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洋民族精神是承载海洋强国别无选择的坚实基石,是中华民族面对历史抉择时意志、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海洋民族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具有海洋战略高度的海洋民族精神,海洋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等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走向海洋、维护海洋,需要培育与海洋强国建设相适应的、能振兴民族复兴的海洋精神和海洋气质.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复强调对于学生要进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优良传统、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仅是党和政府思想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的历史新任务。一、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价值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高层次的中国文化传统,它是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灵魂,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等。民族凝…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海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历史,在抗击海上外来入侵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英勇顽强斗争,表现了民族气节,彰显了民族精神。论述了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航海院校大学生学习近代中国海防斗争史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培育民族伟大复兴意识、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有利于强化半军事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笔者联系杭州交通质监实际,开展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交通质监廉政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在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提炼,就如何推进交通质监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今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于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利用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中国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8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竞争力强.青年应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形成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8.
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探讨他的海防观的形成及爱国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8年的春天,中通人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满腔热情,毅然踏上了前进的征程,筹建了直属工业局领导的"聊城客车修理厂".从此,中通人便凭着"勤苦奋斗、产业报国"的执着精神,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本文从其核心阴阳哲学和派生哲学方圆观念的应用范例,着重阐述了它在现代标志中所焕发的新风采,希望通过对我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认知,感悟和增强现代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进行浙江精神教育是浙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浙江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深深地蕴藏在它的语言之中。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而大学语文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具体体现。淡化大学语文教育即是忽略民族文化的弘扬,因此,必须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治教化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天下的主要方式,作为一个亦官亦民的祭祀场所,南海神庙在国家事务中扮演了文治教化的重要角色,它的忠君爱国和孝行天下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独具特色的岭南民俗民风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魂,一直致力于剔除国人精神中的痼疾,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卑怯人性的"精髓":惰性与中庸、自私阴险的鬼蜮伎俩与借别人的凶残和牺牲来慰藉自己的怯懦等,急需加以疗治。于是拿起"匕首投枪"直指这黑暗世界中人性的卑怯,冷刺造成这卑怯人性的黑暗社会,以期改变国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类行为若以善为内涵,体会完美的中庸之道,就能实现完满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口头传统的口头文学具有最为广泛的传承性、传播性和扩布性。从民俗学角度看,口头文学是语言民俗,属于信息交流系统。因而,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或媒介,口头文学不仅在本民族内部承担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情感沟通等功能,还在不同民族、地区实现着各种讯息的横向扩布。口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在体现民族个性、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展示着人类文化共通性的一面,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某种意义上说,口头文学既是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生命的记忆,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源泉;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西北回族口头文学研究》一书,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成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国强国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分丰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敢于创新、独立自主的精神,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弘扬和承继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贯注到“纲要”课教学之中去,是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价值功效、更好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落实我党在新的施政理念下提出的新任务、促进自我修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担负“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