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运营能力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朝鲜铁路旅客运输部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正在努力建设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以实现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科学化.为此,本文借鉴中国建设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思想和经验,充分考虑朝鲜铁路客运业务的要求,对该系统的总体结构、网络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了设计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铁路计算机客票发售系统的总体要求,结合客票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特征,在分析既有铁路客票席位管理存在问题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客票席位管理的分层次,模块化实施方案,它可提高客标席位管理的效率,能较好的适应铁路客运售票改革的需要。在该方案已应用于“全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票预售期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工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对运输生产秩序、客运服务质量、甚至社会稳定都有直接影响。从铁路客票预售期制定的系统需求以及研究现状出发,提出开发铁路客票预售期优化计算软件的建议,并着重阐述该软件的设计原则、开发平台、总体功能、数据库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共享、软件系统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现状及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从旅客服务和内部运营两个角度提出了智能车站的基本理念,并给出了智能车站的定义和特征;其次,依据车站的实际需求,设计了智能车站的总体框架;然后,从技术结合业务的角度梳理了智能车站的主要业务及智能化功能.本文通过在太原搭建智能车站的试验原型,验证了所提总体框架及智能化功能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й���·��Ϣ��������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从单项的、部门级的以数据处理为主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涉及各业务领域的、覆盖全路的、实时处理的综合应用,本文综述了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介绍了覆盖全路的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的信息处理平台等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列车指挥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的成果,展望了铁路信息化建设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运输能力的显著增长、运输组织效率的普遮提高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铁路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骨干作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铁路枢纽地区线路结构,并在线路衡接方向分类为上、下行接入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具有铆戏路特点的枢纽列车运行图结构的自动生成算法,实现了对多径路铁路2列车运行图系统中的车站信息、区间信息、列车信息、列车运行径路、车站进路、列车时刻表等数据的一体化、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NFC技术在我国客运专线客票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运专线建成后铁路客运对车票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运专线的客票必是电子化的车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能够为铁路客票电子化提供一条技术路线。NFC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初步成熟的运用而且应用NFC技术的技术条件、市场需求、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存在。NFC技术在我国客运专线客票中具有相当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铁路客运专线与民航系统的相似性,研究了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客票超售问题,在对问题分析和适当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兼顾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模型。由于模型无法解析求解,本文采用MATLAB对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最后根据客运专线自身的运营特点,提出了采用客票超售方式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客票超售方式在客运专线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客运市场需求,是有效开展客运产品营销工作的前提.区别于既有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本文利用客票销售数据研究铁路客运产品选择偏好的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部分时段部分列车在供不应求情况下,客票存根数据难以反映旅客真实选择行为的特点,根据预售期内各产品的实时余票数据,对预售期进行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的极大似然函数.针对所构建的似然函数,利用EM算法处理流失客流不可获知的问题,从而估计旅客选择偏好.通过实例,估计了徐州东至南京南方向旅客对京沪高铁客运产品的选择偏好.该方法以日常销售数据为基础,能够及时获取旅客选择偏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为铁路日常营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票合理预售期的确定是售票组织工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对运输生产秩序、客运服务质量甚至社会稳定都有直接影响,尤其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更是如此。本文从系统工程理论出发,在确定并分析铁路客票预售期多因素机制基础上,提出该机制下客票合理预售期的制定流程,并探讨了高峰客流时期售票组织策略,对于确定客票预售期、科学组织售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铁开通对我省公路客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和公路客运站数据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内公路客运,主要是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和客运站旅客发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沿线公路客运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促进了高铁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公路客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对此方面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枢纽内铁路客运站布局方案比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城市铁路枢纽的客运站设置情况进行的系统分析,文章论述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与铁路客运站布局的动态协调过程,分析了影响枢纽内客运站布局方案的诸多因素,针对其中的车站规模、发展空间、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性、与城市规划协调性、投资规模和环境影响六个因素给出了相应的量化方法,并结合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在优选布局方案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陆续建成,简单的站前广场换乘模式逐渐让位于全天候、无障碍、人车分行的换乘空间接驳模式。新型枢纽的空间特征、核心价值与局限性亟待总结。基于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历史与背景的研究,将铁路客运枢纽按照空间特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铁路客运站、铁路交通综合体和客站城市综合体。从客流需求变化、城市发展背景、运营管理差异三方面详细分析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空间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高铁建设机制的变迁,提出未来中国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方向:大城市高铁枢纽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商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由铁路交通综合体向客站城市综合体转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应采取更加灵活、集约、经济的形式,谋求特色产业与枢纽交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线路已逐渐成网,轨道交通换乘站也越来越多,作为客流内部集散的重要节点,如何保证其安全有序的运行是摆在运营管理人员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本文以先进的客流检测系统为基础,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监控等需求的前提下,集成数据传输、统计分析、信息发布与应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提出了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检测与信息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在西单交通换乘枢纽.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预判和处理客流拥堵等应急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铁路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复杂、适用范围有限、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站场布置图,用进路冲突图描述车站列车进路及进路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站场布置图的赋时有色Petri网(timed colored Petri net, TCPN)仿真模型.车站作业过程仿真结果表明: TCPN仿真模型性能与结构稳定,适用于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任意铁路客运站站型图的作业过程仿真及优化;冲突图模型与现实车站系统相似程度高,对车站布置图的描述精度与施工图精度相同,最高可达毫米级;与传统铁路车站仿真软件手工建模过程相比,冲突图模型建模效率高,建模过程耗时小于1 s;仿真过程咽喉进路最高负荷为70%,到发线最高负荷为35%,列车到达正点率100%,出发正点率9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反映旅客在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环境中的出行选择行为,以旅客中转换乘为重点环节展开高速铁路网络化客流分配方法研究.首先,围绕旅客在高铁网络中的中转换乘环节刻画旅客在网络中的出行过程,提出符合旅客网络出行特征的运输网络构建方法.其次,分析构建的运输网络中不同节点、不同弧段对旅客出行的意义,确定不同弧段的出行费用及能力约束,并构建整数网络化客流分配模型.最后,选取宝兰高铁、京广高铁等多条高铁构成的存在环状结构的网络实例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求解可得到客流完整的路径,打破以直达为导向的客流分配模式,实现网络中客流的均衡分配,更能全面反映客流在枢纽的换乘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完善运营组织方案并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基于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次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针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考虑车站周边开发强度对客流的影响,不断完善车站周边配套设施;根据客流特征采取相应的行车组织方案;做好换乘站设计,满足乘客换乘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接驳环境;完善公共汽车交通接驳设施等。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预测轨道交通客流状况已成为轨道交通系统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和提高。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资料,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面探讨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客流特征和成长规律,为客流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客运强度边际效应递减、换乘系数增大、平均运距增长;从线到网,换乘客流成为客流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类型车站的客流特征差异较大,预测时应分类考虑。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大型铁路客运站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分析国内多个大型铁路客运站规划选址的共性特征,并结合重庆铁路第三客运站的规划选址经验,提出大型铁路客运站选址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为今后大型铁路客运站的规划选址提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