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过阻尼振动与临界阻尼振动的一种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过阻尼振动和临界阻尼振动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找到一种判别过阻尼振动与临界阻尼振动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对比了临界阻民振子和过阻尼振子的位置,速度及机械能的变化过程;从能量损耗的角度,阐明了除特殊初始条件外,临界阻尼振子比过阻尼振子较快地反回平衡稳定位置的物理根源是:振子做临界阻尼运动的能量损耗较做过阻尼运动时的能量损耗快。  相似文献   

3.
国外振动压路机的新型振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八届BICES展会上,世界主要压实机械生产厂家展出的一些国外新型振动压路机采用了新型振动技术和振动智能控制技术,代表着世界压实技术应用的潮流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一些典型机型的分析,介绍了一些新型振动技术的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车轮踏面擦伤动态测量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动态定量测量车轮踏面擦伤的新方法,并为解决现有测量机构的振动问题,建立了测量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测量机构的振动频率和临界阻尼,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其动力响应,为下一步完善该测量系统的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车载设备的振动水平不仅影响设备安全可靠运转,也影响周围环境的振动噪声.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为研究设备振动水平,本文建立了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分析了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振动能量特征.借鉴基于振动速度的振动烈度评价方法,推导了基于振动能量的等效振动速度的振动烈度公式,并采用基于振动速度和基于振动能量的两种方法,分别评价了某型内燃动车组(DMU)动力包的柴油机组振动烈度.结果表明:机组的振动烈度均随运转速度呈递增趋势,基于振动能量的振动烈度评价方法更能全面反映机组的振动水平和动态特性,为评估车载设备振动水平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振动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有振动轮不振动,振动轮在振动时有、无发出异响等。究其原因可以从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和振动轮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跳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对大学生和企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心理曲线图,将大学生分为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完全阻尼和负阻尼等状态。针对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提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让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心理准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动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ADAMS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后振动轮单振时振动系统负荷波动始终存在,振动液压系统实际功率消耗大于理论计算功耗。前后振动轮双振时,改变前后轮振动相位差可以使振动系统负荷波动发生改变,降低振动系统实际功率消耗。当前后轮振动相位差为180°时,前后轮振动系统负荷波动相互抵消,振动液压系统实际消耗功率最小,应尽可能使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在该状态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振动时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振动时效工艺的原理、效果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振动时效的一些经验工艺参数。以振动压路机前横梁的振动时效为例,说明了振动时效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利用压路机名义振幅、土壤压实度、铺层沉降量3个参数,对同吨位垂直振动压路机与圆周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圆周振动压路机,同吨位垂直振动压路机高幅振动时名义振幅增大17%,低幅振动时增大40%,且3层土壤压实度分别达到96.83%、92.62%、89.88%,6遍高幅压实后铺层的沉降量占到总累计沉降量的75%以上。垂直振动压路机能产生更大的压实激振力,压实影响深度大,且能以较少的压实遍数使土壤密实,压实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研究了带阻尼失谐周期多跨梁中的振动局部化现象,将阻尼和失谐对于近周期结构的动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者同时存在时引起的综合效应与它们各自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阻尼周期结构中处于“通频”范围内的振动能够传遍整个结构而不会发生衰减,但当结构中存在阻尼或失谐时,同样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将会发生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12.
减振结构刚度特性对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典型的减振结构建立等效的质量-刚度集中参数模型,推导在基础随机激励下该模型的振动响应谱解析公式,并对它们在不同刚度参数下的振动响应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在质量和阻尼一定的情况下,减振结构的刚度越小,对高频的过滤作用越明显;无论系统或减振结构刚度如何变化,其位移响应谱总均方根值主要都集中在低频段,因此对于需严格控制线位移或角位移的系统,应重点考虑低频段减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常见的半穿式钢桁粱桥的振动特性,建立了车-桥-TMD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对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抑制既有铁路钢桁梁桥横向振动的阻尼减振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TMD能有效的抑制铁路半穿式铁路钢桁梁桥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14.
调查并分析了某地铁线路科隆蛋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特征.该轨道结构直线段和曲线段大范围出现钢轨波磨.现场调查和大量测试结果显示,相近速度下,该轨道形式上所形成的波磨特征基本一致.波磨主波长为40~50 mm,次波长约为20 mm和200 mm.硬度测量选取了明显发生波磨的直线段钢轨和曲线段钢轨.测量结果显示发生波磨钢轨的硬度大于钢轨基体硬度.直线和曲线段上,波谷硬度均大于波峰硬度.经车轮碾压,钢轨表面发生硬化,曲线外轨硬度远大于曲线内轨和直线钢轨.  相似文献   

15.
在钢弹簧隔振器正上方放置一个混凝土质量块,形成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对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进行理论分析。采用锤击法进行激振,根据其自由振动衰减曲线,对钢弹簧浮置板进行阻尼比测试。同时分别对质量块施加大、中、小3种不同等级的锤击力,分析不同锤击力对阻尼比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锤击法自由振动可以较好地测试钢弹簧浮置板的阻尼比;采用自由振动法测试阻尼比时,自由振动波形间隔取2~4个较为合适;锤击力的大小对阻尼比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小,试验时可不区分激振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将四分点阻尼弦频率方程化简为代数方程, 求得代数方程的解, 经过换元逆过程, 获得原频率方程三组闭合解, 即三组本征值。 闭合解实部的相反数为衰减率, 虚部为频率, 分析衰减率与频率随阻尼系数变化的情况, 发现四分点阻尼弦系统的自由振动存在如下特性: 1) 四分点系统存在两个不同的衰减率; 2) 四分点系统有一对共轭本征值, 其频率依赖于阻尼。  相似文献   

17.
采用轨段单元模拟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钢轨模拟为弹性点支承Euler梁;钢轨下面的支承块视为刚体;道床板视为弹性薄板,并且采用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法对其进行位移插值;钢轨扣件和支承块下胶垫和套靴模拟为线性弹簧和阻尼器;道床板与混凝土底座下的路基模拟为连续分布面弹簧和阻尼器。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高速列车-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得到了系统振动响应,进一步分析了套靴刚度和阻尼对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 邻近既有隧道在爆破应力波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响应, 严重时会引起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开裂、 崩落等, 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一定威胁。 为了有效降低新建隧道爆破作业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危害, 研究近接隧道中减振孔的爆破振动控制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 本文分析研究了不同减振孔直径、 间距、 位置、 排数条件下的岩体质点振速及减振效率的变化规律, 得出描述减振率与减振孔参数间的关系式。 并借助数值分析软件 ANSYS / LS-DYNA, 分析近接隧道爆破中减振孔的降振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1) 减振孔直径越大, 减振孔间距越小, 对爆破应力波的衰减作用越显著。 (2) 减振孔距爆源越近, 减振孔排数越多, 对爆破应力波的衰减作用越显著。 (3) 四个因素对爆破振动强度的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减振孔排数、 减振孔位置、 减振孔直径、 减振孔间距。 (4) 既有隧道中心断面前后 10m 范围内是关乎结构安全的重点部位, 单排减振孔对中心断面各部位的减振率达到 30% ~40%。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常见的半穿式钢桁梁桥的振动特性,建立了车—桥—TMD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对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抑制既有铁路钢桁梁桥横向振动的阻尼减振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TMD能有效的抑制铁路半穿式铁路钢桁梁桥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模型分为两个部分,列车荷载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求得.然后,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建立了轨道-隧道-大地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谐响应稳态扫频技术,从频域角度分析定点谐荷载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引起的大地振动;通过瞬态分析,从时域分析列车荷载下引起的大地振动.结论表明:从频域角度来看,钢弹簧浮置板在接近自身固有频率处会引发地面共振,但影响范围不大;对于中高频有着很好的减振效果.从时域的角度来看,钢弹簧浮置板对应的地表振动远小于整体道床,转频域后其轨道振动分布可按谐响应计算结果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