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船体分段任务包工时定额的计算过度依赖线性公式而忽略工时定额与工艺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提高工时定额计算的效率和精确度,将PSO-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船体分段任务包工时定额中。通过对影响船体分段中间产品额定工时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多输入单输出的PSO-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实际数据对PSO-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测试仿真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SO-BP神经网络建立船体分段任务包工时定额模型,能对任务包作业工时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神经网络实现中间产品加工工时定额的快速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确地计算中间产品加工工时定额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的基础。以前的工时定额数据主要来源于已建造的同类型船舶的数据积累,这种工时估算过多地依赖于人的经验,而且也没有针对中间产品族的加工单独给出工时定额。为适应中间产品的专业化生产,需要提供不同中间产品族生产的工时定额,作为制定中间产品族生产单元作业计划的依据。本文通过对部件特征的描述,划分出了部件加工族,并以一部件族为例,通过分析该部件族的典型部件生产过程,得到了部件生产工时定额的影响因素,并且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工时定额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方便、准确地计算出该部件族中每个部件生产的工时定额。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计算中间产品加工工时定额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的基础.以前的工时定额数据主要来源于已建造的同类型船舶的数据积累,这种工时估算过多地依赖于人的经验,而且也没有针对中间产品族的加工单独给出工时定额.为适应中间产品的专业化生产,需要提供不同中间产品族生产的工时定额,作为制定中间产品族生产单元作业计划的依据.本文通过对部件特征的描述,划分出了部件加工族,并以一部件族为例,通过分析该部件族的典型部件生产过程,得到了部件生产工时定额的影响因素,并且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工时定额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方便、准确地计算出该部件族中每个部件生产的工时定额.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船舶制造现场任务包的划分,以及物量构成体系和工时定额分解体系的分解,阐述了物量和工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建立工时物量定额体系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此体系的一般统计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可行性,从而达到精益造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MSWBS的造船项目层次网络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造船项目层次计划缺乏对应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现代船舶工程分解结构(MSWBS)的造船项目层次网络计划模型.通过分析MSWBS的特点,探讨MSWBS的分解原则、方法,在考虑MSWBS结构与网络图工序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MSWBS结构与任务依赖关系统一描述的造船项目层次网络计划模型.最后给出了一应用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企业工时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构建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对设计数据和实动工时进行深度挖掘,系统研究数据抽取规则、工时测算规则、工时修正方法及其与任务派工标准和结算标准等方面之间的关联规则,实现与设计数据的有效集成,完善和规范工时物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测算方法,有效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李进  张裕芳  易宏  马晓平 《中国造船》2008,49(2):141-146
现代造船生产强调均衡连续,造船生产中“中间产品”任务包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造船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中间产品”任务包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中间产品”任务包评价方法,建立了船体零件加工分道作业线仿真模型,实现了对船体零件加工任务包合理性的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中间产品概念为导向的舾装生产设计后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软件TRIBON的工程应用为背景,研究了在现代造船模式下舾装外场作业生产设计阶段的工作过程,着重提出了中间产品概念下的全托盘化舾装外场作业任务分解,并简述了相应的编码与图纸表达。对传统舾装作业生产设计后处理作了一定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船舶制造中的工时/物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现代造船模式下中间产品工时/物量关系阐述,探讨如何建立两者之间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讨论了建立此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研究开发工时/物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舶企业采用人工经验来粗略制定工时物量定额的问题,提出了在任务包的基础上采集工时/物量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拟合工时/物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时限计划的概念,层次,作用范围,阐述了造船计划系统的结构。应用S形曲线研究时限计划的柔性,并提出了工时矩阵的概念,建立了S型曲线的预测模型,分析了预测模型在船厂中长期计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T2模型的造船系统中间产品成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宇光  邱长华  薛开 《中国造船》2006,47(2):108-113
基于ART-2神经网络分类器算法是在自适应共振理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方法能够对造船中间产品的特性分析样本进行分析判断,实现输入数据的自动分类与识别.提出了中间产品成组特性分析的模型,并对神经网络结构和改进的算法作了详细介绍.实验证明分类的效果比较准确,并可对同族产品的相似程度加以控制,使分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造船系统中间产品加工族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间产品进行成组生产,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特征。本文以部件的分类成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某一17万吨散货船部件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法对部件进行分类,并结合船厂的生产实际,对部件加工族的数目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显示,全船4624个部件共形成5个部件加工族。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造船模式下舾装生产设计外场用图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件TRIBON的基础上,以中间产品概念下的全托盘化舾装外场作业任务分解为背景,着重讨论了相应的外场装配图纸形成与表达。对传统舾装作业外场用图纸的表达方式作了一定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金松 《船舶工程》1998,(3):46-47,56
介绍了舵柄与舵杆无键液压套合工艺的优点。对这种工艺的工作原理、受力计算及液压套合推入量计算作了分析并探讨其实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中心制造船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强  黄胜 《中国造船》2003,44(3):5-17
从造船业的特点及我国造船业的现状出发,在吸取国际造船业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适于现代化造船的模式——生产中心制造船模式。分析、探讨此造船模式的结构、特点和运作方式。基于生产中心制造船模式的工程分解在于理顺作业任务包特征的相似性,以达到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模式的供应链是实现总装化造船的保证,造船信息化工程是运作生产中心制造船模式的支撑,为取得系统的平衡和控制必需建立动态和有效的计划体系。文中引入相似性理论分析产品导向型作业分解,提出了优化排坞计划的动态模拟优化方法和优化壳舾涂一体化计划的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本文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外高桥造船公司得到了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7.
梁状浮筏隔振系统的降价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梁状浮筏隔振系统结构形式。该系统是由2根自由-自由梁和连接民梁、梁与基础的弹簧及阻尼组成。为了减少在动力分析和结构动力优化设计中的计算工作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价建模方法。由该方法得到的降价系统,能够很好地保留由示缩聚有限元模型建立起来的系统低阶动特性。与部件模态综合法相比,该方法形成降价系统的总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过程简单,且计算结果通常不需要坐标转换即可求得系统的动力响应, 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8.
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的特征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元杰  赵德有 《船舶力学》2004,8(2):109-120
针对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计算中出现的非对称矩阵(与频率相关)的特征值问题,本文基于共轭子空间迭代法,提出了计算水下结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双重迭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该算法收敛性好,用于水下结构声固耦合振动的特征值计算是有效的.文中分别将流体视为不可压缩和可压缩两种情况建立了流固耦合方程,计算了板、加筋板和方箱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将干模态和湿模态、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结构刚度和流体边界条件对附加水质量影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爆炸载荷作用下舰船防护舱壁的薄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兴宁  聂武  严波 《船舶力学》2007,11(5):744-751
大型水面舰船的防护舱壁需要设计成工作在薄膜应力状态下.本文利用能量法推导了在爆炸载荷作用下防护舱壁塑性薄膜大变形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一个工程简化计算方法.并对防护舱壁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讨论,与国外发表的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爆炸荷载作用下的舰船防护舱壁的承载能力(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面舰船的防护舱壁需要设计成工作在薄膜应力状态下.利用能量法推导了在爆炸荷载作用下防护舱壁塑性大变形的计算公式、探讨了防护舱壁的最大承载能力,对防护舱壁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讨论.与国外发表的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