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在行人过街的心理及交通行为、行人交通流基本特性、行人过街设施使用选择等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给城市行人过街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这些研究成果还存在适应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交通行为倾向下路段行人的过街特征,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展开问卷调查,得出不同年龄段过街行人的交通行为倾向。同时对过街行人进行视频拍摄调查和人工调查,以获取行人的过街时间、延误、速度、紧张度等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对行人过街的行为、速度、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不同交通行为倾向对行人过街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稳健型的过街行人安全性最高,其次是影响型、再次是思考型,最后是支配型。研究成果还可作为路段行人过街优化管控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意义、分类、发展现状,介绍了行人交通流的交通特性;以行人微观仿真开发流程为纲,阐述行人运动行为的研究内容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因计算理论和建模技术等各种条件制约下其尚存在的不足或研究空白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交通是造成交叉口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便于有效的研究交叉口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及交叉口交通仿真,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时间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方法.分析了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放行的交通特性,定义了人行横道绿灯放行时刻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概念.从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时空资源"利用角度,提出了划分人行横道绿灯时间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概念及必要性,选取了行人自行车绿灯时间通过流率、绿灯时间利用率以及行人自行车绿灯时间的空间占有率三个指标作为强度划分依据,选取K均值聚类为强度状态划分方法,对人行横道绿灯时刻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结合北京市平乐园交叉口为例,进行了行人自行车交通强度状态划分.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的自行车和行人在混合交通流中的微观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中使用视频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收集和分析自行车和行人在交叉口的行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是信号交叉口字自行车和行人的各种微观行为特征和基础行为模型, 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行为,并为城市混合交通流的微观交通模拟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行交通混合过街时相互干扰较多,过街特性与一般的行人或电动自行车过街有所不同。本文对福州地区5个信号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过街交通流和交通冲突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描述慢行交通混合过街交通流特性并建立交通冲突模型。研究得到电动自行车过街平均速度的均值是7.89km/h,行人过街平均速度为4.37km/h;随着慢行交通密度的提高,慢行交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将冲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作比较,检验了冲突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会对其过街行为和交通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6个无信号路段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行人使用手机时的行为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了基于Order Probit回归分析的人车冲突量化模型.结果表明:11.76 %的行人在过街时会使用手机,其中看手机屏幕、打电话和听音乐分别占6.65 %、2.83 %和2.28 %;使用手机对行人过街行为有明显影响,包括行人过街时间增加、过街眺望次数减小等;与不使用手机的行人相比,行人使用手机会有更大的几率与机动车产生冲突,其中,打电话对是否产生轻微冲突的影响最大,看手机屏幕对是否产生严重冲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行人过渡信号期间信号灯不同显示方式下行人过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行人过街行为的预测模型.使用视频和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3 个交叉口进行拍摄,记录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同时,对通过交叉口的行人使用截断式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设置,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结果表明该问卷能够反映过渡信号阶段行人过街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同时,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因素中行人的态度对行人过街行为影响最大.用Pearson x2 检验法,分析了影响行人选择行为的因素,并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预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共享单车"的数量激增,在自行车行驶空间不足的条件下,骑行者占用行人路权,迫使行人产生减速、转向等避让行为。在交通混织的交叉口,自行车与人的冲突尤为严重,不仅增加了交叉口通行时间,更降低了行人安全。为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需深入分析行人在自行车扰动环境下的复杂行为模式,建立微观行人模型展开仿真分析。然而,已有研究多基于西方城市完备的自行车行驶环境,对国内因缺少自行车规划导致的人车冲突考虑不足,致使仿真结果不准确。因此,基于社会力理论提出改进的行人模型,建立了行人与自行车冲突仿真模型。此外,为克服传统摄像头拍摄角度的局限性,利用无人机采集提取了完整的行人运动轨迹数据,并结合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标定;最后引入原始社会力模型作对比,利用行人真实轨迹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模型更能真实合理地描述现实世界中行人的随机行为,对国内行人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交叉口的交通规划、管理和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参与方式的交汇点,也是交通行为的冲突点和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合理的行人过街交叉口设计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在对交叉口行人过街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石建军  赵箐  陈静 《交通标准化》2011,(22):123-129
交通控制一般分为交通系统控制和交通行为控制,其中交通行为控制涉及人的行为控制,是交通控制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行为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概括道路交通行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行为的研究方法,分析交通行为控制的对象及其特点属性,以"交通人"表达特性,承载假设和特点,同时在归纳行为过程及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对行为的可控性进行探讨,并根据交通行为控制的六项原则,最终提出交通要素控制、交通行为约束和通行行为控制三大类交通行为控制方法,这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伟 《交通标准化》2012,(18):86-90
交通量、交通组成、轴载谱、轮胎接地压强、接地面积是研究重载交通行为特征的主要指标.实地调研、分析得出这些指标的代表值,并建立易于理解的交通流车型分类标准,可大大提高车型分类的便宜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既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事故中的弱者,也是交叉口秩序混乱和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了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的诸多因素,包括行人自身特点、环境因素、交通因素、交叉口几何设计因素、信号控制因素、交通执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最后,选择典型交...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武汉光谷广场环形交叉口的慢行交通,对光谷广场综合体改造项目的优化方案进行分析。以城市大规模市政设施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政隧道的建设,对该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进行了多层立体的交通设计。结果显示,光谷广场综合体的改造缩短了该环形交叉口的行人过街距离和过街时间,避免了该交叉口的机非混行,但是增加了非机动车的绕行距离,且局部存在人非冲突节点,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慢行交通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区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立足点,对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区的行人交通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该商业区的行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行人步幅调查、行人步速调查、路侧行人流量调查、行人过街流量调查、人行横道使用情况调查等方面,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商业区的行人交通现状和交通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灯控平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安全和效率的核心研究对象应该是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流间的相互影响。本丈在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时空分离法的自行车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交通空间设计方法,即自行车右转弯专用车道设计、左转自行车二次过街以及自行车与行人过街一体化设计,并进行了南京市太平北路与珠江路交叉口的应用实例分析。本文的城市灯控平面交叉口自行车的交通设计方法可为解决城市灯控平面交叉口混合交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型活动的行人集聚效应明显,尤其是进场和散场时,行人交通流量大、密度高,存在拥挤和行人交织现象,不安全因素较多.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行人交通组织仿真为例,通过Legion仿真软件,对大型活动行人流交通仿真进行研究,建立起大运会散场行人仿真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对行人组织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大运会开幕式交通组织方案的仿真评价与优化,建立城市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的技术流程、方法,确定交通仿真的关键参数,为大型活动的行人交通组织仿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农业大学奥运摔跤馆交通为研究对象,针对奥运期间校园内机动车流量及行人数量大幅增加、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进而导致园区内交通拥堵的问题,规划设置了3个停车场,设计了两套校园交通规划管理方案:方案A和B,用于奥运比赛期间对校园内机动车及行人的管理。经过验证,方案可保障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奥运摔跤比赛时校内交通的顺畅,同时为其他有大型体育场馆的校园制定交通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行人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在过街的过程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研究过街行人的交通特性有利于降低行人的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分析行人的过街行为、过街速度和过街违法成因,并在研究过街行人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安装倒计时式人行信号灯、优化信号相位配时、加强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农业大学奥运摔跤馆交通为研究对象,针对奥运期间校园内机动车流量及行人数量大幅增加、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进而导致园区内交通拥堵的问题,规划设置了3个停车场,设计了两套校园交通规划管理方案:方案A和B,用于奥运比赛期间对校园内机动车及行人的管理.经过验证,方案可保障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奥运摔跤比赛时校内交通的顺畅,同时为其他有大型体育场馆的校园制定交通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