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了解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48例48只眼),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随机检查80例90只眼)。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7 d、1月、3月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UT有明显差异(P<0.001),其中糖尿病组的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BUT均明显缩短,Schirmer-I值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下降明显(BUT:P<0.05;Schirmer-1P<0.001)。两组Schirmer-I值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BU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糖尿病组BUT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恢复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阴性~+,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 d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其泪膜稳定性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恢复较慢,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术前应常规检查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颅底肿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时的动态变化水平,探讨其在CV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合并CVS,将34例颅底肿瘤术后患者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血浆ET-1及CGRP的含量,同时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判定患者CVS情况。同期选择1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颅底肿瘤术后1 d内血浆ET-1开始升高,5-7 d达高峰,随后又逐步降低,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血浆CGRP术后3 d开始降低,7 d降到最低,随后又逐步升高,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②术后3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CGRP水平均低于正常组。③术后痉挛组血浆ET-1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P<0.01),症状性痉挛组高于无症状痉挛组(P<0.01)。而CGRP含量痉挛组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P<0.05),症状性痉挛组低于无症状痉挛组(P<0.05)。④术后5-7 d时CVS患者达最高峰,14 d又明显减少。⑤CVS与血浆ET-1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521,P=0.002),与CGRP呈明显负相关(r=-0.491,P=0.02)。结论颅底肿瘤术后血浆ET-1升高及CGRP降低可能是引起CVS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术后CVS的一种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减少手术对机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为实验组 ,2 0例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术前 1d ,术后 1、3、5d血清TNF α、IL 6、IL 8、BUN及血肌酐 ,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①术后TNF α、IL 6和IL 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②术后血肌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术后第 1天和第 3天体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④白细胞计数术后第 3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防御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 (CVP)、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P <0 .0 5 ) ,但Hb、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 ,PaO2 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 ,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 ,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71例。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B组29人(术后血小板>300×109/L时使用抗凝药);C组19人(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比较各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和血栓分布特点以及发生血栓后经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术前和手术相关因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总的发生率为40.8%(29/71),A、B和C组分别为26.1%(6/23)、44.8%(13/29)和52.6%(10/19),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及主要分支均可发生血栓,其中脾静脉血栓占72.4%。溶栓治疗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为76.2%(16/21),而脾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仅23.8%(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4,P=0.001)。结论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对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作用。发生血栓后经全身溶栓治疗,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消融率高于脾静脉血栓消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25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析生活方式、术前及术中因素等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肥胖、根治度、麻醉方式和术前吸烟、饮酒史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前合并症(P=0.001)、肿瘤分期(P=0.021)和手术时间(P=0.025)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是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01,OR=5.871,(95% CI 2.958~11.651)].结论高龄并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和肿瘤分期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术前合并症是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术前合并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12年间胃镜检出上消化道癌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癌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西安市三所大型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内镜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年来上消化道癌症总检出率为8.13%,其中食管癌检出率3.42%,贲门癌检出率1.44%,非贲门部胃癌检出率3.26%,十二指肠癌检出率0.01%。12年来食管癌和胃癌的检出率虽有一些波动,但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0),贲门癌呈现出较为平缓的上升趋势(P=0.000)。贲门癌的男女性别比为6.29∶1,远较胃癌和食管癌为高(2.92∶1和3.09∶1,P=0.000)。食管鳞癌和腺癌构成无明显变化(P=0.562),食管腺癌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P=0.557)。结论西安地区食管癌居上消化道癌症之首;12年来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贲门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贲门癌为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且与年龄(r=0.180,P=0.016)、同型半胱氨酸(r=0.257,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219,P=0.003)呈负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P<0.001)、吸烟(OR=8.178,P<0.001)、高血压(OR=7.649,P<0.001)、糖尿病(OR=4.798,P=0.011)及血清Cys-C(OR=1.675,P=0.007)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Cys-C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r=0.215,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分期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分期手术切除组比较,同期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6.4%与分期手术组35.6%(P=0.957)相似,在围手术期死亡率(OR=1.91,95%CI:0.90~4.08,P=0.09)及5年生存率(OR=1.08,CI:0.73~1.61,P=0.6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分为TIPS组和内科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成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及生化分析法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TIPS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改善明显,TIPS术后1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40例患者血清NOI、L-6及血浆MDA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与内科组治疗一周后相比明显升高(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显著,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术后血清NO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IPS引起门脉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MDA无明显变化,表明肝脏总的血流灌注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脑梗塞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 2 (B1 2 )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 40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浓度 ,用SimulTRAC SNB放射法测定两组血清叶酸、B1 2 的含量。结果 ①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浓度 (2 4 0 2 μmol/L± 1 1 2 4 μmol/L)高于对照组 (1 4 0 μmol/L± 4 48μmol/L) (P <0 0 1 ) ;②脑梗塞患者叶酸水平 (4 82 μg/L± 1 9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 (6 88μg/L± 2 85μg/L) (P <0 0 0 1 ) ;脑梗塞患者B1 2 含量 (2 4 7 56ng/L± 1 58 72ng/L)略低于对照组 (2 70 31ng/L±1 98 39ng/L)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性 ,与B1 2 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同龄健康人 ;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性 ,与B1 2 水平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代谢异常对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测定 40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 40例无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Apo) ,空腹胰岛素、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并观察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0 1 )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载脂蛋白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 72、0 3 76、0 3 61 )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脂高于无肾病组 ,而且随着病程迁延 ,血脂紊乱趋于明显。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 ,并且在肾病早期就已出现。提示宜早期监测血脂水平 ,预防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27例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清IgG、IgA和IgM的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细胞亚群较正常组降低极为明显(P<0.001),肿瘤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恢复,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仍显著低于正常状态(P<0.01)。说明脑肿瘤病人体液免疫无变化,细胞免疫功能则明显低下,且肿瘤切除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尚难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及63例用利培酮或奥氮平治疗4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及健康对照的血浆T3、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T3、T4、TSH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T3、T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利培酮治疗后血浆T3水平明显升高,较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T3、T4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利培酮治疗有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探讨GM-CSF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GM-CSF[10μg/(kg.d),共7 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绝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M-CSF组在应用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明显增高,于第7天达到高峰(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GM-CSF组与对照组相比,CRP水平从第3天时开始升高,第10天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P<0.05);两心梗组在IL-6及TNF-α水平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GM-CSF可有效的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亦可增加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endothelin 1 (ET 1 )的血浆水平。结果 MA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均比NA组增高 (P <0 0 5 )。血浆vWF水平 :NA组为 (1 1 8 95± 46 72 ) % ,MA组为 (2 0 2 0 7± 73 3 0 ) % (P <0 0 1 ) ;血浆ET 1水平 :NA组为 (5 0 60± 1 2 3 9) μg·L-1,MA组为 (79 1 3± 1 4 0 4) μg·L-1(P <0 0 1 )。vWF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 (r=0 .72 ,P <0 0 1 ) ;ET 1的血浆水平与vWF的血浆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69,P <0 0 1 )。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 ,UAER升高的程度可反映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促排卵周期中神经肽Y、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 31例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患者采用相同超促排卵方案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自然月经周期第 3~ 5天 (基础值 )、行垂体降调节后月经来潮第 3~ 5天 (启动日 )及取卵日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E2 )、孕酮 (P)、瘦素和血浆神经肽Y水平 ,并测定卵泡液中瘦素与神经肽Y水平。结果 在超促排卵周期中 :①瘦素水平上升 ,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中瘦素水平极显著高于基础值 (P <0 .0 1) ,也显著高于启动日 (P <0 .0 5 ) ;②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 ,启动日显著低于基础值 (P <0 .0 5 ) ;取卵日血浆与卵泡液神经肽Y水平极显著低于基础值 (P <0 .0 1) ,同时也显著低于启动日 (P <0 .0 5 ) ;③卵泡液神经肽Y水平与卵泡数呈负相关 (r =- 0 .4 2 7,P =0 .0 17)。结论 超促排卵周期中 ,超生理水平的雌激素可能与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在卵巢水平瘦素与神经肽Y可能有相互协调的作用 ;持续使用外源性GnRH a可能对神经肽Y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