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评价噪声控制工程是否是最优设计,我们认为可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即噪声冲击指数,噪声冲击听力指数和噪声治理经济成本评价量。工厂环境噪声治理的变化用噪声冲击指数评价;工人操作处噪声的治理效果用噪声冲击听力指数评价,噪声控制工程的经济成本及效益用噪声治理经济成本评价数表示。噪声冲击是噪声污染对某区域内全部人口危害大小,表示在人类社会生活环境中(工作、学习、休息及生活的各方面),噪声长期或短期作用于人的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部分城市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状况,正在计划和筹建高架轻轨交通系统.由此引发的噪声影响也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对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对哈密机务段半封闭式机车水阻试验库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主要噪声源柴油机排气噪声、冷却风扇排风噪声,分别采取了加装排气消声器、热风通道消声器等措施.针对机体噪声采取了隔声降噪处理.在机车水阻试验库内部进行了吸声处理,并对操作室进行了隔声降噪处理等多项治理措施.监测数据表明,机车水阻试验库噪声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降噪声效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并获得了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均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我局地处西北地区,生产与取暖均离不开锅炉房设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对锅炉房的噪声治理逐步从单项治理向综合性治理发展,尤为近几年来,我们已治理了数台锅炉的噪声,采用综合性治理措施,达标率在99%以上。二、锅炉房噪声 1.工程法测试,分别对锅炉房的鼓风机、引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东风_4内燃机车水阻噪声的特征;介绍了一些单位在治理水阻噪声中所取得的经验。文章还根据国内外噪声治理的经验,探讨了东风_4水阻噪声采用“封闭隔声”的治理方案。内燃机车噪声在85~100dBA以上,超出了国家对城市环境噪声的规定。要求全国87个内燃机务段都必需建在城外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治理内燃机车的噪声已经成为全路关注的问题。从声源上解决噪声虽然是治本的方法,但是,在技术上、工艺上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已在用的4000多台内燃机车来说,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因此,如何在不动机车本身结构的情况下,使噪声得以控制,是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只就机务段水阻功率试验(以下简称为水阻试验)的噪声控制谈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娄底铁路空压机站噪声治理实践,提出了空压机站采取机房单侧窗户封闭、冷却塔设置片式消声器、排空噪声集中治理的方案,并对该治理方案进行了详细地剖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广州内环路交通噪声对敏感建筑物影响进行分析及噪声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交通噪声对敏感建筑物人群干扰较严重,夜间更厉害。噪声治理后,对人群干扰小,双层隔声通风窗降噪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我分局张家口车辆段空压机室有3L-10/8型两台空气压缩机。室内最高噪声值为102dBA。由于工人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引起耳鸣、头疼等症状。工作效率有所下降。为保障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分局决定对该段空气压缩机室躁声进行治理。二、治理 (一) 机械噪声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列车运行特点,作者论述了列车噪声源除轮轨噪声外。还应考虑列车牵引及鸣笛的噪声,列车流噪声预报是根据列车的流量、类型、平均运行速度、鸣笛状况及铁路两侧的环境条件等确立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算出诸受声点(不同的距离和高度)的噪声数值,和用噪声预报的方法。可以了解铁路沿线居民区的噪声现状;预报规划中的铁路噪声状况;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可以确定新老线路噪声是否需要治理及治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噪声引起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与工业噪声治理费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引起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与工业噪声治理费用的比较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赵一鸣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王菱芝作者利用近年研究获得的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我国高血压的人群患病率、高血压病人的医疗花费和工业噪声治理费用等资料,对噪...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严峻的生态危机和资源匮乏现状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我们必须摒弃发达国家走过并且正在走的以物质消耗和占有为考量标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尽快实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物质化转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富裕、全面小康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应首先全面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综合素质,树立适度消费的新观念;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技术依存度;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从生产、消费源头乃至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控制资源的消耗,走非物质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2.
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概念,明确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3个制约条件和5项具体内容。这个制约条件是满足铁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牺牲后代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5项具体内容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的协调发展评价。在这5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28个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具有单位能耗低、节约土地资源等特点。介绍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措施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实现绿色城市轨道交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优化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速、重载铁路环境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地振动控制的一般方法和特点,提出了铁路环境振动控制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现场勘测与试验,数学建模与仿真,屏障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振动控制方案比选,工程投资预算及治理工程实施后的评价.作为应用实例,结合北京东郊铁道试验环线振动治理工程,给出了铁道环线振动治理工程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绿化及可持续运输的概念,为促进环境时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了铁路建设绿化的必要性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绿化方式及沿线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研究表明:在铁路沿线区可因地制宜选取草本植物、草木混种及野生乡土品种进行人工播种或机械施工,从而达到铁路建设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础设施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此文界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对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阐述城市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和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深入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回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管理的动态调控模型。开展此项研究有利于帮助决策者分析、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各子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列控车载设备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某一列控车载设备的结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首先提取了列控车载设备的模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ASD(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的随机振动分析,最后给出结构上的改进方案。通过研究发现,将CAE与产品结构设计相结合,可以提前预测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发现设计风险并提出改进方案,因此仿真分析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征,是绿色交通的典型代表,具有明显的减排效益。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减排核证,所核证的减排量作为碳信用向市场供给,因自愿减排而产生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可抵消有碳排放量限制企业的排放量,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效益。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为例,进行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研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共交通外部性内部化,反哺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促进交通节能减排、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施工企业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环境影响因素,针对招标项目编制提交一份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富有竞争力的投标文件,是经营管理单位或部门在工程投标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综合性课题。此文结合近年来国际工程投标实践及相关工程经验,从制订国际工程投标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工程投标管理与施工管理有效结合编制投标文件和报价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也越来越显现出其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的严重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持续、不可协调性的矛盾日益突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树立生态建筑、节能、法制理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缓解和消除建筑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从而实现建筑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