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调研了国内外汽车轻量化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适用评价乘用车整车轻量化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整车轻量化系数。新的评价指标引入整备质量、名义体积、百公里综合油耗和发动机功率等参数。经验证,新的指标与原有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但对油耗和整备质量更为敏感。整车轻量化系数可以评价不同乘用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纯电动客车和燃油客车的轻量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轻量化的节能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纯电动客车轻量化还有另一收益,即可使续驶里程显著增加,从而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因此,在两种客车减少相同质量,为轻量化付出相同成本的条件下,纯电动客车的轻量化收益高于燃油客车.在目前动力电池成本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的状况下,纯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围绕轻量化评价,结合汽车产品公告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相关数据,对电动乘用车的广义体积(长×宽×高)下的整备质量、不含动力电池的整车质量、电池质量占比、载质量利用系数、动力电池密度、整车能量密度、整车功率密度、动力性、电耗限值比、续航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按车型种类,在总样本中各选5个车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剑  蔡军 《长安科技》2001,7(4):15-18
汽车的轻量化早已成为国际上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本文从材料、结构和工艺等方面对长安汽车(主要针对SC6350)实施轻量化改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4,(10):43-45
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L~0.6L.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然而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高端铝及钢用量都比国际先进水平少一半,镁合金则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6.
结合应用实例,阐述纯电动客车的动力电池装配容量与整车轻量化的关系,提出换电模式的电动客车其动力电池的装配容量也不宜过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介绍了新一代纯电动轿车的系统规划、整车轻量化、整车一体化和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以及在整车控制策略、CAN总线技术、车载能源及整车故障诊断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11-12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会议由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联盟内外从事汽车轻量化相关工作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分为全体大会、分会场交流、技术展览以及论文征集四部分内容。全体大会重点围绕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轻量化设计、先进高强度钢、铝合金、非金属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其中,一汽集团报告了我国乘用车轻量化技术路线研究的阶段成果;中汽中心介绍了乘用车燃油消耗量与排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汽车轻量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提出的轻量化评价及评估方法,这些方法涉及轻量化前后的整车油耗变化、整车或者总成性能变化以及成本变化等因素。阐述了各方法提出的背景和应用范畴,并在汽车燃料消耗的物理意义及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发动机燃烧效率、风阻、行驶阻力等,首次提出了轻量化乘用车整车质量设定指标函数的汽车轻量化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规范的、行业认可的评价系统的必要性,以推动节能减排以及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长续航里程的需求下,汽车轻量化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白车身重量占据整台汽车较大百分比,白车身轻量化是汽车减重的核心目标,目前新型轻量化设计,铝合金白车身在乘用车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但全铝车身也存在材质本身缺陷,铝合金强度低于钢,关键强度位置无法达到碰撞要求,文章以热成型钢作为关键强度建与铝合金组成混合材质的乘用车白车身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传统的钢制车身,可使整车减重40%。并保证汽车优异碰撞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通是我国节能减碳重要领域,如何量化集成道路和车辆的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成为交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了城市道路交通原材料获取、施工制造、运行维护和报废拆除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量ADP(f)和全球变暖潜值GWP (以CO_(2)当量计),讨论对比了基于传统燃油汽车(IC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并对关键因素年均日通行量、FCV的技术进步和不同车型占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基于ICE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分别为3.26E+09 MJ和2.16E+08 kg。相比于ICEV,基于BEV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全生命周期ADP(f)和GWP分别降低32.5%和36.1%。  相似文献   

12.
轻量化是汽车设计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而谈起汽车轻量化,行业内往往关注的是乘用车的轻量化技术重型商用车的轻量化技术往往被忽视,本文就重型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空间及瓶颈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汽车的轻量化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车身轻量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需要搭载大容量动力电池以增加续驶里程,电池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求车身在保证车内乘员和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供尽量大的电池包安装空间,又要兼顾轻量化,这些目标给车身设计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以一款电动轿跑车为例,介绍了一些关键的轻量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了C-NCAP五星和C-IASI优秀的碰撞安全性,以及轻量化系数2.03的行业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中下箱体及模组安装板是电池包的主要承载部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原不锈钢材料对下箱体及模组安装板进行轻量化设计。上箱体兼顾到制造成本问题,使用原不锈钢材料。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池包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同时,相比于原不锈钢材料,电池包重量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较高的成本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构建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综合分析比较模型。基于新能源汽车各关键零部件的学习率曲线,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和货车的未来制造成本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结合我国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和物流车4个应用场景,对各场景下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未来不同时点下两种技术路线下的总成本差异。研究发现,虽然未来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成本较低,但纯电动车使用成本价格优势明显,其中总成本将具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轻量化,是指从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和车身结构强度出发,尽可能减轻汽车车身重量,从而达到提高整车性能、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轻量化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连接技术的特点,以对国内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锋 《时代汽车》2021,(8):93-9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而进一步的减排措施就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发展,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需要重视的。根据相关的证明,利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而且也能提高整个汽车的质量,加上电池和性能的改造,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汽车的整体稳定性和科技性能。本文从集成化超轻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的车身、集成纤维增强热塑性地板以及大型全塑车身模块化旋塑模具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以该车轻量化设计车架为研究对象,根据某牵引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添加相应的载荷并进行受力分析,最后对车架的应力情况进行校核。校核结果充分肯定了该轻量化方案,为后期道路试验提供了参考,也为之后车辆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提供的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汽车结构与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是开发轻量化、电动化汽车的强制性要求和关键基础性支撑技术。通过3个方面的10个典型课题及研究结果,介绍并综述了汽车碰撞安全性研发的技术挑战。第一,采用夹层式汽车前舱罩盖技术,提升罩盖结构力学特性的横向均匀性以及冲击响应历程的均匀性,满足汽车吸能位移限定下的行人头部碰撞响应控制;采用精细人体有限元模型解析复杂工况下行人下肢损伤机理和影响参数,基于人体组织损伤层面的虚拟评估改进汽车结构的人体碰撞保护设计;面向复杂道路交通事故工况和多样化人体特征,解决强非线性条件下的自适应乘员智能保护系统优化设计难题,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乘员约束载荷的均衡化实现针对工况可调的碰撞保护。第二,揭示材料冲击测试中系统共振导致信号振荡和材料屈服放大振荡的机理,开发抑制信号振荡的轻质动态力传感器;精细表征材料在碰撞载荷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针对高强钢、塑料、胶粘和焊点等轻质高强材料及复合连接接头建立大变形失效断裂预报方法及仿真模型。第三,基于动力电池多工况挤压试验,建立电池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失效、电压陡降与温度上升的响应特征关联性,提出用力学响应特征预测电池内部损伤起始和短路发生的判据,解决电池在机械滥用载荷下的短路预测问题,建立能准确预测电池变形响应的数值模型及碰撞安全评估方法,并应用于电池包和电动车的轻量化与碰撞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20.
陈静  彭博  王登峰  唐傲天  陈书明 《汽车工程》2020,42(2):257-263,277
对某电动汽车的电池箱进行轻量化设计。因上箱体主要作为密封件,故采用结构优化的轻量化方案,而下箱体主要作为承载件,因而采用碳纤维替换原始材料的轻量化方案。在碳纤维结构下箱体的轻量化设计中引入了多目标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轻量化方案在减轻质量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电池箱的刚度和模态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