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的交通,四通八达、明有序,凸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们考察团一行领悟了高度物质发达中孕育的管理明.  相似文献   

2.
我们赴欧州交通考察团一行8人,利用15天的时间对西欧交通进行了走马观花的考察。在十几天里,乘中巴在西欧行程7000多公里,纵横8个国家,肤浅地领略了异国风情,走马观花地看了西欧的交通。那悠久的历史、总体的富庶、绮丽的风光,给我们一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特别是交通的四通八达,管理的明有序,处处浓墨重笔书写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让我们这些在国内从事交通工作的人汗颜不巳,也从中领悟了高度的物质发达所孕育着的高度管理明。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两则新闻,让我们重新思考“交通明”这个老话题。  相似文献   

4.
曾经因“非典”和“神五”而让中国人大悲大喜的2003年终于随着新年的钟声而尘封于历史。在新一届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2003年的中国交通事业依然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从交通部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2003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900亿元.同比增长12%。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11,(6):70-70
无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所在地一一锡北镇是无锡北郊的工业重镇,系无锡新兴的六大卫星城之一,是一块融生态、人文、现代产业和现代交通于一体的发展宝地。锡北镇地处长三角“大交通”汇集处,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是无锡市重点发展区域,与无锡几大商务区包括锡东高铁商务区、锡山主城区接壤,处在几大商务区周围最适宜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区域。  相似文献   

6.
《广东交通》2006,(5):44-44
根据市交通局3月24日召开“知荣辱、立诚信、创建明交通”的会议要求,我会立即向会员单位贯彻传达有关会议的精神并征集各会员单位的意见,使各会员单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家都表示要积极争创诚信明的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交通》2007,(10):43-43
由建设部发起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在全国108个城市同时开展。“无车日”并非简单地要求“无车”,旨在唤醒公众绿色出行意识;“无车日”也不是限制汽车发展,而在于建设快捷、便利和绿色的城市公交,其正确立“公交优先”的战略和树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无车日”的意义将远远超出一时一地的暂时无车。“无车日”的理念是做到环保、解决拥堵和节省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春运期间。城市交通执法总队在各重点区域和交通枢纽站全力打击“黑车”,查处违章,让旅客坐上安全车、放心车。在查处过程中,一位“黑车”司机坦述了自已跑春运、捞一把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孙瑶 《交通标准化》2011,(14):40-40
6月25日,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北京翠宫饭店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本次会议由“7+1”核心专家张国伍、石定寰主持,中兴智能交通(无锡)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发展武汉市“绿色交通”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交通”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入中国的,近几年在国内日渐扩展。什么是“绿色交通”?简言之,就是协和的交通,即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的协和,与未来的协和(适应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少的资源或最小的代价维持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何玉宏 《江苏交通》2003,(11):60-61
中国正在步入城市化的加速期,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创造人、车、路、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成为重要的追求目标。论述发展城市交通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怀交通弱势群体,走绿色交通之路。  相似文献   

12.
林卫 《城市交通》2008,6(4):I0001-I0001
自2007年9月“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开展至今已近一年,但此次全国110个城市同期举办、以“绿色交通与健康”为主题的活动却仍然让人深深体味。它不仅是我国现代交通文明意识觉醒的重要里程碑,也让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城市交通运行模式下,亲历了全新的交通场景并体验了全新的城市出行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上海的大批道路上还活跃着数以万辆的机动三轮车,车厢千姿百态,车貌破旧不堪,妨碍交通,偷逃规费、扰乱市场、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忽如一夜东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市政府“三车整治”的决策,催生了数以干计的新型“货的”,取代了困扰城市多年、极其落后的三轮车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场景对交通分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目前交通分配方 法族谱中的众多模型与方法,本文构建能够满足族谱中所有交通分配特征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技 术框架,提出交通网络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嵌入交通分析平台软件“交运之星- TranStar”中。该技术体系包括:“模型关键参数”“交通阻抗函数”“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基础模型与 快速算法”3部分模块组合的分析模型一体化;面向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及公共交通等多模式交 通网络的分析对象一体化;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管理控制,公共交通系统,以 及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一体化。选取南京市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本文提出的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具有处理超万节点多模式交通网络的能力,对各类交通模 式、典型业务场景的分析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2008,6(5):95-96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召开,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体育的、精神的和人文的宝贵遗产,还有一笔丰厚的交通遗产: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广大市民交通文明意识的提升、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等。尤其是奥运期间实施的限制小汽车出行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从媒体正面评论和市民热议,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绿色出行以及环保与节能发展理念的渴求。因此,这份宝贵的奥运交通遗产在"后奥运时代"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交通政策制定以及交通管理、规划和建设的各个细节中。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是交通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交通企业培养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这里从“人才流动”、“不断激励”、“健全制度”等三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入手 ,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助劝车(包括少量的燃油助动车、23万辆燃气助动车和300万辆电动助动车)是上海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且近年来增长十分快速。助动车行驶在慢车道上,相对于自行车是“强者”,与机动车相比又是“弱者”,大部分交通事故往往与助动车相关。现在,鉴于助动车的长处与短处、固有的利与弊,是放任盲目发展还是加以适度控制,强化管理如何着手等,已开始出现争议。本期刊登5篇文章,不仅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对助动车交通的重视,而且期待对助动车的发展和管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上海助动车交通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助动车交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远贻 《广东交通》2005,(1):16-18,22
总体思路是把握“一个中心”,就是以提高路面质量为中心,完善交通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两大体系”,推进“四项改革”;公路,水路建设管理机制改革,养护体制改革,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和行政管理,事业管理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3-3-2-6子项,“大城市辐射交通与城乡结合部交通”研究的专题报告之四(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方法探讨)主要探讨了结合部交通规划的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方法与程序,它是“辐射交通特性”,“结合部交通规划理论”与“预测方法”三篇报告的续篇,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不足,不当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20.
陆礼 《江苏交通》2003,(6):8-10
论述交通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康社会交通伦理进步的根本动力,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良性流动,交通活动最高道德观念是货畅其流和人便于行,交通服务将更加文明、舒适,交通生态的优化将确保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