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为了克服地形和高程上的障碍(如山梁、山脊、垭口等),以改善和提高拟建公路的平面线性和纵坡,缩短公路里程,或者为避免山区公路的各种病害(如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以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修建公路隧道。公路隧道根据穿越地层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本文就隧道开挖中采取新奥法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山区隧道洞口段常处于偏压、岩堆、浅埋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地段,以往不良地质的洞口段施工,从施工准备到洞口段建成,常需3-6个月时间,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清,施工方法不当,支护不及时,不到位,以致造成洞口段坍方,进洞困难,以浙江省50省道龙丽线沐尘隧道为实例,对典型的不良地质洞口的进洞和洞口段的施工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 好的、针对性强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体系,对完成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预报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规模、性质及其可能的成灾可能性,指导隧道施工单位面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体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防止因施工揭露造成的隧道地质灾害.减小因施工揭穿不良地质体造成的隧道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反,针对性不强、过分复杂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体系,不仅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严重地影响隧道洞内施工,  相似文献   

4.
断层是一种破坏岩体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不良地质体,危及隧道施工;同样地下含水层也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时常造成地面崩塌。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准确判断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以炸山嘴隧道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隧址区的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密度电法断面上的低阻异常带划分出了含水层的位置、埋深及规模,利用低高阻垂向分界面划分出了断层破碎带位置。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3):173-174
针对公路隧道的煤矿采空区施工,结合某隧道实际情况与采空区状况,首先提出有害气体与突水两种危险因素的消除方法,然后对开挖、超前预支护、洞身支护及洞体封闭与回填等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实践得出该技术方案切实可行,能很好保障采空区隧道施工安全的结论,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宝天线105隧道裂纹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宝天线105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和对隧道裂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论证了105隧道围岩体是松动岩体,松动岩体长期蠕动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实质。而应力松弛、地表冲刷、崩坍、滑坡、地下水作用和隧道施工等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的东川隧道临近运营隧道,通过对围岩软弱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台阶法施工,并使用微震爆破技术进行爆破作业。经过理论计算和试爆分析,最终确定了微炮眼布置和装药参数,同时确定了微震爆破施工工序和相应的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临近运营隧道的位移很小,应力也满足要求;东川隧道施工中微震爆破的超欠挖量很小,并且爆破对施工已完成洞体的扰动也很小,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岩堆路基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遇到的特殊路基形式。根据云南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岩堆路基条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石组成、不同容重、不同厚度的岩堆路基沉降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用片石换填、加筋土换填、稳定土换填减小岩堆路基沉降的措施;测试了三种换填处治措施减小岩堆路基沉降的效果,得出了稳定土换填和片石换填对减小岩堆沉降效果较好的结论。研究成果对岩堆路基沉降稳定性分析和减小沉降的合理处治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隧道管棚支护主要是依靠在岩层中打入钢管并通过注浆使钢管与周围的土体固结,形成一个整体支护体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一种超前支护工艺。随着隧道施工的不断发展,管棚支护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是对照壁山隧道石英岩破碎带密排管棚施工的总结,对同类地质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中、短隧道在特殊地段的施工中,因地形限制常采用小净距隧道或连拱隧道型式,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就成为小净距隧道的关键,尤其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小净距分离式曲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总结施工支护、开挖方法、中夹岩加固、单向掘进出洞方式等,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净距隧道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以九曲小净距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央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郭红春 《交通标准化》2009,(17):143-146
易隆隧道是曲嵩高速公路上行线一座单线三车道隧道,隧道穿越围岩滑塌体,埋深为30m~94m,属浅埋隧道,洞内岩体破碎松散,通过采用大管棚法施工,易隆隧道已经顺利通过洞内的滑塌体,既保证了既有高速公路通车,也保证了洞内不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实践证明:大管棚法是一种安全、快速、高效地通过洞内滑塌体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取新疆某大型悬索桥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大桥锚碇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的还原和展示,详细阐述了隧道锚技术在大型悬索桥梁中的应用。大桥为双索面悬索桥,主桥全长1502m,桥的北岸选用隧道锚技术,北岸锚碇隧道整个长74m,其中锚塞体占41m,水平高度差为27m。本次工程选用三台阶开挖法进行锚塞体段隧洞的开挖,隧洞内的出渣采用绞车牵引有轨矿车来实现;用分段整体滑移法对开挖完成的锚塞体隧洞以锚杆和钢结构拱架进行支护;用水平分层浇注方法来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通过该隧道锚设计方案,施工方提前完成了大桥施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4.
谭黎明 《北方交通》2023,(10):68-72
临近既有隧道进行挤土桩施工会对桩基周围的岩土体造成一定扰动,并对临近既有构筑物产生超净孔隙水压力和水平挤压力。以某建筑项目地下室基础预应力管桩临近既有隧道施工为例,利用小孔扩张理论计算出挤土桩的施工影响范围,通过分析计算影响范围及桩基与隧道的平面距离关系,发现该项目桩基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很小,提出将靠近既有隧道的两排预应力管桩改为非挤土桩等建议,从而使沉桩挤土效应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5.
洞口浅埋偏压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渝湘高速公路平阳隧道出口端洞口浅埋偏压段塌方原因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方案,采用封闭裂缝、适当清方、注浆加固稳定滑塌体、加长明洞回填反压、施工斜井加快稳定段隧道施工的综合治理措施,成功解决了隧道在浅埋、偏压地质条件下的塌方穿越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山岭隧道是属于地下的线性建筑物,和其他的工程比较具有隐蔽性且施工过程相当复杂。在修建山岭隧道的过程中都必须要穿过复杂多样的水文地质体,最终变成了收集水的走廊。在对隧道进行施工修建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漏水,也是在隧道进入使用的时候涌水的会造成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在穿越熔岩以及跨过江海时造成的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危害也是非常大,因此要地下水对山岭隧道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易隆隧道是曲嵩高速公路上行线一座单线三车道隧道,隧道穿越围岩滑塌体,埋深为30m~94m,属浅埋隧道,洞内岩体破碎松散,通过采用大管棚法施工,易隆隧道已经顺利通过洞内的滑塌体,既保证了既有高速公路通车,也保证了洞内不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实践证明:大管棚法是一种安全、快速、高效地通过洞内滑塌体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总结了在浅埋软弱岩层中隧道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该隧道塌方体的处治设计总结,分析了组合超前支护体系对于形成拱顶临时固结壳的核心作用;为以后隧道穿越软弱岩层,预防及处治塌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及隧道拱顶上覆岩土体埋深特点,先采用TSP进行了长距离预测,又采用SIR-20地质雷达(配100m天线)进行了短距离验证,并采用Zond-12e地质雷达(配38m天线)对隧道拱顶上覆岩土体性状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探测。3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利用,有利地弥补了现有单种物探方法的不足,使探测结果对指导隧道施工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赵华宏 《交通标准化》2013,(24):130-133
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地质条件两个方面分析洗马溪大桥岩堆的成因规律、发育阶段、总体稳定性,并结合沿线岩堆总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调查,初步对该岩堆稳定性做出定性判断.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一步分析洗马溪大桥岩堆的稳定性,结合工程建设影响分析确定岩堆不稳定区域及可能工程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