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海运》2009,32(4):14-16
15世纪初期的中国明朝,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最大的远洋船队。那支庞大的船队由260多艘大型木制帆船组成,在一位名叫郑和的中国官员的带领下,先后7次从中国东部沿海出发,向南再向西航行,在沿途经过的亚洲和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展示了中国人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本领。这段闻名遐迩的航海史——郑和下西洋,距今已有整整600余年了。  相似文献   

2.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大的洲际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海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船舶制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由208艘帆船和27800人组成的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航海,经我国南海,沿印支半岛到南洋诸国,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搜集、整理船画、船图时,收集到了一份中国木帆船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罕见影像资料.依据收集到的这艘船的资料介绍,使我们对这艘中国木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介绍资料说,在外军舰船编制中,曾经有一艘中国式的三桅"戎克船",不仅拥有正式的海军军籍,还有正式的舰名"郑和"号("USS Chen Ho"),以及根据帆船分类的舷号"IX-52".  相似文献   

5.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8.
1.美国海军总兵力77.21万人(包括19.68万名海军陆战队在内)。拥有各种舰船729艘,有800多万排水吨。主要作战舰艇计有战略潜艇35艘、攻击潜艇99艘、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69艘、护卫舰99艘。海军飞机约有7000架。作战部队主要编为太平洋舰队(辖第3、第7两个作战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辖第2、第6两个作战舰队)。现任海军司令为詹·德·沃特金斯海军上将。 2.苏联海军总兵力约50万人(其中有1.5万人是海军陆战队)。拥有各种舰船2440艘,有700万排水  相似文献   

9.
数字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全国乘坐邮轮出境旅游的人数从2005年的几千人增加到2013年的57万人,2014年有望突破7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以上,预计明年突破100万人;2014年在中国运营和服务的国内国际邮轮共8艘,明年在中国经营的邮轮将增加至12艘。  相似文献   

10.
陆懦德 《世界海运》2009,32(3):60-61
亚丁湾是从印度洋通往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据统计,每年通过亚丁湾的船舶有1万艘以上。2007年有300多艘船在该海域遭到海盗劫持或袭击,2008年前10个月发生了87起海盗袭船事件,被海盗劫持的船只至少有16艘。由于海盗装备先进,配有快艇、重型武器、卫星电话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往往轻易得手,  相似文献   

11.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的婆罗门洲、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郑和的航海壮举为中国的外交、经济、文化和海洋事业诸多方面建立了辉煌的业绩,为我国推动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大连远洋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大远”)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家大型航运企业。现拥有和经营各类船舶30多艘,其中油轮6艘,杂货船14艘,化学品船4艘,液化气船8艘,高速客船2艘,与中外船公司合资经营(大远占大股)客货班轮一艘。职工3000多人,其中远洋船员2700多人。1996年初,大远开始涉足中国的液化气市场。不仅从事液化气的船舶运输,而且也尝试液化气的贸易和销售。两年来,积累了一点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想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14.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郑和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在校四年有两次随训练舰远航实习的机会,历时70余天。学院为此专门配备了两艘远洋实习训练舰:一艘是“郑和”舰,舷号81;另一艘是“世昌”舰,舷号82。因此,“郑和”舰和“世昌”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上大学”。2003年9月的一天,北方某军港2001级舰艇指挥专业的学员登临“郑和”舰,这些未来的海军指挥官们亲身感受了第一次航海的苦辣酸甜。这是他们第一次与大海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也是航海人生的第一道航迹。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18.
海韵长歌     
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画卷里,蕴涵着数不尽的迤逦华章,浓墨焕彩间,一段惊天的巨澜岿然腾起,气贯苍穹,这便是"郑和下西洋"的篇章. 郑和船队,公元1405年于太仓起帆,270多艘舟船踏浪同行,27000多人随船远航.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6日,由中国海军最新锐的2艘战舰和1艘补给舰组成的远洋编队在中国海南亚龙湾悄然起航,开始了前往东非海岸的万里征程。在选择舰队起航目的决策过程中,中国人异常钟爱数字“8”的情感因素是否发挥了作用无从知晓,但从舰队的编组、人员的选择乃至媒体的投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海军或者说整个中国对这支只有3艘军舰的舰队倾注的深切情感和寄托——从亚龙湾到亚丁湾,这段绵延万里的漫长航线,中国人已经走了悠悠六百年!  相似文献   

20.
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航海家。弘扬郑和精神,对促进建设航运强国有十分重要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