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相对热指标确定成都地铁环控设计中的温度设计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标准的各设计参数之中,与热环境(热舒适性)密切相关的温度标准对环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营费用的影响最大。本文以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提出的相对热指标(RWI)作为衡量人体热舒适性的标准,对国内外部分已建设地铁系统的温度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计算,初步确定成都市待建地的系统温度设计标准为站厅29℃,站台28℃,并在此设计标准上分析了乘客由进站至出站整个过程中RWI值和热舒适感的变化规律,为我国地铁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环境实测和热舒适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春地铁1号线冬季、过渡季、夏季车站及车厢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分析得出长春室外、车站及车厢2017—2018年温度的变化区间及规律、结果显示,华庆路站站厅、站台温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冷风渗入是影响冬季出入口温度的重要因素,并分析出车站及车厢80%满意率舒适区以及不同季节的热中性温度,旨在为严寒地区地铁热环境及热舒适研究奠定研究基础,为地铁环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天津站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地下一层大厅换乘面积约2万m2,可以同时满足乘客在城际铁路、国铁、地铁、出租、公交车等交通形式之间换乘的需要,换乘大厅的夏季空调设计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采用。本文通过对乘客换乘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各换乘模式下"相对热指标"(RWI)值的计算和比较,确定换乘大厅夏季空调设计标准。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乘客换乘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各换乘模式下"相对热指标"(RWI)值的计算和比较,最终确定天津站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地下一层换大乘厅夏季空调设计标准:干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40%~65%;该方法可为其它类似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环境实测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西安地铁2号线过渡季、冬季车站及轿厢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分析西安地铁2号线的5个典型代表车站及轿厢在秋季过渡季和供暖季(2020年9月~2021年2月)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冬季北客站地铁站的出入口和站厅平均温度分别为4.14和8.74℃,不满足《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的要求;并得出西安地铁2号线秋季公共区域80%满意率的舒适区温度范围是15.7~22.8℃,轿厢是18.7~24.3℃,冬季公共区域80%满意率的舒适区温度范围是12.3~16.1℃。采用热感觉投票(TSV)和热损失率(HDR)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站热环境进行评价;对比调查问卷结果,对HDR进行修正,得到适用于西安地铁冬季热环境的评价指标。该研究可为地铁站内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地铁乘客舒适热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浅论(深圳)地铁夏季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衡量地铁内乘客舒适度指标“相对热指标”这一概念,论述了地铁站内空调温度应该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是定值。只有合理地制定空调室内参数设计标准,才能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热环境,并且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厢热环境研究常将人体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量,无法反映人体热调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很难准确地评价车厢环境的热舒适性。为有效地分析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提出一种57多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与车厢热环境耦合计算方法,对北京地铁15号线列车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模拟计算。同时,采用该方法研究3种工况送风格栅型车厢内的热环境和乘客热舒适性,得到工况1的车厢内温度和速度分布均匀,乘客具有更好的热舒适性。相比恒定热人体边界条件,该方法能更全面地分析乘客的热舒适性,对改善实际车厢内的热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司机室是整个列车运行的控制中枢,舒适的热环境可有效保证司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利用Airpak三维软件对某型高速列车司机室内夏季和冬季极端工况下的热环境进行仿真计算,对司机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35℃)下,司机头部温度偏高,头部PMV值偏大,人体感觉偏热;冬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20℃)下,热环境参数指标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在不改变原有送风系统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对司机室空调送风口的风量分配以及送风角度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司机室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夏季高温天气,车厢内的温度冷热不均成为了地铁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铁车厢环境温度对人体舒适率的影响问题。方法:对7条地铁线路强冷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及湿度平均值进行实测分析;建立车厢模型,并明确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地铁车厢环境温度的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针对强代谢率乘客和弱代谢率乘客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PMV(预测平均评价)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分析地铁车厢内4种典型截面处的人体舒适率。结果及结论:强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3℃,弱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6℃,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差约为3℃,且同一节车厢内的温度也有2~3℃的上下浮动;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2.0℃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1%。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车内舒适率较高;弱代谢率乘客在23.0~24.3℃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4.3℃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2%。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将可预测的客流量与地铁舒适性设计更好匹配,以长沙地铁B型车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沙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地铁客流量波动可预测性,通过准确站坐比代替原始满载建立物理模型,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Airpak软件研究夏季运行期间载客车厢细致热环境特性以及不同立席密度对其影响变化规律,并加以实测数据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客流量的波动不断破坏由设计者所设定的均匀性,速度场和温度场随人员变动渐偏离舒适,呈现出1.8 m高风速带状区域,车厢中部位置热量集中且温度增幅达到3.5℃等现象,以上情况随乘客拥挤度上升而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0.
满足热舒适性条件的空调客车室内计算温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宁  彭彪  丁力行 《铁道车辆》2000,38(1):27-29
根据PMV-PPD热舒适指标与平均辐射温度,车内设计温度等因素的内在联系,运用逐时计算空调客车各主要站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得出其PMV、PPD值的方法,确定空调客车内舒适性温度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地铁是一个人群密集且与外界联系面较小的地下空间,必须设置空调通风排烟系统,对其内部空气环境及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流动等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为此,重点研究和掌握地铁车站内部空气的温度、速度、流动方向等分布情况,为乘客及地铁工作人员提供和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研究结论:地铁车站内部空气环境模拟分析程序软件TSDI-SCFD1.0,以CFD程序软件为平台和基础,能够实现对地铁车站内部空气状况进行三维模拟分析。通过该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使CFD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地铁设计中,弥补了以往地铁环控模拟计算分析软件的缺陷和不足,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结果和详尽、具体的分析数据,可以为地铁环控专业设计人员的系统设计及方案确定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与北京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配套的一体化结构紧邻地铁车站北侧布置,采用明挖法施工,一体化结构与车站北侧共用围护桩。在一体化结构地下一层与地铁车站站厅层设置3个连通口,为形成连通口,需要截除共用的围护桩。原设计的围护桩截除方案由于施工效率低,不能确保在地铁车站投入运营前完成围护桩的截除。根据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对原设计的围护桩截除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原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的一体化结构受力及变形状态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便于工程实施的截桩方案,并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铁线网的加密以及客流的快速增长,在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客流大、编组长、换乘线路多的大规模车站,共用站厅超规范的5 000 m2不可避免。经过分析认为,地铁规范关于"换乘车站共用站厅不超5 000 m2"只适用6B编组的两线换乘车站,通过对不同编组、不同数量换乘线路的换乘车站站厅规模的研究,以及对其他城市实际案例调研分析,从保证消防安全的角度探讨更适应实际工程设计的规模标准,提出大面积车站应加强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是地铁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投资所占比例较大,为合理控制其造价,对几个城市的十几个地铁车站(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土建工程造价的组成和各分部工程造价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影响车站投资的关键因素,针对关键因素提出控制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土建工程造价的主要思路和可采取的措施,以便施工单位合理优选施工方案、工艺和工法,从而达到合理控制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地铁站域周边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和利用呈现功能复合化、交通流线一体化、空间形态多样化、环境体验人性化的趋势。通过实地体验和问卷调查,对商业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办公聚集型这3类北京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业态布局、联结方式、安全防护、认知导向等方面进行体验性分析,并归纳总结现有问题。提出地下空间一体化、地下停车系统共享化、步行系统整合化、环境导向精细化四方面优化策略,完善地铁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体系,使其朝着更加人性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安地铁风亭建设和后期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风亭是连接地铁线路地下和地面部分的重要设施,其设置方式直接关系到风井对区间隧道的通风效果,决定着地下车站的空气品质,其建筑形式对城市景观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地铁风亭的外形、结构和通风效果的调研和实测,结合古城西安在建地铁线路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就如何保持风亭建筑与城市景观和谐、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风亭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配套的地下结构紧邻地铁车站北侧布置,并与车站北侧共用围护桩。由于两结构之间设置人防门和行人通道,需要截除共用围护桩。原设计的配套地下结构建造工序安排将会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对地铁车站运营产生影响的工序主要是共用围护桩的截除,提出的方案是:先完成配套地下结构的负二层结构浇筑,然后将负一层结构划分为3个建造单元,每个单元分别采用不同的建造方案。施工关键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对配套地下结构中板受力状态等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围护桩的变形监测结果也表明分单元建造方案能够满足围护桩的安全要求。该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已成功实施,为今后地铁车站配套地下结构建造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站厅层的火灾特点,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分别对有无细水雾作用的地铁站厅层火灾烟气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火场内温度以及CO_2、CO、O_2的摩尔分数等烟气危险特性参数的变化和疏散安全指数的变化,指出细水雾对站厅层火灾烟气CO_2、O_2的摩尔分数降低作用明显,更利于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铁车站设备用房通风空调系统普遍存在功能性、经济性以及运维便捷性等的问题,在系统分析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数据中心空调领域新技术——多联式氟泵机房空调的发展趋势,提出该技术在地铁车站设备用房的应用方案,并以我国北方某城市的标准地下车站为例,与传统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联式氟泵机房空调在提升房间控温效果、节约运行能耗、保障空气品质、匹配负荷特性、方便施工运维、降低控制难度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该方案的初投资虽高于传统方案约70万元,但运行费用低于传统方案约22.7万元/年,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3.1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车站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乘客和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站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主观调查结果。检测及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铁站台内空气品质良好。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得出CO_2质量分数对主观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