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通航环境系统风险评价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风险评价工 作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为充分利用不确定性信息并克服其不利影响,将云模型和蒙特卡洛方 法引入船舶通航环境系统风险评价,构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蒙特卡洛思想的通航环境系统风险 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实现方案。模型中,以正态云模型为工具实现风险评价过程中定性描述 和定量表示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基于云模型的通航环境系统各因素的风险评价;采用蒙特卡 洛方法得到通航环境系统风险云模型的三个关键参数。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航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为例,对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作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 实现通航环境系统风险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进港主航道的通航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水文、气象等因素。各因素下面又包括很多子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对整个通航环境的安全产生影响。本文探讨了进港航道水域通航环境综合评价主要涉及到评价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方法的确定,通过层次单排序法建立评价矩阵得出影响通航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湄洲湾航道自身通航的特点,选取对影响该航道通航安全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湄洲湾航道通航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把建立的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应用到湄洲湾航道水域,得到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湄洲湾航道通航环境安全状况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价航道水域通航环境风险,确定不同航道安全程度,同时克服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结合物元模型和熵权理论,建立通航环境风险评价的熵权物元模型.选用五条航道水域作为实例,运用建立的模型定量评价各航道通航环境风险,结果显示每条航道均处于"较低危险度"等级,但安全程度略不相同.选用其中一条航道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论一致,证明熵权物元模型具有实用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可用于航道通航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港区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和综合评价问题,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距离函数建模法并借助MATLAB工具对多个港区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地对多个港口的通航环境做出综合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灌河沿岸船厂的建设与运营已经对该水域内的通航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对灌河沿岸船厂情况进行数理统计,结合船厂的自身特点,分析船厂对灌河水域通航环境的具体影响。针对存在的通航风险,围绕灌河水域现有监管设施、方法以及即将引入的VTS系统,构建新的交通管制模式,并为海事管理机构在通航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内河港口水域锚位需求量进行研究.通过对船舶在内河港口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提炼了港口锚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影响因素中的关键数据进行预测,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对锚泊保证率和港口水域锚地利用率进行了计算,在综合考虑锚泊保证率和港口水域锚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河港口水域锚位需求量计算模型,并以某一内河港口为例,对建模方法进行了演绎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内河港口锚位规划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风险耦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通航安全是水上安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复杂水域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水上交通事故比重较大。通过对宜昌、荆州、岳阳3地的实际调研结合近5a各复杂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出影响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 N-K 模型,计算出影响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多因素风险耦合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值。并根据结果提出改善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杭州航区航道、锚地、码头、船闸等通航环境的调研,分析杭州航区近5年内船舶交通事故的历史数据,并对现有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航道运输的因素进行归纳,建立杭州航区重点事故及堵航段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概率计算模型,利用风险分析和网格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船舶通航区域的通航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旨在探索一个适于杭州航区的安全运输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模糊定性的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复杂环境下多指标多层次的评判问题,是船舶通航风险评价的有力工具.本文分析了通航风险密切相关的"人-船-环境-管理"因子及其子因子,构建了通航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总结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步骤并使用一致性矩阵判断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1.
由于珠江口水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该水域开展地质调查作业使得水上交通风险增大,如何在特定的水域实施特定的作业工艺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笔者通过珠江口实际案例分析开展通航安全保障性探讨,针对珠江口水域通航环境进行水上交通风险分析。从涉及到的作业施工方、作业水域周围过往船舶以及海事管理等其他保障服务部门诸方面,在分析地质调查作业整体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相关风险耦合后存在的风险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通航安全保障性措施建议,以此来降低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风险概率,并为类似的水上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通航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作业安全,基于"机—人—环境—管"系统工程安全风险系统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风险程度.最后利用所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广州港沙角37SJ锚地水上过驳作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评价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风险,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对其分系统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过驳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对新沙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及影响通航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新沙航行水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通航环境,促进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促进新沙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游艇的特殊性以及珠江口水域复杂的通航环境,对游艇在该水域航行时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研究,为确保游艇在该水域航行时的安全,提出建立游艇航行综合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为对港区的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辨识,以确保港区的通航安全及通航效率,本文引入熵权突变理论,深入辨识对港区船舶航行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风险源,建立港口船舶通航安全3级模式风险评价体系,将各项评价指标分为5个安全等级,最终得到港区通航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各安全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广州港为例,运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致因复杂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分析,对诱导事故发生各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从而找出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复杂网络中各因素权重值的计算,从人员管理、危险货物和设备、环境三大方面对危货运输的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价。对于整体上认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港口水工建筑物处于施工期间,由于施工自身的施工特点,对施工水域及其附近通航水域中正常航行的船舶构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施工期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及施工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实际,提出保障施工水域通航安全的主要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维护航道通航效率,以大中规模剧动式岩土混合体滑坡及其涌浪为对象,在大量案例统计资料、物理模型实验、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资料等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破坏阶段和环境外力诱发因素研判山体滑坡发生概率,根据滑坡破坏变形阶段、滑坡涌浪规模、环境外力诱发因素、通航环境限制条件研判山体滑坡灾害的海事综合风险;根据其海事风险演变特征,提出以交通管制形式和限航等级为要素的水上交通管制模式,交通管制形式依据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确定,限航等级依据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6、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1.80和2.25时,应分别实施戒备性通航和限定通航形式的限制性通航;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72、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2.16和2.70时,应分别实施限定船舶对象与限定通航时间相结合的限制性通航和禁航.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水域通航安全进行评估,指出大桥通航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桥桥区水域相对应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桥梁主管部门及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对缓解大胜关长江大桥桥区水域通航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海门过驳作业区船舶的通航安全,需对新设定的海门水上临时过驳作业区船舶通航安全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统计2016年以来船舶交通流量和事故的数据,对作业区交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运输船和分流船进出过驳点的碍航性进行详细的解析,定性评价了碍航性对通航船舶的威胁因素;对风、能见度和水流三个因素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船舶进出及过驳作业期间通航风险、交通船进出及人员登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