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内河货船船型特点,结合民营船舶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分析和不断试验、试用的基础上,形成《内河船舶大段建造工艺》,以替代其他船台建造方法建造内河船舶。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内河钢船结构规范设计法计算程序系统(CCSRP)的编制,旨在为船舶制造厂、航运设计部门和船舶审图与检验部门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功能齐全的内河船舶结构的规范设计法和校核工具.运用该程序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设计和审图部门的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和审图周期,还可以避免项目的遗漏和疏忽,从而保证船体结构构件的设计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1996)>(以下简称<内规>)的要求,提高设计质量,确保船舶结构的安全性,减少使用<内规>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提高对<内规>的理解和使用的正确性,使审图和检验工作更好地满足质量体系要求.  相似文献   

3.
宋帆 《交通科技》2002,(3):58-59
从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角度介绍内河船舶主船体结构方面的有关知识,就船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简称《91内规》)关于船舶在干、支流交汇水域航行、会让和避碰方面的规定,虽然比1979年《内河避碰规则》有较大的进步和完善,但由于全国内河干、支流航道纵横交织的地方特殊性和全国性法律的原则性及统一性,由一部统一的《91内规》去明确具体地规范全国各处的干、支流次汇水域船舶航行避让关系,也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经过对《91内规》10年的适用实践,笔者认为现在很有必要对内河“干、支流交汇水域”的规定加以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规范船舶的航行和避让运行,避免或减少船舶在该水域发生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高文龙 《交通科技》2002,(6):101-102
对《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中旅客集中一舷所引起的倾侧力矩与旅客数关系曲线进行描述,并对曲线中的下降区间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干线桥区船舶到达规律数学模型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内河桥区船舶交通流量分析的数学方法,以2008-2009年荆州长江大桥的船舶交通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内河船舶的抵达分布规律。依据国家标准GB/T4089—2008,使用双侧检验的方法对泊松分布参数进行了假设检验。其结果表明:荆州长江大桥水域船舶24 h内船舶流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船舶相隔到达时间符合二项分布,该模型的分布参数=7.82,经双测检验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周平 《交通科技》2004,(1):86-87
针对内河营运船舶检验现状.分析营运检验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船舶营运检验、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钟克山 《交通科技》2006,(6):114-115
简述了内河低质量船舶的危害,分析了轮机检验中发现的具体缺陷,提出了检验要点和缺陷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提出内河船舶自动导航系统,从技术上探讨该系统的可行性,诣在供有意实现内河船舶驾驶自动化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交通行业标准项目《内河运输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的研究成果之一,文中阐述了基于我国内河通航标准的内河装箱船船型主尺度系列确定的方法和过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时检测内河船舶流量对水上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时检测船舶流量,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线圈的船舶流量检测系统.虚拟线圈即在视频图像上设置一个封闭区域,根据该区域内图像的变化检测是否有运动目标通过.利用RGB三通道背景差分法得到视频图像的二值化图像,二值化图像的三个分割阈值由大津法求出.设置2个平行的虚拟线圈,通过虚拟线圈的船舶会被检测并计数,同时检测船舶的船长与船宽,利用BP神经网络对船舶进行分类.通过在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上不同时间段采集的视频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船舶计数正确率达到97.1%,计数漏检率2.9%,计数错检率0%,船舶分类正确率98.6%.处理一帧图片的平均时间为7 m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内河航运中船闸整体通过能力,基于单航向且每个站点仅考虑一个船闸的情况,对同一条河流上的多个站点,建立了多站点航运协调调度模型,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船闸服务水平等级因子,提出了相邻船闸间的耦合约束。依据苏北运河上船舶的概率统计信息,设计了仿真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闸室平均面积利用率均高于80%,船舶平均等待时间均在3h以内,对应船闸服务水平达到二级。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从内河海量的船舶AIS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交通知识,辅助水上安全监管,对于研究日益复杂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河船舶行为特征,构造由船舶位置、航速和航向4个维度组成的船舶航行状态空间来描述船舶行为.针对传统DBSCAN聚类算法提取状态空间中相似船舶轨迹存在计算复杂高的问题,提出增量式算法改进DBSCAN算法用以高效地计算不同船舶的行为模式;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方法对不同模式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船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进一步挖掘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船舶微观特征.以武汉航段的汉江分叉航道水域作为研究案例,利用所提的方法对该水域分析研究,得到了6类不同行为模式,挖掘出不同模式下分叉航道内船舶静态属性信息(船舶类型、船舶尺寸)、空间分布特征(轨迹点分布、航速分布、航向分布)、船舶到达规律等信息.利用该模型所提取的知识有助于水上监管人员迅速获取水域交通态势,从而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内河客船在夜间的安全营运,对客船夜航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并将影响客船通航安全的因素分为人-船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港口因素和管理因素4类一级指标,建立内河客船夜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分配中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运用未确知度理论,处理客船夜航风险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天津海河为例,运用改进的未确知度模型对客船夜航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背景光强和船公司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等5个评价指标权重比值较大,海河客船夜航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且置信度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15.
船舶的停车制动是船舶操纵与避碰的一种重要手段。船舶紧急制动成功与否,取决于主机的正确操纵。船舶制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文中介绍了各种船舶制动方法,对超大型船舶的制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拖船倒车制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普通船舶有效功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波  罗薇  刘超 《交通科技》2006,(6):111-113
针对船舶不同类型、不同航道、不同尾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近似估算方法作为船舶有效功率计算的基本模块,然后根据多年对船舶阻力研究的经验和大量船模试验与实船资料,对基本模块作相应的修正,得到普通船舶的有效功率计算方法,并用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和内河水域环境,加强对船舶排放舱底水行为的监督,在结合国际标准规范和船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A IS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远程传输在航船舶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选择A IS消息12和14作为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传输载体,设计了1套完整的油水分离器状态信息传输交互协议,协议共定义了6类报文,即实时数据报文、请求发送报文、启闭情况报文、历史排油情况报文、自定义消息报文、确认收到报文,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报文编码、生成、传输与解析等过程。在有房屋和树木干扰环境下对报文传输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传输过程丢包率为30%左右,满足A IS报文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内河航道水上运输的发展,使得部分水运内河航道急需升级改造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内河航道水运业的需要。以南河特大桥主桥整体顶升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种全新的桥梁整体顶升技术来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内河通航需要。运用PLC液压同步控制技术,使同步顶升控制精度为±1.0 mm,从而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性,确保顶升时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通过对桥梁顶升方案的比选,选择液压千斤顶顶升、机械跟随千斤顶跟随保护的方式进行整体顶升。由于南河特大桥主桥顶升采用下部承台(盖梁)+上部梁体的顶升方式,结合主桥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工况,采用两阶段施工的方法,保证桥梁整体顶升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创建精确且可靠的运动模型是有效分析船舶操纵性和保障船舶智能航行的关键。相较于常用的船舶运动建模方法(包括经验法、试验法、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法),参数辨识技术是1种实用有效、迁移性强的建模手段,但因受到诸如船舶强非线性运动特性、时变耦合的环境干扰、内外多重不确定性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面临极大挑战。围绕船舶运动模型参数辨识技术的4个核心内容,即最优输入设计、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参数估计算法、辨识模型测试验证,重点梳理了富含操控特性的激励数据获取、多型船舶运动模型、经典-智能-混合参数辨识方法、辨识模型评估方法相关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噪声干扰、参数漂移、参数时变、评价指标选取等主要问题,发现面对操纵与航行特征复杂的船舶,获取覆盖广域运动特征的高质量数据仍无较好方法,参数漂移现象与模型复杂度紧密相关,且无法完全避免。面向数据高质量化、辨识实时性、航行场景复杂化等的发展要求,对船舶运动模型参数辨识技术在船舶操纵运动数据获取与处理,如鲁棒估计与信息融合、鲁棒在线参数辨识、多新息智能算法、复杂场景下的船舶运动辨识建模如受限条件下船舶运动辨识建模等重点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工程船舶动力机械繁多,工况复杂且各类工程船舶的动力机械组成、工作方式、作业频率和故障形式各不相同,单独针对某一类型的工程船舶去研究其相应的监测系统是不划算,也是不合理的。在充分了解各类工程船舶可监测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优化组合模块化的监测方法构建针对不同类型工程船舶的系列化监测系统。研究表明,应用此方案构建监测系统可以达到对工程船舶动力机械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目的,同时又能简化系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