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
将碎石化处治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视为宏观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采用双层弹性层状体系模型,深入分析了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应力、弯沉变化规律,给出了对应不同交通量及沥青加铺层厚度下碎石化旧路面顸面最小回弹模量值,以及碎石化旧路面顶面最大容许弯沉值.研究表明,对应不同交通量和沥青加铺层厚度,要求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弯沉在41~114(0.01 mm)之间变化,否则,顶面弯沉超过114(0.01mm),则碎石化旧路面不能提供所需的刚度要求,需另外设置基层后再加铺沥青层.  相似文献   

3.
从常温温拌沥青混合料SAC-10的材料特性、施工特性出发,依托甘肃省农村公路养护建设项目的实施范例,分析常温温拌SAC-10沥青混合料在旧混凝土路面上铺筑的施工技术,并对试验路段进行检测,其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SAC-10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可用于农村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程中。  相似文献   

4.
连续跟踪检测广西2008年、2016年建成通车的2条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分析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提出设计车道承受累计标准轴次1亿次的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32 cm混凝土+4 cm沥青混凝土隔离层+透层+40 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 cm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5 MPa,每道横向缩缝设传力杆,支架法施工;服役期内水稳基层底部可能脱空,需采用地质雷达探测识别;主要养护内容为表面功能修复、缩缝填缝料更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下脱空和路基空洞注浆处治。  相似文献   

5.
对204国道苏州地区公路桥头跳车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钢筋混凝土搭板、水泥混凝土板和变刚度路面结构及沥青碎石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等工后处治措施,并对比研究、分析其处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路面平整度是反映道路使用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按我国现行规定,以3米直尺随机,抽样检查,直尺下最大空隙高度所表示的各类沥青路面平整度要求为: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不大于5毫米,贯入式不大于7~8毫米,沥青表面处治不大于10毫米。达到要求平整度的沥青路面,能使汽车行驶达到计算车速、节油省时、车辆损耗小、运输经  相似文献   

7.
艾长发  邱延峻  毛成  兰波 《公路》2008,(4):14-19
为基于环境因素的大温差地区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感温特性,将路面结构视为层间接触的不连续层状体系,应用ABAQU S的瞬态热分析和热-结构耦合求解技术,对不同基层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低温大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响应等温度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级配碎石、掺2%水泥的级配碎石以及沥青稳定碎石等柔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具有优良的抗环境温度变化作用的性能,是高寒、低温大温差地区值得推荐选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山区隧道路段路面进行"白改黑"设计,设计方案采用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处治方案局部维修后,再整体加铺4cm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改性沥青)+6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保证极重载交通量下公路路面的日常运行,为隧道路段"白改黑"路面维修与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的热潮,分析比较了白加黑与碎石化的优缺点,指出选择这两种方法的关键是看需要更换的破碎板的数量。结合成绵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的工程实践,详细叙述了原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要点,分析比较了各种防治反射裂缝方法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适合白加黑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衡水地区地处黑龙港流域,地势低洼。盐碱易涝,所建路面多为水稳性较好的石灰土基层,油面为渣油(沥青)碎石表面处治路面。自1964年以来,这种路面发展很快,截止到1981年底已达763公里。从这种路面的使用情况看,各段的经济效果差异很大。有的路段修建后只使用2、3年~5、6年就损坏。有些路段则使用10 ~15年,尚未大修,还在继续使用。京大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耒宜高速公路原路面的多种路面结构与交通流量及路面损害情况,针对具体的路面结构与左右幅交通流量与轴载的悬殊差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了在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原普通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原沥青路面上进行铣刨加铺单层沥青面层与双层沥青面层、对原沥青路面进行就地热再生后加铺单层与双层沥青面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提高原有路面的行车条件与使用寿命,是近年来较多路面大修工程采用的形式。探讨了一种突破地面标高限制、兼具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沥青混合料GSOG-13,并借助在上海浦东三林地区的实体工程应用,验证白加黑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双层沥青加铺层结构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补强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不同路面结构承载力、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两种路面结构的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均满足路面结构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指标要求,但考虑综合受力和建造成本因素,宜优先选用结构A,即加铺一层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层和一层沥青混合料面层;当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相同时,增加沥青层厚度可有效减少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但在满足承载力和疲劳性能的前提下,并不是沥青层越厚越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钢渣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在实体道路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钢渣强度和磨光值高,与沥青粘附性强,各项性能指标满足道路集料规范要求。以钢渣代替玄武岩集料制备的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SMA-10和OGFC-5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能及动稳定度等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并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抗水损和耐久性能。钢渣薄层罩实体工程施工应用顺利,路面质量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高要求,从矿料级配角度出发,试验选取多碎石沥青混合料(SAC)和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作为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试验用料,用密级配AC-13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AC-13与AC-13破坏弯拉应变差异并不明显,而SMA-13的破坏弯拉应变较AC-13降低20.7%。三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由高到底依次为SAC-13,SMA-13和AC-13,选用的两种抗滑表层较密级配AC-13动稳定度提高了一倍左右;三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基本相当。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病害主要以低温病害为主,因此SAC-13级配沥青混合料在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沥青路面应用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熊亮  马翔  黄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40-143,14,13
该文对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CA-10摊铺厚度为2.5 cm,使用易密实添加剂,保证了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其特有的级配满足了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表面层的抗滑要求。2.5 cm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作为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性能优良、造价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绍兴新昌地区省道38线新昌段的一段旧沥青路面,通过相应的力学计算,设计确定了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的合理板块尺寸;根据国内外经验和当地的施工条件,选择了满足试验段要求的UTW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方法,顺利完成了试验路的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施工。取得了UTW在旧沥青路面罩面养护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汕西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改善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超薄沥青混凝土(UTAC)罩面技术,分析了超薄沥青磨耗层加铺方案的适用性,明确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及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了UTAC-10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质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维修技术、碎石化再生技术、沥青加铺层技术进行了讨论,为合理选择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受力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进行铺装层沥青混凝土的受力分析,包括铺装层的粘结层结构状态、水平作用力、温度、超载的敏感性分析。同时为了明确对铺装层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把铺装层的受力状态与普通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结层结构状态、水平作用力、温度及超载对铺装层受力状态有显著影响,桥面铺装受力情况比路面面层结构不利,因此应提高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尤其是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