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排除肌电干扰的绝缘针电极记录了56例经头皮的小脑电图。其中41例非器质性脑病患者为对照组,小脑电图是频率与大脑半球一致的低幅α波为主的电活动;8例大脑器质性病变患者的小脑电图与对照组的相似;7例小脑病突患者的小脑电图α波减少、θ波出现。认为用此法测得小脑电图可能成为检测小脑功能状态的一个简便、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α-连环素(α-cat)和β-连环素(β-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3例NSCLC患者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α-cat和β-cat的表达.结果 在43例NSCLC中,α-cat和β-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2.1%和65.1%;α-cat、β-cat异常表达与不同病理分级间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α-cat和β-cat异常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表达者,β-cat异常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RR=0.330).结论 α-cat和β-cat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扫描 (SPECT)在精神分裂症 (SC)与抑郁症 (DE)的临床诊断及脑部功能异常定位研究的价值。方法 采用SPECT技术 ,对首发、未服药的 2 7例精神分裂症及 12例抑郁症患者与 1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 (rCBF)显像研究。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SC、以阴性症状为主SC及DE患者rCBF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 5 4.5 4%、75 .0 0 %、83.33%。rCBF异常均表现皮层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SC患者rCBF异常脑叶涉及范围较大 ,以颞叶、额叶、顶叶、枕叶为主 ,且额叶rCBF减低与阴性症状明显有关。DE患者rCBF减低仅局限在颞叶或额叶 ,且以左侧颞叶或额叶为主。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和抑郁症患者的脑叶rCBF的异常各有其特点。SPECT脑显像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脑功能异常的定位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出现脑细胞电生理活动的改变。为了探讨这种变化的客观指标,本文对壮年人121例、老年前期者122例、老年人111例脑电图α节律的变化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脑电图α节律的变化,是一种可靠的年龄指标,其变化以α波频率的变慢及α节律的串长改变为明显。我们认为在目前我国脑电图检查已较普及的情况下,脑电图检查是观察脑功能老化改变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了20例肺吸虫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其脑电图变化,神经系统受损者占同期肺吸虫病的30.3%。同时具有肺部、及皮下或肌肉的结节,临床表现有头痛、偏瘫、失语、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多颅神经损害,截瘫等。脑损害者脑电图异常率高达95.45%,病变范围及异常程度不一,以脑实质受损者重,脑膜受损者较轻。局限性肉芽肿形成的脑电图显示局灶性异常,动态观察脑电图变化可推测其病变的转归,对判断病情及有无脑损害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单侧起病9例,其中3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11例伴有冷麻痹,所有患者均有手指伸展时震颤和前臂斜坡样萎缩。②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均未见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主要为尺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③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率60%,主要为双上肢波潜伏时延长。④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以下颈髓支配肌肉最高。结论该病有其特定的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除外尺神经及臂丛神经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对确诊本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宫颈癌FHIT基因的表达改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HIT基因表达改变和HPV16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5种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RJC-1、CS1213、C4-1)和58例宫颈癌组织与18例正常宫颈对照中FHIT mRNA的表达;回收7例FHIT基因不同的转录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NA测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状况。结果SiHa、HeLa和C4-1宫颈癌细胞中有FHIT基因转录异常;宫颈癌组织中39例(67.2%)存在FHIT基因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例(0%)(P<0.05);37例(63.8%)有HPV16感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例(5.0%)(P<0.05)。宫颈癌组织中有HPV16感染患者的FHIT基因表达异常数(30/37)显著高于HPV16未感染的患者(9/21),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PV16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序列分析发现FHIT基因转录本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的缺失,以第5位和第6位外显子的缺失为主,未见未知序列的插入和点突变。结论FHIT基因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HPV16的感染有关,这些改变可能在人宫颈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腹型癫痫35例,男18例,女17例。发病年龄4~40岁,平均12.8岁,80%为4~15岁。均表现阵发性腹痛伴植物神经症状,抗癫痫治疗有效。脑电图异常33例(94.3%),正常2例(5.7%)。着重讨论了本病的脑电图表现。认为脑电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动态观察有重要辅助作用。对难解释的阵发性腹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腹型癫痫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1974年7月~1986年12月脑电图检查癫痫发作间歇期患者3062例,将其脑电图表现与临床类型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62例中,男1917例,女1145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33天,14岁以下45.75%,15~2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携带SCN1A基因突变的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9名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16名,女性13名,平均年龄3.2岁),并对患儿进行了SCN1A的基因检测、认知功能评价及脑电图分析。结果 19例患儿检测到SCN1A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接突变以及大片段缺失。SCN1A+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7月,SCN1A-组为10.00月(t=3.465,P=0.020)。SCN1A+组首次发作即为癫痫持续状态(SE)的患儿比例为68.4%(13/19),SCN1A-组为10%(P<0.05),1岁以前月发作频率SCN1A+组为(5.44±1.62)次,SCN1A-组为(0.98±0.4)次(P<0.05)。SCN1A+组患儿脑电背景波出现弥漫性慢波的比例为73.7%(14/19),SCN1A-组为3例(30%)(P<0.05)。精神运动发育评估的结果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CN1A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发病年龄早、发作频率高、SE患儿比例高、脑电图背景更容易出现弥漫性慢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32例随访散发性脑炎病人76份脑电图的分析,提出散发性脑炎病人的脑电图变化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约83.87%表现为相平行的关系,且临床好转先于脑电图好转。认为在当前散发性脑炎尚无确切的诊断标准、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情况下,随访中多次描记脑电图对散发性脑炎转归、预后的判断及回顾性诊断不失为简便而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5O例癫痫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扫描(CT),脑电图(EEG),作对比分析后表明;EEG对确诊癫痫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原发性癫痫;MRI及CT对继发性癫痫在定位上优于EEG,尤其MRI具有分辨率高,伪影少,定位准的优点,为及时确诊,合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的亚急型克山病153例中,心电图发生低电压者97例(63.4%),其中死亡42例,病死率43.3%,为非低电压组的1.35倍,其临床痊愈率(36.1%)明显低于后者(53.6%),P<0.05。低电压组合并其他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如病理性Q波、ST-T异常、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明显多于非低电压组,P<0.05或P<0.01,表明心肌损害广泛。QRS电压随病情的改善或加重有动态变化,故心电图QRS电压及其变化可作为评估亚急型克山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下腔静脉声象图及M型显示,正常下腔静脉M型显示与颈静脉搏动图类似,有“a”波与“v”波,显示显著的周期性呼吸性变化。右心衰竭、三尖瓣返流和缩窄性心包炎时下腔静脉常扩张,呼吸性凹陷变浅或消失。各类心律失常时下腔静脉各有特征性改变;例如,房颤、房扑时,“a”波消失,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a”波呈“大炮波”,慢性肺心病患者,“a”波加深但时限短促。我们在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和各种渗出性心包炎患者中未发现该声象图有何异常。上述结果表明“a”波反映了右心房的收缩。腹部和腹膜后疾病常涉及下腔静脉。根据下腔静脉的行径,对推断邻近包块的起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54例经颅脑CT(X线电予计算机断层扫描)或MRI(核磁共振成象)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EEG(脑电图)、BEAM(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EAM在定位价值上逊于CT或MRI,优于EEG(P<0.01),反映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性方面,BEAM也优于EEG(P<0.05)。BEAM的改变以慢波频段能量增高明显,其分布部位以额颠部最明显,枕颠及额区次之(P<0.05)。认为BEAM对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不失为一种敏感性较高、对病人无损伤、价廉、易普及的早期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1981~1994年共行经皮肾活检491例,取材成功487例(99.2%)。其中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3.8%;病理诊断纠正临床诊断16.2%;病理结果使诊断明确者20%。病理诊断为正确治疗方案的制订和病情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帮助。笔者认为该项检查对肾脏病、尤其是弥漫性肾损害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 via bronchoscope for lung diffuse lesions and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BLB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256 diagnoses of unknown patients with lung diffuse lesions or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Results Eighty-nine final diagnosis cases via TBLB only onc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double lung diffuse lesions was the highest, [51.06% (24/47)], local non-nodule lesions, nodule lesions, cavity lesions were 33.33%(23/69), 29.91%(35/117), and 28.57%(4/14), respectively. Among 24 diagnostic cases of double lung diffuse lesions, there were 6 cases of pneumonia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9 cases of lung carcinoma, 7 cases of adenecarcinoma; 6 cases of pneumonia, 2 cases of fungous infection, and 1 case of lung hemosiderusis. The diagnostic yield about 58 cases of local lesions was low, among which non-nodule lesions accounted for 33.33% and nodule lesions accounted for 29.91%. In 89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with histological diagnosis, lung carcinoma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frequent diseases, which accounted for 86.52%. Conclusion TBLB is a reliable, safe, effective and repeatable operation method in diagnosis of lung diffuse lesions and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