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汽车ABS参考车速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参考车速的多种确定方法.在分析了各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法,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了首次制动循环和常规制动循环参考车速的计算.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综合法确定的参考车速与车速仪测得的实际车速之间的偏差最大值为4.53 km/h.均差为0.35 km/h,从而验证了采用该综合法确定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参考车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发送制动效果是提高汽车平均行驶车速的重要保证。由于连续使用汽车行车制动器会导致制动效能的衰退,尤其是频繁制动的城市公交大巴和长年行驶在山区的载货汽车,长途大型客车,普遍存在制动器摩擦片使用寿命短的现象,由于车轮轮毂发烫产生热衰退致使制动性能下降,甚至危及乘客和财产的安全。因此,配备辅助制动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制动时,人们总是希望所有的车轮与它接触的地面产生最大的制动摩擦力。然而当汽车处于运动状态时,由于车速的不同,四个车轮所受的惯量也大不同。一旦使用制动器紧急制动,汽车本体和载重必将因负加速度而产生极大的前冲运动。其前后车轮所需的制动力也随汽车前后桥所受到的冲击载荷而变化。如果我们不  相似文献   

4.
一辆雪佛兰轿车行驶途中。仪表盘中的ABS防抱警告灯闪亮。该车的防抱死系统装置为车轮减速控制式。其工作原理如附图所示:当驾驶员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将制动液加压。通过调节器分配给各车轮制动分泵,推动制动蹄压紧制动鼓(盘)。完成对汽车的制动。装在前轮及变速器输出轴上的速度传感器,将各车轮的转速信号输给ECU,ECU将这些信号同车速信号一起与储存的最佳制动参数比较.立即向调节器中的电磁阀发出指令。以控制滑移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无论在军用汽车还是在民用车辆上,大量使用了ABS技术,可是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的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汽车ABS/ASR/ACC集成化系统的ABS参考车速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前人提出的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控制中多种参考车速算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参考车速的递推算法,给出了计算框图,进行了误差分析。在轿车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参考车速确定的准确度及其自适应性,完善了ABS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汽车行驶记录仪普遍将车轮转速记录为汽车行驶速度,但车轮抱死时,车轮速度不能真实反映汽车行驶速度。本文介绍一种由美国Cygnal公司的超低功耗C8051F系列的F320型单片机组成的记录仪系统,其中增加低成本的加速度传感器(美国AD公司的ADXL05微型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制动时的汽车减速度,再依据制动时车轮初始速度及实测的加速度梯形公式计算汽车行驶速度。试验研究表明:行驶记录仪易标定、车速误差小、成本低、供电简单。  相似文献   

8.
制动油管破裂可采取封住油管的方法来保证其他几个车轮的制动效能,也可将破裂的油管拆掉,用合适的螺栓封堵油孔。若手头没有合适的螺栓,则可将油管剪断,用棉纱或棉花堵死管口,并用手钳夹扁管口,然后添加制动液,排净制动装置内的空气,保证其余的车轮恢复制动效能。经过这样的应急处理后,在行车中要降低车速,谨慎驾驶,以防制动时汽车跑偏。  相似文献   

9.
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状况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制动过程中不同车轮抱死将对汽车造成极大危害。传统的防止措施是采用制动力调节装置。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制动法规的要求也愈苛刻。近年来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引入轮胎滑动率的概念,对几种制动状况进行分析。介绍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工作原理、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工况的判断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压制动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贮气筒、制动阀、气压调节器、制动气室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气压制动系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空压机工况不良,制动阀或调压器调整不当,输气管路泄漏或堵塞、车轮制动器性能不良等,都会使气压制动系统的交通变差,甚至完全丧失制动能力。为保证汽车制动性能可靠,在汽车的日常使用和维护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制动过程中质量转移而使最大制动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减小汽车动态车轮载荷的方法。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由于质量转移而引起车轮动态轴荷的改变量,限制了汽车最大制动力的下降,是解决制动力下降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谈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装置是以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目的而开发的。现在汽车上普遍采用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其原理是根据车轮传感器提供的角减速度,由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的参数,再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调节制动过程的制动压力,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称为“防抱死”系统而不是“防滑”系统,在使用装有ABS的汽车时,不可采用多踩几脚制动踏板的方法来增加制动力,不可随意增大轮胎的直径,维修时一定要参考原车的维修手册并使用原厂规定的制动液。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汽车的两自由度模型,应用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了车速与路面不平度对车轮随机动载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车轮随机动载的大小对路面疲劳应力的影响,指出了不同车速和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路面动力反应及损伤变化规律,即车速和路面不平度的增加将导致汽车动载的增加,从而加速路面的损伤。提出了针对路面状况调整车速可以降低车轮随机动载,从而达到减轻路面损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液罐汽车部分装载并直线制动时,罐内液体的质心坐标和制动稳定性进行分析讨论。部分装载的液罐汽车制动行驶时,其质心位置将向前、向上转移,使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减小,造成后桥车轮先于前轴车轮抱死,致使后桥车轮侧向附着力下降而容易发生侧滑;同时还导致前后车轮抱死间隔时间增加。为了减小液罐汽车罐内液体质心的转移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应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尽量控制罐内液体质心的转移量,提高同步附着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EQ1016轻型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设计指标的确定,并对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汽车在不平道路上的制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套垂向一纵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汽车在不平道路上的制过程。研究表明,路面不平度使制动过程中的车轮轮荷既有增大,亦有减小,从而一体上对制距离无显著影响,但是,路面的不平激发的车轮圆周切向速度变化,会增加车轮的瞬时抱死程度,降低车辆制动稳定性,并干扰防抱制动装置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凤仁 《汽车运输》1995,21(4):25-29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形成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动力等两个摩擦力。地面制动力随着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大而增加,但有其一定的限值,其最大值受路面附着力制约。为获得良好的汽车制动效果,制动器制动力不宜将车轮制动抱死,而保持车轮的滑移率为15%-20%是最佳状态。因此,在车轮制动器中设置制动防抱死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客车山区道路下坡行驶过程中对稳定车速的要求,对客车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时的制动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汽车在不采用主制动器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以希望的车速稳定下坡行驶。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交通事故数量增多和严重性加大的原因之一是制动系统效果的提高跟不上汽车发动机和其它部件结构的进步。大多数汽车仍采用全抱死车轮实现制动,许多国家提出了装用部分抱死车轮制动器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但仍可能出交通事故。一种“运输工具车轮的制动过程的调节机构”的发明,缩短了制动距离,更进一步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制动系统相关故障和行车间距不足是导致载货汽车追尾和侧翻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动危险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搭建车辆在途状态检测装置,获取载货汽车载荷、车速、制动系统状态数据;基于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制动蹄片磨损程度异常、制动蹄片温度异常状态和制动灯故障等单参数制动危险状态辨识;通过对制动过程中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制动距离计算模型,为标定模型参数,设计并完成了车辆滑行试验;通过仿真及实车试验,对载货汽车制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多参数制动距离模型,提出了一种检测载货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危险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