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魏涛  金凡 《城市交通》2007,5(2):55-59
雅加达市快速公交系统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已有3条快速公交走廊投入运营,经过首期线路的运营,使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更多快速公交走廊的建成,快速公交网络将初步形成.从雅加达市城市交通环境和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总结了快速公交发展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希望对中国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快速公交系统的客流得到可持续发展,和根据城市新区公交导向发展的客流变化分析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发展阶段,针对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阶段以及它支撑快速公交系统的程度,分析其设施配置方案的不同级别,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导向发展的协调规划模型,分析公交导向发展和快速公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利用模型模拟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进程和快速公交系统的设施配置,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快速公交系统及评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从单个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多个快速公交系统的比较评价、快速公交与其他公交方式的比较评价和不同时期快速公交系统的比较评价等4个角度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快速公交系统的评价方法.最后讨论了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逐渐融入到常规公交系统中,构成了复杂的多模式公交网络,在此公交网络环境下乘客公交出行时间的稳定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公交系统的服务性能,因此,本文以常规公交和地铁组成的典型多模式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状态增广技术,建立了换乘约束条件下的出行时间可靠性模型,从而为评价和改善多模式公交网络服务性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快速公交(BRT)在合肥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快速运输的简易形式,它是集先进的公交技术、公交运营新观念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供先进的运输服务,相当于快速轻轨运输系统。对合肥市进行实例研究,论证合肥市发展快速公交的优势,结合合肥市经济、社会背景,提出合肥市快速公交规划方案,旨在为政府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快速公交作为新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有较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快速公交,本文通过对快速公交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适应性分析,并针对目前快速公交实践中问题的进行探讨,提出在大城市中应坚持发展快速公交,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并指出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应系统地考虑其与常规公交等其他交通的协调以及对公交网络的优化,以提升整体公交系统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初步行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迅猛发展的小汽车和发展滞后的公共交通系统等相互作用,使北京城市交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受道路条件和小汽车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改善常规公交的投入收效越来越小,而轨道交通建设又“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对而言,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量大,灵活和环保等特点.因此,北京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建设方面,北京的基本思路是:调整策略,推动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加强科研,规划先行;由易到难,由外向内,先试点再推广;优化和整合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在科研和实践中,北京将着重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与常规公交的关系;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北京目前正在进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已经迈出了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第一步.这必将对完善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做出积极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的设施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入手,分别以相应的多项单因素为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对快速公交系统的性能和价值作出了描述,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快速公交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为快速公交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
公共交通是转变交通出行结构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公交规划关注重点多为中、远距离的快速线路,对于"最后一公里"关注不够.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研究与实践中,将公交微循环引入到区域公交体系中,研究了区域内不同层次公交线路的协同配合方式,提出了建立干线公交与微循环公交相互协调,快速和慢速并存,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理念与方法.并以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为例,研究公交微循环系统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快速公交系统刚诞生时,曾被称作"准地铁"、"半高速公交系统",那是因为快速公交系统客运量比常规公交大,比地铁小;运营速度比常规公交快,比地铁慢。后来,快速公交系统又定位为中运量公交系统。由此也揭示出快速公交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比常规公交运量大、速度快。当然,快速公交系统还有其他运营特征,比如:有独立的路权,行驶在公交专用道或专用车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可有效地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对BRT与常规公共交通进行了对比,总结了BRT的优势;介绍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BRT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BRT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它所具有的快速性、灵活性和成本效应对国内城市尤为适合.基于BRT的优点及厦门市交通现状,厦门市BRT一期工程及其链接线于2008年9月初建成并投入运营.本文主要针对厦门市“BRT+链接线”模式,通过服务半径及覆盖面积的计算,分析BRT链接线对BRT主线服务范围的延伸作用及设置BRT链接线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的特征,可知相关研究应从规划协调、运营协调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两种公交系统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对于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的优越性出发,分析了BRT在大城市的基本应用模式及其特性,以正在运营中的杭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为例,重点结合快速公交B1线,分析其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杭州未来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建议,探索适合杭州经济发展的、因地制宜的快速公交发展模式,为杭州及其他城市下一阶段快速公交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群  林涛  毛应萍 《城市交通》2012,(1):19-25,18
面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地面公交人车拥挤严重的现状,如何正确选择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从公共交通客运需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及公交运营模式三方面展开探讨,确定选择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复合公交走廊为骨架的新公交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交网络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层次,以现有公交主走廊升级改造为基础,规...  相似文献   

16.
借鉴列车运行图的理念,对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的运营组织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运营组织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条件。然后设计了快速公交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编制流程,确定了运行图的主--素。最后,以济南BRT1号线为例,根据客流特征进行了高峰小时运行图的编制。结果表明,如果快速公交能够按图运营,能提高旅行速度、节约运用车辆,这为BRT的运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RT�͹����ͨ������˼��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自然页就难以发挥其在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城市又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系统.那么,如何确定BRT的功能定位?如何处理BRT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BRT固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做好BRT的规划和建设?针对这些有关BRT认识上的困惑,本文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快速公交(BRT)与常规公交在车站设计方面区别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素:运用“排队论”对车辆停靠区的车辆泊位数量进行计算,分别给出直线式车站和港湾式车站的停车区域长度的确定方法;基于乘客的候车特性,建立了乘客候车区宽度的计算模型;根据客流量、使用能力、超高峰系数等参数对自动售检票机的配备台数及其设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并从实用性、人性化角度描述了屏蔽门、天桥、地道等附属设施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BRT乘客的出行特征和BRT的运营效果,提高BRT系统的服务水平。研究对BRT乘客展开了站点问卷调查。通过出行行为调查分析了BRT出行链的特征。利用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表明BRT主要承担了居民日常通勤和8公里以上的中远距离出行,站点服务范围在15分钟步行半径内,出行链两端的方式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链接线接驳模式效果较好,其运营参数在满意度综合评价体系中取得了较高评价。研究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措施.对于厦门市BRT的服务水平改善和其他城市的BRT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