测,采用假设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一定压实工艺压实后的填石层的沉降很小,能满足其作为公路路提的力学要求和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9.
动态系统分析法在土壤压实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动态反映压实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本文应用系统辨识理论对土的压实中出现的极限压实状态建立了基准模式,分析选择了能反映压实状态变化的若干特征值,并确立了待压实路段压状态的判别标准准则,应用研制的本系统硬,软件,对土壤压实试验进行了动态判别,并分析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蠕变试验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能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TS810型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和旋转压实仪GC(Gyratory Compactor)进行沥青混合料的五级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了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机理,并找出了耗散能与永久变形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重载交通下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压实度在95 %的粉质黏土的室内动三轴试验,深入分析了重塑粉质黏土的动孔压的发展规律、动变形的变化规律、动强度参数和累积塑性变形,以掌握动应力、围压变化对动孔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际路基工程中降低路基顶部动应力幅值,提高路基压实度和适当的边坡防护,可以有效地减小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和稳定。依据累积变形曲线可以判断低液限粉质黏土路基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情况,可为路基本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计算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以及回填过程中对衬砌结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依托重庆市渝北区金洲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土石混合料、泡沫轻质土两种材料回填方案,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衬砌结构变形、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土石混合料回填相比,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的结构变形、应力均满足承载力要求;顶板、墙角、底板位移分别减少约24%、29%、11%且未超出位移容许值,拉应力分别减少约41%、39%、27%;当衬砌结构回填深度为0、2、4、6 m时,结构各部位拉应力变化趋势较缓,且变形、应力基本呈对称分布,可以有效避免结构拉剪破坏。综合考虑施工便利性、结构安全性、回填土压实度,对该隧道回填采用特殊部位以泡沫轻质土分层回填,两侧及顶部以土石混合料分层回填的回填方案;现场以此方案进行回填施工后,结构位移、应力均未超过容许值,因土拱效应,现场实测值小于模拟值。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土壤变形的一种塑性模式,提出了一种振动压路机压实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探讨了振动压实中机架与振动轮的运动规律,并对激振力减少、土壤刚度变大和塑性变形增大等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了一些对压路机设计有参考价值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压实度标准和室内成型试件方法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江 《公路》2001,(12):81-83
通过对动力和静力压实方法的机理分析,指出重型压实标准的实验方法巳不能模拟施工现场的振动压实工况,其击实功也不能适应现代压路机的压实功能,从而提出改进确定标准干密度方法的思路;由于振动成型和静力成型形成材料的内部结构不同,室内成型试件的方法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级配碎石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量,采用Morh-Coulomb塑性模型,对级配碎石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对仿真结果用Pérez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重复加载试验与其有限元仿真得到的永久变形发展规律相同,对仿真结果进行修正后,可用有限元仿真来代替部分室内重复加载试验。  相似文献   

16.
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长兵  黄晓明  顾江鸣  薛华 《公路》2004,(2):113-117
首先借鉴国外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排水性能好的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然后通过车辙试验和单轴蠕变试验比较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最终确定采用车辙试验,其能较好地反映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依托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针对近断层修建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时地震作用引起道床结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分析明挖法双线箱形曲拱形地铁隧道道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及速度响应,并探讨了地震作用对隧道下部结构及道床的作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各部位位移及速度响应时程曲线高度重合,力学响应规律一致,但响应幅值略有差异,道床的响应幅值最小,拱顶响应幅值最大,为重点设防部位。地震发生后,隧道结构未发生严重的扭转变形,道床结构也未发生明显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路基压实重要意义、振动压实技术的合理运用等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必须在具体工程环境下,综合考虑材料、设备性能与压实效果等方面因素,以进一步解决路基压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皖北地区山碴石为对象,结合实际工程对山碴石路基压实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室内重型击实试验,得到山碴石的最佳含水率为6.1%,并据此进行山碴石路基试验段的铺筑碾压试验。应用压实沉降差法得到的路基各检测点碾压前后的沉降差值,根据沉降差检测评定方法,检测点的不合格率不大于5%,表明山碴石路堤通过改善施工工艺,其压实度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