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ω-B97XD/6-311+G(d,p)方法,对甲醛分子团簇[CH2O]n(n=1~4)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这些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甲醛分子构成稳定的多分子团簇时,团簇中的每个分子仍然为平面结构,分子间将形成氢键,并且团簇中的各个分子共面.与单分子甲醛相比,多分子团簇的红外光谱,会出现许多与分子间氢键振动有关的新的吸收峰.当甲醛分子形成团簇时,13C核和17O核的核磁共振谱线会发生劈裂现象,这与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的破缺有关;而1H的核磁共振谱中将会出现新的条纹,这是由分子间的氢键的形成引起的.本文的研究可为甲醛团簇的识别、检测及性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物体色测试原理和荧光反光膜的光谱特性,分析荧光反光膜色度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标准光源A照射下测试荧光反光膜色度性能的方法,对于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渐变能隙超晶格结构中类氢施主杂质的性质。使用无限深抛物线势阱模拟这一结构,在有效质量近似下,用变分法计算了抛物线势阱中施主杂质的基态和几个低激发态的束缚能。给出了这些状态的束缚能随势阱焦距(Al 成分的变化率)、杂质的位置变化的规律,并将所得的结果与方势阱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制备较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及其微晶的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谱(XRD)、红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分析,对Alq3微晶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XRD证实了微晶主要成份为α-Alq3,并含有少量δ-Alq3;红外吸收光谱显示,Al-N键的伸缩振动模式对应谱峰407 cm-1,418 cm-1处,Al-O键的伸缩振动模式对应谱峰523 cm-1,542 cm-1,548 cm-1处,说明晶体中N、O分别与Al3+发生了配位,标定了微晶中喹啉环的存在;荧光光谱检测得到Alq3微晶在固态、(氯仿)溶液中的荧光发射谱峰分别位于500 nm、512 nm处;通过SEM观测了Alq3微晶的形貌,分析得到Alq3晶粒呈现六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法与无皂乳液法相结合制备了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Eu(DBM)3Phen/PS.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FS)等,对纤维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的发光强度也逐渐递增,荧光寿命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法与无皂乳液法相结合制备了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Eu(DBM)3Phen/PS.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FS)等,对纤维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S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的发光强度也逐渐递增,荧光寿命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检查法在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荧光素钠、光卟啉等作为荧光物质,以氦-镉激光、氩Ar 激光和KTP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对1 400例宫颈病变、56例食道病变、133例胃病变、37例膀胱肿瘤和14例脑肿瘤进行定位诊断,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方法证实荧光物质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激光荧光检查法对上述患者病情均能够明确确诊,对肿瘤的早期定位诊断起到了重要的帮助。结论激光荧光检查法可作为早期肿瘤的定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即红外和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核磁共振)在道路工程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便携式光谱仪器设备用于现场材料检测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提出将光谱分析技术的定量评价,便携式设备的开发、可用性和可靠性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的Salamo型双肟配体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萘酚(H_2L)及其三核钴(Ⅱ)配合物[Co_3(L)_2Cl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钴(Ⅱ)配合物中,Co1形成了五配位的扭曲四方锥构型;Co2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和三维的超分子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证明了分子内短程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贡献.钴(Ⅱ)原子配位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所减弱.实验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开展Salamo型配合物的光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和检测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croRNA(miRNA)分子。方法使用TRI REAGENT?BD试剂盒提取血浆和血清中的总RNA分子后,运用非变性凝胶电泳方法进行检测。随后采用miRNA反转录试剂盒反转录miRNA的cDNA分子,并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miRNA分子。结果成功提取和检测到了血浆和血清中的总RNA,同时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出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RNA分子。结论成功提取和检测到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RNA,并可用于实时定量PCR实验,为进一步的miRNA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进行土-结构相互作用大比例模型试验的成层土场地,在获取各层土动力特性指标的基础上,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进行了不同加速度峰值和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三维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场地土的地震放大效应和地基的滤波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定量研究缺氧再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法对缺氧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荧光特征光谱进行对比实验分析 ,并定量观测了缺氧再灌注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及FDP和CAP的保护功能。结果 缺氧和再灌注不同时段内 ,DPH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荧光光谱没有实质性改变 ,荧光强度的曲线斜率变化与对照组趋于一致 ,缺氧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膜的荧光各向异性值降低 ,FDP和CAP对缺氧状态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荧光偏振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和稳定的定量研究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在粘土中打桩出现的混沌现象.首先利用史密斯提出的打桩波动方程作庞加莱截面图,得到打桩中混沌现象的基本特征.接着分析庞加莱截面图,找到贯入度和速度比值最大的点,即为功耗最小的点.同时,通过曲线拟合证明了功耗最小时的锤重和落高满足重锤轻击的施工经验.根据此原理改变冲击力和初值的大小即可得到打桩时不同截面尺寸方形桩和圆形桩功耗最小时所需的锤重和落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的方形桩和圆形桩与其桩顶冲击力,落高和锤重满足一定的关系曲线,因此施工中根据它们的函数关系选取相应的锤重和落高可以节省功耗,降低造价.  相似文献   

14.
考虑变工况下列车轴承振动数据分布不一致情况下, 传统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 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类内自适应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 模型利用改进的ResNet-50网络分析振动数据的频谱, 得到了中间层次特征, 构造了多尺度特征提取器, 从不同尺度处理中间层次特征得到高层次特征; 将高层次特征作为分类器的输入, 同时计算了伪标签以缩短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收集的振动信号的条件分布距离来进行类内匹配; 为了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和优越性, 将提出的模型分别用于列车轮对轴承数据集和凯斯西储数据集的多个工况进行试验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齐不同域中同一类样本的高层次特征作为分类器的输入, 提出的模型获得了更为理想的故障诊断精度; 在列车轴承6个变工况诊断实例中, 平均诊断精度为90.75%, 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相比, 模型诊断精度平均提高了约10%, 召回率为0.927;在凯斯西储数据集的12个变工况诊断实例中, 模型平均诊断精度达99.97%, 比传统模型提高约10%。可见, 利用伪标签减小了不同域之间的条件分布差异, 很好地处理了源域和目标域数据分布不一致的问题; 多尺度特征提取器能从不同尺度对齐样本的高层次特征, 增强了模型的泛化性与鲁棒性, 是解决变工况列车轴承故障诊断问题的一种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5.
PLAOD (precise location and orbit determination)是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GPS非差精密定位定轨软件.该软件目前能够处理GPS观测数据,具有高精度定位、大气反演和低轨卫星轨道确定功能.本文在介绍PLAOD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多组GPS观测数据进行测试,通过与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等相关机构精密产品对比,PLAOD具备如下性能:静态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动态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静态对流层天顶延迟的估计精度通常优于1 cm,动态对流层天顶延迟的估计精度在2 cm以内;电离层天顶延迟估计结果与IGS的IONEX (ionosphere exchange)产品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提供的简化动力学低轨卫星轨道相比,几何法确定轨道的准确度可达厘米级.  相似文献   

16.
为从路网速度中完整提取路段速度的时空特征,实现高精度路段速度预测,通过调用在线地图的路径规划应用程序接口,采集路段的在线地图速度;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CN)提取空间特征,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提取时间特征,建立面向在线地图的GCN-LSTM神经网络,提取路段速度的时空特征,预测路段速度;为测试面向在线地图的GCN-LSTM神经网络表现,并评价在线地图下GCN-LSTM神经网络的优势与面向检测器速度预测模型的可替代性,以局部路网为例分析模型表现,并对比在线地图下不同模型的表现与不同数据源下近似模型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GCN-LSTM神经网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低于5,均方根误差(RMSE)均低于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低于30%,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表现良好;GCN-LSTM神经网络的路段MAPE服从Gumbel分布,均值均落在19%±4%之间,85%分位点均落在34%±5%之间,2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个体表现良好;在面向在线地图的速度预测模型中,GCN-LSTM神经网络的MAE、RMSE、MAPE以及MAPE拟合曲线均值、85%分位点最低,总体和个体表现均为最佳,在面向在线地图的速度预测中具有一定优势;在近似模型中,GCN-LSTM神经网络的MAE、RMSE、MAPE以及MAPE拟合曲线均值、85%分位点最低,总体和个体表现均为最佳,则面向在线地图速度预测的可靠性高,可代替面向检测器的速度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几何法定轨的精度,系统分析了考虑低轨卫星受力情况的几何法定轨原理及数学模型,将动力学平滑结果作为几何法定轨的先验轨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众数投票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低轨卫星几何法定轨,提高了基于非差观测值的数据预处理质量,避免了低轨卫星轨道出现较多的间隔,从而提高了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认知无线电中感知用户对授权用户(主用户)的检测概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循环谱统计量的主用户信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循环谱离散频域平滑方法,对信号的循环谱在循环频率处建立合理的检测统计量,然后求解得到对应不同虚警概率的判决门限,以使感知用户能检测信噪比更低的授权用户信号.该算法具有检测结构简单,易实现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虚警概率为0.1,频域平滑累积次数为255,在信噪比为-16dB的条件下,与Dandawate-Giannakis(DG)方法相比,本文算法的检测概率提高2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复杂水域系统海事事故的特点及不同经验船舶驾驶员操船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提出可采用船舶驾驶员的危险预测能力对船舶驾驶员的人因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轨道静态功率谱密度获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变换将轨道不平顺信号和所得谱图信号分解到互不重叠的频带上,结合小波阈值处理技术,对小波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滤掉其中某些频段内的干扰与噪声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重构,从而实现了对信号的去噪和对谱图信号的平滑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获取了轨道静态功率谱密度,有效提高了轨道静态参数信噪比和轨道静态功率谱密度图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