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京通快速路公交专用车道建设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京通快速路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效果,在介绍公交专用车道建设背景与方案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公交专用车道开通前后京通快速路及其周边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并对乘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显示,京通快速路公交专用车道开通后,交通走廊的公交吸引力明显增强,早高峰公交专用车道内公交运行速度超过50 km.h-1,公交客流量增长0.8万人次,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和道路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保障了大多数居民的出行利益。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社会车辆与公共汽车的相互干扰,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公交专用车道应运而生并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首先,对网络化背景下公交专用车道特征、建设形式与使用方式、智能交通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深圳市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实践为例,系统阐释了公交站台的建设形式,总结了以公共汽车为对象的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最后指出,公交专用车道的网络化需求将促进相关设计方法和监控方式的提升,并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车道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公交专用车道是公交优先通行的重要手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尽管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公交专用车道的选线、建设难度也不断增加。对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发展困境,进而以提高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出公交专用车道的四大选线原则:以客流需求为根本、突破既有道路条件限制、网络化与局部节点兼顾、近期建设优先选择无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通道。最后,提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标准,以及以系统化、精细化为核心的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设有公交专用车道的城市道路,在交通过饱和状态下,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允许私家车以收费模式驶入公交专用车道,以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了基于拥挤收费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模型分别计算了公交专用车道和常规车道的行程时间及相关联交叉口的总体排队延误,另外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了临界密度.该模型在保证公交专用车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所有车道的路段行程时间及路口排队时间最短,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和VISSIM仿真相结合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了车道拥挤收费和信号控制组合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了车辆排队延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当前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缺乏评估标准的问题,从个人出行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角度出发,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营成本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公交专用车道运营的直接效益,通过分析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行参数的变化,分别对运营产出和运营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前后的运能总量、时间及能源消耗成本的变化,并将其折算成货币指标,实现评估指标的定量化。最后,以京通快速路为例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交通拥堵,我国大力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对公交混行车道、外侧式公交专用道和中央公交专用道3种公交车道优缺点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影响因素.结合深圳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案例,从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客运需求和道路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各种公交专用道设置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快速公交专用车道作为快速公交系统(BRT)基本元素之一,是保证快速公交系统运营效益及可靠性的重要设施。在进行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专用车道的设置位置、形式、走廊断面优化、专用道隔离形式及路面设计等因素。换言之,是对快速公交专用车道的空间通行权和时间通行权的设计。一、快速公交专用道类型快速公交专用道根据隔离形式、交叉口处理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公交专用车道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立前后的道路交通状况的效益分析,提出一套求解和比较前后效益改善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弛 《交通与运输》2012,28(5):16-18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拥有世界闻名的快速公交系统(Transitway),线路全程长60公里。其中,26公里为公交专用道路,其他路段为预留在高速公路或干道上的公交车道。整个系统由两种干线运送模式组成:一种是常规线路公交车,部分使用专用公交车道;另一种是针对个别社区开设的高峰小时快车。一、快速公交专用道设计城市中心区的公交专用道和连接郊区与市区的公交专用路采用了两种  相似文献   

11.
2023年上半年,公安部推出10项公安交管新措施,其中包括优化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管理。北京、深圳、青岛、南通等地陆续发布公交专用车道相关管理措施,引发广泛讨论与关注。围绕公交专用车道管理措施背后的原因与调整的依据,公交专用车道本身的规划、管理与使用问题,以及公共汽电车交通运营困境,特邀城市交通行业专家学者和公共汽电车运营管理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以笔谈的形式交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城市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建立常态化路权变更规则和评估机制,以及公共汽电车交通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含人工车的混合交通流下部分智能网联车借道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的控制问题,以 两个信号交叉口间公交专用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不妨碍公交车优先通行、满足换道动机和换 道安全条件的智能网联车借道公交车道控制策略。基于公交车道控制预测模块设计智能网联车 进入和离开公交专用道规则,采用改进最小化由换道引起的所有制动模型计算的收益作为智能 网联车换道时激励准则。期望跟随车类型若为人工车时,目标车辆礼让系数取1;妨碍公交优先 必须离开公交道时,满足安全规则即可。通过具体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在高交 通需求下,与不允许借道控制方法、基于清空距离公交专用车道控制方法对比,人均延误分别减 少60%和40%,车均延误分别减少65%和32%,渗透率在30%~40%范围内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拉萨市区车流量的增大,交通拥堵现象随之增加。为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结构,方便市民出行,2月17日,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布消息称,将在市区的机动车道内施划公交专用车道并尽快投入使用。对于违法占用公交专用车道的车辆,拉萨交警将通过电子监控抓拍系统实行抓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4.
荷兰的公交系统非常发达,道路状况良好,交通标志清晰,公交和电车路线连接各大城市和村落。在荷兰的大中城市都有专用公交车道,除规定路段外, 。  相似文献   

15.
上海道路资源紧张,道路交通拥塞,再辟出公交专用车道,这是否有必要,是否划得来?  相似文献   

16.
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流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叉口处公交车辆对道路资源需求的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为了得到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适用的交通流量条件,首先研究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后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延误;然后通过算例定量分析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前后交叉口人总延误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交通流向有两条进口车道的情况下,周期时长为60s、100S、120S的交叉口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的临界交通饱和度分别为0.75、0.65、0.60。当进口道交通饱和度小于临界交通饱和度时,可以考虑在该流向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进口道。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早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国家,不是人们想象的美、日、英及欧洲等发达国家,而是巴西的库里提巴(音译)。上世纪70年代初,库里提巴为日益拥堵的交通而一筹莫展,于是大力发展公交专用车道,以缓解交通压力。之后,英、美国家相继效仿,均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公交专用道。其中尤以美国为最,美国不仅在单向三车道上设立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8.
来自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消息称.为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积极创建“公交都市”.优化群众出行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建设美丽天津.2014年本市将增加公交运营车辆、加快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新辟优化公交线路、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建设.有效提升公交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继淄博市中心城区部分路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公交港湾后,淄博市的公交车近期又有了新的“绿色通道”:张店中心城区的18个路段上的34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车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右转车道直行或左转,借道直行或左转时须按照同方向的直行和左转信号灯通行。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0年,浦东新区已建成公交专用道11条,总长70.2公里(图1),全部采用路侧划线,高峰时段专用的设置方式。同期,上海共建公交专用道161.8公里,浦东新区公交专用道长度占全市43%。2010年后,浦东新区和上海市未新建公交专用道。一、存在问题浦东公交专用道实施后,公交车在专用道上的行车速度提升至每小时16~20公里,较设置前平均运营时速10~13公里有大幅度提高。但浦东公交专用道以路侧式为主,部分专用道与直右车道共用,与右转社会车辆相互影响;公交专用道被社会车辆占用;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导致左转车辆需穿越多条车道;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较少,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不高;公交专用道站点封闭外侧车道,其他车辆停车上下客换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