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丹奥)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 .方法 81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 NO)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ET、NO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仅全血比黏度高切、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改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ET、NO水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糖监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益肾胶囊治疗高海拔地区阳虚血瘀型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益肾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生化改变情况,如血肌酐(creatinine,SCr)、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酸(uric acid,UA)、尿微量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LT无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的CR、UA、MALB、GFR有差异,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益肾胶囊具有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CR、GFR、UA、MALB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性肾病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血回输(UVB)加中药补肾益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实验室检测项目(TG、PO2、SOD、MDA、WBV)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明显地得到改善(P<0.05)。说明该疗法可降低血脂、血粘度和MDA,提高血氧含量和SOD含量,较单纯西药为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肺温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温肾化痰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D)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15%,高于对照组的79.45%(P<0.05);治疗后,观察组mMRC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6 MW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F-κB、sICAM-1、TGF-β1、CCL-1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温肾化痰法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肌疲劳及肺功能,降低外周血炎性相关因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茚地那韦药物性泌尿系结石患者降钙素原(PCT)、肾功能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限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非茚地那韦所致泌尿系结石患者)和观察组(39例,茚地那韦相关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比较两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酸(UA)、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疼痛视觉横拟评分(VAS)及IgG、IgM、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7天时的血清PCT、CRP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尿Kim-1、Scr及BUA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诱导后20 min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硒半胱氨酸(GSH-Px)、SOD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DKD患者随机分2组(n=40),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和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艾塞那肽,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肾功能指标、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环磷酸腺苷(cAMP)、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平均血糖(MBG)、24 h血糖标准差(SDBG)、24 h血糖波动范围(BGF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GF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AGEs、cAMP和血清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KA和p-CRE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CRE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对早期DK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患者AGEs生成、改善机体氧化应激以及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与其保护DKD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镓盐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血清中相关元素的影响。方法 用维甲酸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后 ,实验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雌激素治疗组、氯化镓治疗组 ,治疗 2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模型动物骨代谢及血清中相关元素的改变。结果 镓盐治疗后 ,大鼠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皮质厚度、骨小梁百分比均增加 ,TRAP和AKP活性降低接近正常组水平 ,血清镓含量明显升高 ,其他元素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镓盐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改善骨质疏松症的骨基质代谢状态、维持微量元素平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肌疲劳指标的改变以及医疗花费情况。结果 NPPV组和对照组的Pa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在治疗2h时PaO2[(79.81±50.3)mmHg]明显升高,和对照组[(64.29±33.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膈神经动作电位[(200.67±54.0)μV]较治疗前[(127.03±36.0)μV]以及对照组[(150.53±52.0)μV]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6min步行距离[(400.25±70.5)m]较治疗前增加,和对照组[(338.41±70.9)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的住院天数缩短,但同时治疗花费也增多,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对轻度AECOPD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改善PaO2,缓解呼吸肌疲劳,提高活动耐力,但对PaCO2和pH值无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即针刺、高压氧(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综合治疗组采用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3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30d后采用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0d后,3组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治疗组、生物反馈组吞咽功能提高显著(P<0.05)。且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二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早期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 ,以及早发现脑血管痉挛 ( CVS)。对 1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情 ,结合头颅 CT分为3组 :1轻中型无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组 ;2轻中型伴 SAH组 ;3重型组。在伤后2 4h内、3d、1周和 2周 ,分别检查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流速与同侧颈内动脉流速的比率。结果发现轻中型伴 SAH组 CVS发生率增高 ,病情恢复慢。重型组 CVS发生率亦高 ,且持续时间长 ,发生范围广。CVS伤后当天即可发生 ,高峰期为3~ 7d,持续期因伤情而异 ,一旦发生 CVS,可引起脑缺血 ,加重脑损害。提示颅脑损伤后要早期监测及早发现 CVS,并早期处理 ,以减轻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在伤后 2 4h内 ,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 ,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 ;D dimer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胰腺炎并脑损伤模型,以进一步探讨胰腺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胰蛋白酶制模组(trypsin),每组8只大鼠.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12h采集脑组织和胰腺组织标本.比较各组大鼠的死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死亡率较trypsin组明显升高,SO组无大鼠死亡;SAP组Zo-1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trypsin组Zo-1水平与SAP组呈现一致性变化(P>0.05).SAP组和trypsin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肿胀、毛细血管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细胞凋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论 胰蛋白酶可能为SAP脑损伤的元凶;用胰蛋白酶制备SAP模型大鼠死亡率低,为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机制和进行相关治疗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黏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用不同药物对混合反流大鼠模型进行干预 ,观察混合反流对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及西沙比利、萘丁美酮和铝碳酸镁对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 16 8只 ,随机分为 4组 :阳性对照组 (Y组 ) ,西沙比利干预组 (P组 ) ,萘丁美酮干预组 (R组 ) ,铝碳酸镁干预组 (D组 )。分别于术后 2 2、2 8、35、4 0周观察食管黏膜的大体和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Y组的损伤程度均重于其他 3组 (P <0 .0 5 ) ;且Y组Barrett食管 (BE)、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食管腺癌 (EAC)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 3组。P组的损伤程度高于R、D组 (P <0 .0 5 ) ,但BE、重度不典型增生和EAC的发生与R、D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长期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RE)可导致BE、重度不典型增生和EAC ;西沙比利、萘丁美酮和铝碳酸镁对食管黏膜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减少BE、重度不典型增生和EAC的发生 ,但萘丁美酮和铝碳酸镁的效果要优于西沙比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线、核素骨显像、MRI及CT检查。结果 ①核素骨显像示 :6周及 1 2周 ,Ⅰ组股骨头核素摄取量静态相头 /干比升高 ,但血流相及血池相不升高。②MRI:1 0周示Ⅰ组骨缺损内多量新生骨形成 ,Ⅳ组骨缺损内囊腔中为脂肪性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的硬化带。③拍片及CT示 :1 4~ 1 6周 ,Ⅰ组骨缺损大多完全闭合 ,珊瑚已吸收 ,其余各组骨缺损部分残留 ,Ⅳ组骨缺损囊壁硬化带形成。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丹参治疗组每日每只腹腔内注射1.7 g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剖杀,检测血清BUN和Cr的变化,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结果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BUN和Cr逐渐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增加。应用丹参治疗后,肾功能和肾脏损害程度较轻,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减少。结论梗阻性黄疸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损害,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功能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丹参可降低梗阻性黄疸肾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硬化组(LC组)、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I/R组)和给药组(I/R+hemin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体积分数为40%的CCl4溶液,每周2次,11周后形成肝硬化模型;停药1周后进行肝脏缺血再灌注;于再灌注后6 h检测肝功能、抗氧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天冬半胱酶(caspase-3)和HO-1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hemin诱导HO-1高表达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损伤,提高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降低caspase-3、NF-κB阳性表达。结论HO-1能有效地减轻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MnSOD水平、降低caspase-3及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PK、LDH、GOT以及LAP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后当天和伤后第1天血清和脑脊液CPK、LDH活性以及脑脊液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伤后当天的血清和脑脊液酶活性与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则无明显相关(P>0.05)。故我们认为,外伤后早期血清和脑脊液CPK、LDH活性以及脑脊液GOT活性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至于脑脊液酶活性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脑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价值尚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