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EN 15227标准有关机车防撞性方面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具有四级吸能结构的耐碰撞机车车体方案;并对该方案机车车体进行了静强度仿真分析及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满足车体设计强度要求和EN 15227碰撞场景要求,为采用该类钩缓装置的机车满足EN 15227要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进入欧盟市场的机车车辆需要获得TSI(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文章以出口德国的内燃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为例,详细阐述了TSI条款中关于车载内燃动力系统及其部件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并将国内机车内燃动力系统设计要求与TSI进行对比,指出TSI中对于可能引起火灾的风险项点的预防性措施和效果评估要求值得国内机车设计借鉴;最后对内燃动力包和燃油箱的CE认证和EBA认证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动车组司机室结构设计和能量系统配置方案,并对组合吸能元件进行碰撞试验验证。根据EN 15227标准中C-I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防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凤妹 《铁道机车车辆》2012,32(2):35-38,75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的内燃动车组车体被动安全设计,并依据EN 15227-2008[1]标准中C-Ⅲ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了耐碰撞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5.
Voith Maxima40CC型内燃机车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发一种能满足欧洲最新的静结构强度标准(EN12663)和抗撞性能标准(EN15227)的车体结构。由于机车牵引功率较大,所以机车具有体积和重量大的动力驱动机组,并具有6组动轮对。较长的机车总长度和126t的总重量对机车车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此外,作为首次对于一种重型六轴机车,还需要寻求一种能够满足EN15227标准要求的抗碰撞设计。上述两个任务可以通过采用高性能撞击能量吸收装置和优化的具有整体式变形区的自承载车体结构来实现。最终设计的车体结构具有高的强度储备和高的刚度,并具有较轻的重量。  相似文献   

6.
在AW3工况下,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HyperMesh和Ls-Dyna对新德里RMGL项目车体进行被动安全性及耐撞性分析。以弹簧代替车钩建立一列车与另一列车的碰撞模型,运用瞬态非线性有限元碰撞仿真方法,分析两列车的碰撞过程,结果满足EN 15227中车辆的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7.
欧洲预计在2008年采纳EN15227防撞性标准,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标准中不附带免责条款,将可能影响短型中央司机室式机车的使用和发展。为此,以Vossloh公司为代表的某些机车制造厂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试验和分析,并向德国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建议,批准这类机车不受EN15227标准约束。  相似文献   

8.
有轨电车在近些年因其诸多优点在众多城市得以兴建和运营,但因无独立路权等原因,有轨电车易与社会车辆等障碍物发生碰撞,斜向撞击即是典型的一种碰撞场景。防爬吸能装置能够吸收有轨电车碰撞的能量,对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针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障碍物试验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根据欧盟标准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车辆碰撞场景3的要求,采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3 t可移动障碍物过程中的整体变形、吸能特性以及局部塑性应变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防爬吸能装置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其弹性和塑性吸能最大位移均在设计行程范围内,防爬梁无局部断裂并脱落的风险,且变形后未与车体主结构发生干涉。因此,配置该防爬吸能装置的有轨电车能够满足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类车辆碰撞场景3的吸能需求。  相似文献   

9.
专用吸能装置的设计是高速动车组车辆安全防撞系统的核心。本文依据DIN EN15227中规定的C-I类车辆碰撞要求,开发研制了国产标准动车组端部专用吸能装置,并对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和台车碰撞试验。仿真分析与撞击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该专用吸能装置的压缩变形稳定且有序可控,撞击平台力为2 000 kN左右,主吸能元件压缩变形率最小可达70%,可耗散冲击动能1.85 MJ,其吸能特性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EN 15227:2020 《轨道交通轨道车辆耐撞性要求》,一般在直线线路上对城轨列车碰撞进行仿真分析,在曲线线路上开展的碰撞研究相对较少。城轨列车在曲线线路上运行时同样会发生碰撞,这就提出了在曲线线路上的碰撞分析需求。为此,研究城轨列车在曲线上运动的碰撞仿真建模方法,开展仿真分析,并对比分析曲线碰撞与直线碰撞结果,为列车在曲线上的碰撞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欧盟标准EN 15227的耐撞性要求,庞巴迪设计了Talent 2区间电动车组.本文介绍了Talent 2电动车组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塞尔维亚六轴货运电力机车车体结构的耐碰撞设计的特点,并对车体结构进行了碰撞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缓冲器的选型完全能够满足EN 15227碰撞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型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为现代轨道交通智能列车的代表,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尤其是对列车的碰撞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是车辆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以新型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为研究载体,以列车耐撞性为研究目标,基于EN15227:2008标准要求,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对新型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耐撞性进行研究评估。研究结论为:列车在初始速度25 km/h下与一列静止列车发生碰撞时,车钩缓冲器、压溃管及防爬吸能装置可以将碰撞动能全部吸收,能够较好地缓冲撞击;列车爬车指标、乘员生存空间指标及减速度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能够保护乘客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模块化吸能结构。介绍了该结构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防爬装置、吸能单元和连接梁的设计方案。通过建模,根据EN 15227—2008标准中C-Ⅱ车型的碰撞工况要求,对该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吸能结构可沿着预设变形结构进行变形,最大触发力小于总体要求,塑性变形吸能满足吸能要求;通过对该结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吸能结构可沿着预设变形结构进行变形,最大触发力略大于总体要求,塑性变形吸能不足。由试验结果可知,需要对该吸能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从货车TSI标准出发,对出口欧洲铁路货车运行安全性的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EN 14363、EN 16235和EN 15839等标准对车辆在扭曲线路上的抗脱轨安全性、车辆在纵向力作用下的安全性和车辆的动态运行特性的评估方法和试验免除条件,对我国铁路货车生产企业在出口欧洲铁路货车设计、制造和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EN 15227-2011标准中规定的两辆相同的动车组发生碰撞的工况,以某铝合金电动车组车体结构为载体,采用软件HyperCrash中弹簧单元模拟车钩及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应用碰撞仿真软件RADIOSS进行大变形碰撞仿真,并以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的塑性变形、车钩吸能、司机和乘客的生存空间和加速度等情况为基准,对该动车组的碰撞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及欧盟指令符合性认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是欧盟关于铁路产品的技术法规,其具体执行主要是遵照相关的欧洲标准。按照TSI的要求,开展欧盟指令(EC)符合性认证,是铁路产品进入欧盟成员国及欧洲自由贸易区市场的必备条件。介绍EC概况,TSI产生背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EC和TSI制定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流程。重点分析欧盟EC符合性认证的法规体系、认证模式、申请程序和认证流程。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联邦铁路管理局(EBA)向Vossloh公司生产的G12、G18系列单司机室四轴货运内燃机车颁发国家铁路网运营许可证书。两个系列的机车均完全符合欧盟国家现行机车和客运车辆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要求,下一阶段将加速在欧洲其他国家取得运营许可。G12、G18系列机车经认证符合TSI规范后,其量产许可将延续到2020年12月,到期后或可继续延期。未取得该项认证的的机车,其量产许可有效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车体有限元模型、车钩缓冲装置等效模型和刚性墙有限元模型,并参考GMRT 2100—2000和EN15227—2008设计的碰撞仿真场景进行了有限元仿真。  相似文献   

20.
以某城市轨道车辆的防爬器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了与防爬器铝合金材料率相关的应力应变曲线测试、防爬器碰撞试验及相关的数字模拟计算。研究表明Johnson-Cook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该防爬器材料在大应变变形或材料失效时的物理力学特性,且数字模拟计算的塑性变形过程与碰撞试验结果保持了合理的一致性;防爬器加速度、纵向位移的仿真结果和碰撞试验数据相对误差均小于10%,满足EN15227-2008的防撞性验证要求。因此通过试验数据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校正,可以提高有限元模型的精确度,为以后改进和优化车体结构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