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测定 59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受体 (SIL- 2 R)。结果显示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 SIL- 2 R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 (P <0 .0 1 )。良性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甲状腺癌术后 5~ 1 0 d血清中 SIL- 2 R较术前增高 ,可能与术前血清中 SIL- 2 R高水平及手术干扰机体免疫有关。术后约 2 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 SIL- 2 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提示检测血清中 SIL- 2 R对判别甲状腺疾病良、恶性 ,估计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 McAb固相放射免疫技术对26例妇科肿瘤、包块(含13例卵巢癌)及5例正常对照进行CA125检测,并与CEA、AFP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癌12例均显著升高,CEA仅2/12增高;②手术或化疗后短期内CA125并不都迅即降低,有的反见升高;③作为术后监测,CA125可先于临床复发前半年即升高;④CA125和CA19-9等抗原在某些病例可同时升高,提示肿瘤标记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SIL-2R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间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具良好的相关性(r=0.542,P<0.001);且尿液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优点。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病情估计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SCC-Ag、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SCC Ag、CEA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病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胞因子在 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高敏感固相增敏免疫分析方法 ( EASIA)测定了 36例 Graves′病伴甲亢患者 ,1 9例未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 IL- 6、IL- 8水平。结果  GD患者血清 IL- 6、IL- 8浓度高于正常人水平 ( P1<0 .0 5,P2 <0 .0 5)。 IL- 6升高的 GD患者占 2 2 .2 2 % ( 8/36)。 IL - 6水平与 IL- 8不相关 ( P >0 .0 5)。 IL - 6水平与 TGA、MCA和 TRAb不相关 ,与 T3 也不相关。此外 1 9例未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 SAT)患者血清 IL - 6水平也高于正常人 ( P <0 .0 5)。结论 在 GD患者发病中存在 IL - 6、IL - 8系统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SIL-2R异常分泌的原因,应用细胞培养法检测了24例Graves'病,16例健康对照的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IL-2产生、SIL-2R释放的状况,以及去除单核细胞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Graves'甲亢IL-2释放水平低于对照,而SIL-2R水平高于对照。去除单核细胞可增加Graves'病患者IL-2的产生。但以上处理对正常对照IL-2、SIL-2R产生无影响。提示单核细胞在Grave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产生不足中起重要作用,而SIL-2R水平增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减少手术对机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为实验组 ,2 0例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术前 1d ,术后 1、3、5d血清TNF α、IL 6、IL 8、BUN及血肌酐 ,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①术后TNF α、IL 6和IL 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②术后血肌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术后第 1天和第 3天体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④白细胞计数术后第 3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防御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663例住院病人之血清CEA及36例胸水CE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476例肺、胃、肠道、肝、食道癌肿之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64.29%、47.27%、40.63%、33.33%、31.48%;187例良性病人(食道除外),假阳性率分别为4.76%、11.96%、7.7%、26.47%;36例胸水中有17例肺癌患者,阳性率为94.12%;17例良性病变中无1例假阳性。结果认为测定胸水CEA水平对鉴别肺良、恶性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血清CEA水平不能独立地作为某些肿瘤的诊断依据。但鉴别原发与继发肝癌、肿瘤的术后随访以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治疗T1a期肾门旁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5月间LPN治疗11例肾门旁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6(26~75)岁,中位肿瘤直径3.0(2.3~4.0)cm,中位R.E.N.A.L评分5(4~7)分。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全部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中位热缺血时间35(23~56)min,中位手术时间180(150~240)min,中位估计失血量为100(50~300)mL。3例患者术中行集合系统修补术。术后1例输血,2例短暂性血尿,1例低热,1例出现漏尿,保守治疗后好转;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5~13)d;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肾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10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aN0M0。4例患者术中做切缘活检,结果均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1~80)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T1a期的肾门旁肿瘤,LPN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乙醛脱氢酶1(ALDH1)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Ms的患者10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ALDH1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CA125、ALDH1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EMs患者血清ALDH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A125≥35U/mL、ALDH1≥2.0pg/mL为阳性临界值,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1.6%、84.6%和89.3%。研究组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A125、ALDH1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血清CA125、ALDH1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例复发,术后2年6例复发,复发患者血清ALDH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A125水平仅2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125、ALDH1联合检测较CA125单独检测能显著提高EMs诊断的敏感性,且血清ALDH1水平在轻度EMs及复发患者中均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监测复发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法测定61 例孕晚期妊高征患者,20 例同期正常孕妇产前、产后24 h 外周血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血清钙浓度及尿蛋白含量,同时以15 例健康非孕妇女作对照。结果发现,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及非孕妇女( P< 0.01);产后24h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产前,高于正常孕妇及对照组( P< 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其血压及尿蛋白呈正相关(r 分别为05、06、093、092, P< 001);妊高征患者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孕妇及健康非孕妇女( P< 0.01)。提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妊高征血压升高、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 (Endothelia- 1 ,ET- 1 )和白细胞介素 - 6(IL - 6)在儿童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 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2 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 ET- 1及血清 IL- 6水平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 ET- 1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1 ) ,缓解期 ET- 1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IL- 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ET- 1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哮喘患儿病情严重者 IL- 6明显升高 ,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 ,IL- 6也随之降低 ,IL- 6在哮喘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OF NUTRITIONAL AND IMMUNE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 RADICAL CHOLECYSTECTOMY@何平 @石景森 @陈武科 @任宏 @张一力$西安工业学院校医院~~  相似文献   

14.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了 31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及 2 6例血液透析( HD)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清一氧化氮 ( s- 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慢性肾衰患者 s-NO水平明显升高 ( P <0 .0 0 1 ) ;合并高血压组 s- NO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 ( P <0 .0 5 ) ;HD过程中 s- NO浓度逐渐下降 ,HD2 h、HD4h与透析前比较差别显著 ( P <0 .0 0 1 )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与 s- NO下降有一定关系。结论 :慢性肾功衰竭患者 s-NO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功能明显减退有关 ;HD能清除硝酸盐 ,透析中 s- NO下降可能是导致透析中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 2 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 2 4h内、2周时的血浆 D-二聚体 ( D- dimer,DD)纤维蛋白原 ( Fibrinogen,Fbg)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 2 4h内 DD、Fbg、FDP含量显著升高 ( P <0 .0 1 ) ,2周时 DD水平持续升高 ( P <0 .0 0 1 ) ,而 Fbg含量下降 ( P <0 .0 1 ) ,FDP含量亦略有下降 ( P <0 .0 5 )。说明在脑缺血发生后 2 4h内存在高凝状态 ,但同时存在纤溶功能被激活 ,2周时出现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喉罩通气 ,用于 6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观察 CO2 气腹对循环和肺通气的影响及高 CO2 血症。结果 :充气腹后心率、血压、气道阻力明显增加 ( P <0 .0 1 ) ,Pa CO2 升高不显著 ,但放气腹后显著升高 ( P <0 .0 1 )。无缺氧现象。认为术中应积极预防心率、血压增高 ,术毕加强监护避免高 CO2 血症。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无水乙醇栓塞后肾癌手术标本 36例及同期单纯手术切除标本1 0例中微血管数目、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 FGF)和其受体 (FGF- R)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前栓塞组的微血管数目低于手术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b FGF和FGF- 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术前栓塞组 b FGF和 FGF- R阳性率为 55.6% ,手术对照组 b FGF和FGF- R阳性率为 60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提示无水乙醇栓塞能够降低肾肿瘤微血管数目 ,并减少肿瘤血行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病情越重 ,含量越高 ;而且血浆β- EP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β- EP与 SOD含量 ,在轻型病人相关性不明显 ,在中型和重型病人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和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且内源性阿片肽与自由基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 例早期胃癌及癌旁粘膜和2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bcl 2 的表达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癌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单纯增生、腺体扩张和癌旁肠化均显示bcl 2 高表达,与癌无显著差异( P> 005),应视作癌前病变。bcl 2 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粘膜( P<001),提示bcl 2 高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胃癌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