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究“门到门”视角下的高铁服务能力,本文从高铁城际出行链视角出发,以成渝间城际出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百度地图API获取市内衔接交通出行时间,对同城高铁车站可达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市内出行和城际出行,选取面积和人口覆盖率指标,建立城际高铁可达性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高铁车站衔接交通行程时间圈层结构显著,受到城市交通网络和出行方向的影响;城际高铁可达性不仅与衔接交通出行模式的相关,还受到发车站选择的影响,可通过优化列车接入站方案来提高整体可达性。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作为奢侈品的私家车逐渐变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出行成为了人们每日的必然。这时,早出晚归的人们便悄然进入了交通世界。说到丰富的交通世界,其中最重要,也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元素当属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之所以这样讲,一方面是由于标志标线的种类多,数量多,遍布道路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本身拥有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3.
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分析一直以来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人工调查由于受主观回忆较多、调查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往往较低,无法支撑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任务。智能手机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成熟发展带来了海量手机数据,这为探究个体出行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本文综述已有基于手机数据分析个体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待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从完善已有个体出行信息采集内容、探索基于精细化数据的模型改进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反应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为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科技》2021,(5):21-23
从华为到百度,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了近190亿美元,而这两项技术被视为是交通出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先行者,而他们也即将迎来第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5.
正如同科幻小说中所编织的,出门如何选择出行方式呢?天上有造型各异的飞行器,地上有来回穿梭的无人汽车,手机在手,就能选择你要的出行工具,可以指哪走哪、定哪到哪。"这种场景是不是已经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初级体现?"中国交通运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互联网预定出行(包括公共巴士和个性化的出租汽车)服务的兴起,以需求-响应式服务消除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界限,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革命。"所谓的出行(Travel)是人们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移动,每一次出行中通常都有明确的出行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作停留结束一次出行,因而出行由停留和空间移动组成,出行链则是指从家开始出行,又回到家为出行结束的多次出行组成的活动序列,即一连串移动与停留,表明活动的时空先后顺序。无论步行或乘坐车辆,出行都是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大规模用户交通方式问题,多维度分析出行方式特征,提出结合主动学习和Tri-training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以手机信令出行链为基础,将出行特征划分为距离、时间、速度、出行者属性等四类,并进一步研究多维度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基于有向无环图设计一种结合主动学习与基于Tri-training的半监督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运用HY市手机信令数据构建样本集并训练该分类器,与多种监督学习分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动学习构造的富含信息的已标记样本集可以减少半监督学习的迭代次数,Tri-training半监督支持向量机可以通过大量未标记样本提升分类器准确率,结合主动学习与Tri-training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手机信令数据出行链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存在的需求问题,结合市场对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应用的需求,提出了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提升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和提升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交通出行业态,共享交通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梳理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传统模式;分析了共享交通出行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需求;探讨了共享交通有关业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问题;最后讨论了私家车租车、私家车搭乘及私家车拼车等共性交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共享洗衣机、共享充电宝、共享空调、共享厨房、共享睡眠舱、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之风席卷而来,"共享家族"成员不断增加。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之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交通出行领域的行业业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记者:您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是如何理解的?孟凡超:"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建立了一种模式、一种机制,十年来对中国交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和总结,发展到今天成  相似文献   

12.
<正>打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制客运平台,将运营模式推广到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和地区,建设一个引领公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米图出行"壮志而来!在转型升级路上,交运集团(青岛)马不停蹄,这不,又来了一大创新举措。7月18日,交运集团正式发布"米图出行"。七座豪华商务用车、小程序一键呼叫预约出行、上门接送直达目的地、价格比普通网约车便宜一半……从一条送机专线到覆盖三个交通枢纽站,从在西海岸新区萌芽到布局青岛主城区,从无人知晓到日接1000单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共享汽车潜在的"巨大金矿",正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加入。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诸多"隐忧"也逐渐凸显出来。"共享之风席卷而来。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之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交通出行领域的行业业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位于城市外环以外的大型居住社区引发了很多交通问题。本文以2012年上海市外围五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距离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分析了社区区位、周边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与居民出行距离的关系,并分通勤交通和非通勤交通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发现,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与其距离市中心距离成正比,且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较高。非通勤交通出行距离主要与社区周围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成反比,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越高则出行距离越短。同时,居民出行距离越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越高;若社区周边设有大型购物娱乐设施可有效减少以购物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出行距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速度非常快,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城市交通也就愈加发达,交通工程的质量也就成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交通工程管理是交通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我国在交通工程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工程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无法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的力度,从实际情况开始分析,进而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段,提高交通工程管理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地图匹配技术作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导航方面的核心技术,提高其匹配效率,是有效提供车辆诱导,优化公众出行,精准交通服务信息的重要改进手段.本文针对高速公路上营运车辆的GPS信息,结合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特点,重点研究了基于浮动车技术的高速公路地图匹配算法,通过引入距离判据、方向角判据及连通性判据进行地图匹配,并根据实例验证中的路网匹配情况对算法进行改进,使得匹配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带形城市发展期带状特征凸显,通过大量的参数类比得出,由单核向多核发展这一特殊发展期的交通特征:老核心区原有用地模式调整难,高峰时易发生交通拥堵;城市带向发展拉大了出行距离,居民的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和平均出行时间均会显著增加;新核心区发展初期,交通需求仍主要集中在老核心发展成熟区内;伴随新核心区发展,核心区之间的出行需求量快速增大,新老核心间轴向干道会集中大量交通,高峰时交通压力过大;新区发展逐步成熟后,新老核心区间联系会更密切,新核心内部出行增大。  相似文献   

18.
带形城市发展期带状特征凸显,通过大量的参数类比得出,由单核向多核发展这一特殊发展期的交通特征:老核心区原有用地模式调整难,高峰时易发生交通拥堵;城市带向发展拉大了出行距离,居民的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和平均出行时间均会显著增加;新核心区发展初期,交通需求仍主要集中在老核心发展成熟区内;伴随新核心区发展,核心区之间的出行需求量快速增大,新老核心间轴向干道会集中大量交通,高峰时交通压力过大;新区发展逐步成熟后,新老核心区间联系会更密切,新核心内部出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人口、机动车保有量以及出行距离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出行总量迅速攀升,对城市交通安全、畅通、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从城市交通复杂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和城市交通问题频发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然后以城市交通安全为切入点,从城市交通事故、城市交通违法和事故成因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道路及设施、交通宣传、交通执法、绿色交通出行和交通环境五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是交通影响分析(TIA)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TIA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深入分析了商业区位和出行时间对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的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到背景交通的影响,从面向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商业区位与出行时间的商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