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0月28日,"2007江淮客车节油万里行--我看行"庆典在具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黄山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春意将至,溪水涓涓;陌上花开,遍地逢绿。在众所期盼中,柯迪亚克终于如约而至。就如同花总有盛开的那一天,对待美好事物的急迫追求总归是不好的。因为大自然的包容之心是人无法衡量的,所以你在或不在,它都在那里等你。它在丛中笑前有迎客松,后有油菜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与柯迪亚克相遇了。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在黄山脚下,柯迪亚克就那样静静的伫立。身披珍珠白颜色的柯迪亚克是六种颜色中的主打色,与远处巍峨的黄山相互映衬着,让人看过都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3.
百年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生成了“‘五四’文化自觉”与“当代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对文化有相对独立性的自觉,也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自觉。“‘五四’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失败”,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改造”。围绕“失败”的争论涉及“利用厚生”“安身立命”和“纲常制度”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改造”的实践既指以西方现代性的科学与民主去批判中国传统,又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及其伟大成就。两种改造方案既鲜明对立也有交叉重叠,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当代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文化自信”,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复兴”,这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中国的现代转型还在进行,对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仍在深化。展望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当代文化自觉”应当是一个包括“文化自觉”“中国自觉”和“现代自觉”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4.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精致典雅,是联合国最佳宜居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而现在的扬州繁华与静谧并存,既有瘦西湖隧道车辆川流不息的喧嚣,又有瘦西湖里垂柳依依的恬然。伴随全国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此次200多台的新能源公交车的采购,表明扬州也在不余遗力的改善自身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楠  瑞昆仑 《家用汽车》2008,(10):78-83
“世上的事没有不可能,不可能只是不敢做,绝不是不能做。” 亦如《奋斗》结局华子对春晓的承诺—— “只要你有梦想,我就敢为之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4月12日,刚刚完成第25次南极科考归来的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外高桥码头停靠时,“雪龙号”租用的舰载直升机在完成任务返航时失事坠海。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投入救助。  相似文献   

7.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办什么样的教育”的核心和焦点。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正确选择。“有社会主义觉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有文化”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劳动者”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变化中的美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家和词典编篡者们说,在美国,新的词汇和成语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大众英语使用领域,其数量之众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美国的文化和语言所具备的能量相当于是一个新词制造工厂。有的新词出自美国电影和电视,例如:“纪实娱乐片”(docutainment),“电视剧”(teledrama)和“着色”(color’ize)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个幽默的国家,可以说整个美国社会幽默之所及,无所不包。对休闲度假时套上的T恤衫他们也不甘寂寞,玩弄出风靡全球、引来诸多是非的“T恤文化”。驾车奔驰时,他们别出心裁地用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的字母拼在车尾,构成独特的汽车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伟平  薛艺超 《家用汽车》2009,(4):82-86,88,90-107
A级车市场一直是上海大众的不“众”之地,但对于这个早已深入人心的“VW”品牌,这块“蛋糕”必然不能放弃,当电视剧《士兵突击》还在热播之时,上海大众也开始有所动作——第一款自行打造的A级轿车LAVIDA朗逸,突击行动也开始悄然上演……  相似文献   

12.
张伟平  薛艺超 《家用汽车》2009,(3):70-76,78-87
取名“天籁之音”,也许有点儿俗,但很贴切!早在新一代天籁上市之初,就被各种各样的评论塞满了耳朵,当时我就在想:“这车果真有这样优秀吗?”直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新一代天籁时,所有的谜团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黑车”非法参运不仅扰乱了正常运输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经营的权益,造成国家交通规费流失,而且带来许多不安全和不安定因素。各地运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但总是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大有泛滥成灾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黑车”?治理“黑车”难在何处?怎样才能根除“黑车”?正是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燕赵文化中慷慨悲歌之风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赵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导致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加速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燕赵人沿袭了游牧民族性格中征服和抗争的意识;燕赵之地世代传承一种“任侠尚义、不事农商”的尚武遗风,使燕赵大地出现了很多慷慨悲歌的壮士、义士,行诸于诗文便形成了慷慨悲歌这一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语用实践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度与信度。第一,就文化语用实践逻辑而言,紧密围绕文化合理性、合适性和有效性是助力国际传播规避“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基本前提。第二,就文化语用实践路径来看,以文化指示和文化行为为主要抓手,有利于国际传播实现从“话里”到“化外”的整体超越。第三,就文化语用实践自觉来说,在语言使用维度对接文化大循环背景下的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表达,有助于国际传播完成从“脱敏”到“高敏”的转型升级,也有益于凸显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提升国际认同度。总而言之,以文化语用视角介入国际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展文化共存与文明互鉴研究的视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全球治理中有效弘扬中国精神,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天人观是人类中心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各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自觉不自觉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往往忽视人类维护自然的义务;二是否认将人类伦理道德扩展到自然界的必要性。而荀子常自觉地将“天”(自然)人合一,并要求人们在“制(顺)天命而用之”的同时,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他主张把人类伦理关怀视野从人际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礼”事于天地。从二之间的区别得出结论:荀子的天人观与人类中心论无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从儒家“天人合一”论是否同于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两大方面,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加以初步的爬梳与回顾,并就相关问题略抒己见。强调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等传统文化研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认真地解读与诠释,历史与辩证地分析、一分为二地评价,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得以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裁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同时,荀子还继承了儒家之“时禁”等生态保护的思想,提出了诸如“应时”等不“失万物之情”的“天人合一”的原则,极力主张保护和有节制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是“中和之美”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汉阳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武汉“大客厅”之美誉。其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基本思路如下:用以大禹文化为内涵的一颗“中国心”,以知音文化、归元文化为内涵的两道亮色,以龟山公园、武汉动物园、武汉开发区工业园为基点的三园风光,另有四大旅游购物商圈、五项旅游服务保障和六条主题旅游线路设计,共同打造有声有色的汉阳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