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的开展.寒区冻土工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主要特点,利用Ansys5.7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地温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高原冻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所得成果可供相应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冻土条件和路基结构将影响冻土区路基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加筋土抑制冻土裂缝的机理.以青藏铁路清水河加筋土路基试验段为工程实例,调查了该区域路基裂缝的形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加筋方式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清水河高温不稳定冻土区内,当加筋路堤中竖向加筋间距为0.6m时抑制多年冻土的裂缝效果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某公路所处区域属高原,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为季节性冻土及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其工程性质随温度、应力和水分变化而变化,针对该种情况,结合本项目特点,重点对冻土路基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原,严寒条件下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施工,在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俣理支护结构形式以及人员健康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采用适用高原严寒条件下的施工方案,综合利用,保护冻土围岩的隧道施工方法和独特的通风,供暖,供氧和供水等辅助施工作业措施,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的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站场路基,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地下温度场将重新分布.根据此特征可推断多年冻土的发展演化趋势以及评定路基的稳定状况.结合青藏铁路某段站场路基实际监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对2002年~2030年地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路基下冻土上限发生上移,多年冻土得到了保护;在年平均气温增长0.02℃的条件下,试验段内冻土人为上限和未受路基影响的冻土天然上限均逐年下降;同时,路基阳坡、阴坡两例地下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差异构成了路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裂缝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在青藏铁路变电站接地网测量接地电阻时减少所需的人力物力和降低测量难度,提出了新型接地电阻测量装置.用此装置测量时,根据现场土壤结构情况,通过地表电位分布确定出电压极布置位置,并用变频技术避开了工频干扰,保证了测量精度.与传统的大电流法相比,该装置设备容量、引线长度和所需人力分别减少80%,60%和62%,测量结果相差约6%.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多年冻土大国,不可避免地要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工程。冻土地区桥涵工程的设计成为一个难题。考虑多年冻土特殊的性质,对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涵设计进行阐述,可为多年冻土区桥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后将给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9.
结合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地区抗拔基桩的竖向静载现场试验,对桩周冻土冻结强度、基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直孔桩、扩底桩两种不同桩基础的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青藏铁路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接地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接地网均压导体数量和提高均压效果,根据短路时地表电压分布建立了接地网不等间距均压带优化布置的数学模型.优化计算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介绍了青藏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网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满足安全电压的条件下,得到接地网不等间距均压带布置形式.与传统的等间距布置形式相比,可以减少近50%的施工量.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路基下伏土体的热力学状态,加速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铁路地基土中产生大片的、力学性质极不稳定的高温冻土层,从而影响铁路路基的结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热、力学(蠕变本构)的相关理论,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路基修建若干年后的温度、应力以及变形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速、重载运营条件下牵引回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钢轨和综合地线电路,获得了钢轨和综合地线的等效阻抗,进而得到牵引电流在钢轨和综合地线之间的分配比例.根据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典型参数计算出综合地线上最大电流为牵引回流的19.7%,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3.
在青藏铁路五道梁低温冻土区进行了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和土护道路基结构的实体工程试验,以确定路基修筑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测试断面冻融循环的地温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2004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冻土上限处,年平均地温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0.12℃和0.14℃.2005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O.65℃和0.03℃,冻土上限以下地温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片石护道和土护道路基冻土上限均存在不对称性,但随着时间发展,片石护道路基最大融化深度位置基本接近或超过天然地面,且冷生过程还在继续.该区域的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能够有效发挥降低地温、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6,(4):4-5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白1825年铁路问世以来的180多年历史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条铁路的竣工,能像青藏铁路一样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响。这条吉祥天路,得到了众多境外知名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纷纷撰文称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是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5.
以钢轨电位的降低程度为评价综合接地效果的指标,分析了钢轨电位与综合地线接地阻抗和分流系数的关系,开发了综合接地效果评价系统,研究了影响综合地线接地阻抗和分流系数的主要因素,对比了综合接地效果评价系统的理论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钢轨电位随着综合地线接地阻抗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流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地线的选材...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作为川藏铁路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从空间布局,运输效率和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稳定性内涵来设计指标,利用 AHP-FCE方法赋予指标权重,依托三角图论构建模型对青藏铁路进行综合评价,借助 Grapher10来描述其演进路径.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青藏铁路布局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演进路径呈现由强稳定转变为一般稳定,再转变为弱稳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2010年青藏铁路所呈现出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垂直接地极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的影响。分析表明,增设垂直接地极能有效减低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减小发变电站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减小季节因素对地网安全性的影响。但在有限的地网面积范围内布置过多的垂直接地极时,垂直接地极的效果将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作为川藏铁路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从空间布局,运输效率和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稳定性内涵来设计指标,利用 AHP-FCE方法赋予指标权重,依托三角图论构建模型对青藏铁路进行综合评价,借助 Grapher10来描述其演进路径.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青藏铁路布局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演进路径呈现由强稳定转变为一般稳定,再转变为弱稳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2010年青藏铁路所呈现出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